序 “在其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秦晓宇
辑 一
勾永宽(1947—)
剔焊点
舒 婷(1952—)
流水线
梁小斌(1954—)
节奏感
前额上的玫瑰
一颗螺丝钉的故事
于 坚(1954—)
罗家生
在烟囱下
锻工房
北郊工厂的女王
作品49号
大池
献给一个退休的锻工
赞美劳动
王小龙(1954—)
工号3001
老张的木盒
老厂的雾
顾 城(1956—1993)
车间与库房
孟 浪(1961—)
挑战
庞 培(1962—)
码头上的风景
锡澄大运河
长江
唐 欣(1962—)
工厂记忆
我的工厂
田 力(1962—)
有两条梯子的铁皮小屋
一个女工的恋爱
二月二十五日,下班途中
一粒灰尘伏在你的肩头痛哭
褐色
一闪而过的工厂
写给你的信
棉裤
卡通片:小人儿工厂
深秋夜,工厂日记
炼钢,炼钢
魏国松(1963—)
那天大雪
这群人
高处(组诗)
嘉 子(1963—2013)
黑蝙蝠
大地深处的灯
走过房道
塌陷塘
默 默(1964—)
安全奖
李木马(1967—)
我看见大地微微凹陷
高原,夜过铁路桥
蓝 蓝(1967—)
劳动
铸造车间
酒厂女工
我的工友们
老 井(1968—)
地心的蛙鸣
化蝶
煤火
贝壳
矿难遗址
徐晓宏(1968—)
雪夜
我静静地坐在山顶上
春夜
“徒然的理解”
梦里回到家乡的工厂
绳 子(1968—)
阶级兄弟
指向
工人这个称呼
穿工装的兄弟
穿工装的兄弟:复述的时刻
穿工装的兄弟:工段 工段
离心机的背叛
闲置的机器
被铁消灭的铁
主控室的梦魇
风声
减法
钢铁是生活结束的地方
后来的事
又一条生产线的开工建设
好氧池的春天
狗日的工厂
关于一条生产线的描述(组诗)
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104
李晓泉(1969—)
野花/111
河边/111
杨 东(1969—)
最后的工厂/113
夜深处/114
马 行(1969—)
一个胜利油田地质人的荒野/116
塔里木灯/117
向着地平线行进/117
罗布泊/118
柴达木石油勘探施工遇险/119
等待文工团姑娘来戈壁滩慰问演出/119
阿尔金山之夜/120
从黄河入海口到塔克拉玛干/120
停车场/121
勘探地球的人/123
殷常青(1969—)
他,或者我们/128
论铁人精神/129
像铁那样生活/130
梦天岚(1970—)
铁屑/132
魔头贝贝(1973—)
心有余悸/135
冬日记事/137
在工作中/137
杏黄天(1973—)
工业城市(组诗)/139
在工业的森林里(组诗)/145
心灵事件(组诗)/147
阳光温暖那些热爱劳动的人(组诗)/151
鬼金(1974—)
也许可以对黑夜朗读/159
为之颤抖/160
辑 二
白庆国(1964—)
锅炉工/164
李永普(1965—)
浪迹的依据/166
老郑/167
方向/168
夜读东坡/169
郭金牛(1966—)
纸上还乡/170
庄子/172
冰 马(1967—)
清洗婚纱/173
5月9-10日,上海蒙自路收容遣送站(组诗)/174
湖北青蛙(1968—)
喜鹊/176
月亮在工厂中的位置(组诗)/177
铁 骨(1969—)
塔吊/182
理发师/183
唐以洪(1970—)
寻找那条陪我回乡的腿/185
退着回到故乡/186
好像我就是他的父亲/186
把那件工衣藏起来/187
搅拌机/188
我写过断指/189
含着泪水的乐园/190
十月八日在苏小小墓旁/191
陈年喜(1970—) ...........................192
意思/192
炸裂志 /194
儿子/195
牛二记/196
杨寨和杨在/197
大雪/199
红豆杉/200
李笙歌(1970—)
梅林,梅林....../202
跋涉者/203
打工者/204
利 子(1970—)
十指连心/208
下夜班了/209
张守刚(1971—)
蒙古:乌达的黑/210
1992:蒙古乌达/211
1993:江口汽修厂/212
安石榴(1972—)
边缘客栈/213
春运:火车/214
李承骏(1973—)
在东莞,春天正在被许多人抢注/215
午间,在沙田广场躺着一场好梦/216
谢湘南(1974—)
站在铜管切割机前/217
零点的搬运工/218
呼吸/219
深圳早餐/220
一起工伤事故的调查报告/220
试用期与七重奏/222
星期天,在邮电所集合/224
中途三月,在平湖/224
必须坐下来习惯这种声音/225
前沿秩事/226
忙碌的人群是坚固的....../227
请多一些谢湘南这样的诗人/228
在对列车漫长等待中听到的一支歌/229
1996年3月的广州火车站/229
葬在深圳的姑娘/230
生产,在生产中,被生产淋湿/232
刘东洋(1974—)
离别一刻/236
泥 文(1974—)
春天里,在这阳光高处....../238
填简历/239
陶天财(1974—)
摆龙门阵/240
断章/241
孙海涛(1978—) /242
十分钟困倦/242
工卡/243
机器书/243
陈才锋(1979—)
在一家塑胶厂/245
上夜班的她/246
她们/246
在白炽灯下/247
留点/248
注塑厂/249
李祚福(1979—)
生相/252
一只碗/253
吼鹞婆/254
阿鶷/254
害了群病/255
马不停蹄/256
阿 鲁(1980—) /258
斗地主/258
献给C的哀歌/259
郑小琼(1980—)
生活/267
铁/268
工业区/269
他们/270
时光/270
产品叙事/271
流水线 /272
目睹 /273
语言/274
车间爱情/275
女工:被固定在卡座上的青春/276
月光:分居的打工夫妻 /277
跪着的讨薪者/278
在五金厂/279
程 鹏(1980—)
回乡偶书/286
打工村庄/287
乡愁/288
建筑工人之歌/288
压水晶头/289
池沫树(1980—)
在工厂/290
南方的困惑/291
广州火车站/292
五金厂水池/293
在橡胶厂(组诗)/294
在印刷厂(组诗)/298
这是一座无人知道的城市/303
在工业区里走过一段田园/305
火车,你穿过了黑暗/306
雨夜/306
从南丫村到牌楼村/307
钟表厂/308
断指,没有哭声/309
蒋志武(1980—)
工业酒精/314
观澜,同富裕工业区/315
辛 酉(1981—2011)
我们这些鸟人/317
郑 东(1981—)
草/319
巫书/320
杜鹃花/321
乌鸟鸟(1981—)
亲爱的,此刻我浑身都在拼命地想着你狂想曲/323
大雪压境狂想曲/324
阿 北(1982—)
五金厂之夜/325
邬 霞(1982—)
吊带裙/327
戴耳环的饭盆/328
谁能禁止我爱/329
李 浩(1984—) /330
哀歌/330
寂之水(1984—) /332
路边的石头/332
农民工/333
流血的手指/333
十面埋伏/334
聋哑女工/335
旧世界/335
晚餐/336
审判/337
吉克阿优(1985—)
台风下的工人/347
迟到/348
田晓隐(1985—)
我不是诗人,我只是五月的叛逆/349
我用钉子螺丝悬疑中国短板/350
麻坑洼/351
诗人遗弃的身份/351
档案/352
曾继强(1986—)
我在这里拣拾一些诗歌的骨头/353
许立志(1990—2014)
他们说/355
最后的墓地/356
进城务工者/356
我谈到血/357
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358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359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360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360
附录一:1949年至1976年工人诗歌小辑/361
附录二:历史与现状:中国工人诗歌创作研讨会/392
致谢/474
· · · · · · (
收起)
近四十年来,中国工人不仅亲手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而且在生产劳动之余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经验的厚度与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而本书则是让他们从暗处现身,通过具体作品展示其不容小觑的文学力量。
工人诗歌具有为底层立言的意义、历史证词的价值、启蒙的意义和文学价值。当一首首“我的诗篇”汇总成编,整体既构成一部以工人视角书写的关于当代中国转型的社会史诗,同时亦可视为中国工人的生活史诗与精神史诗。
我的诗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罗布泊》《炸裂志》《语言》《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我写过断指》这几篇我尤其喜欢。来自生命的力量,搅得我不得安宁,大中午的灌下二两酒,流成两行泪 (好吧,我读过的那个版本看来只是朗诵会上那些的集子,没有这个版本厚)
评分
☆☆☆☆☆
评分
☆☆☆☆☆
##感谢。
评分
☆☆☆☆☆
##诗歌究竟是一种需要长久浸淫,砥砺磨练的高贵技艺,还是一种人人皆可嗟叹之、歌咏之、足之蹈之的心志心声?
评分
☆☆☆☆☆
##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现世中珍贵的关怀的产物,诗本身的源头令人感动,诗所能抵达的读者的内心却不尽相同。
评分
☆☆☆☆☆
评分
☆☆☆☆☆
##诗歌究竟是一种需要长久浸淫,砥砺磨练的高贵技艺,还是一种人人皆可嗟叹之、歌咏之、足之蹈之的心志心声?
评分
☆☆☆☆☆
评分
☆☆☆☆☆
##诗人、评论家秦晓宇在拍摄关于中国工人诗歌的纪录片《我的诗篇》之外,选编的一本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诗歌中的代表性佳作的诗歌作品集。编者选编这些诗歌作品时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就是其作品内容,有无关于自身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大背景的充分体验、质疑与反思。这样带有明显社会学倾向的选择标准,使得这本书在文学价值之外,也具备了较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编者撰写的长达数万字的长篇序言,以及正文后附的中国工人诗歌创作研讨会的讨论实录,既为理解和解读这些工人诗歌,提供了多视角的面向,也充分展现了工人自身跟学术界对于这些工人诗歌作品的不同定位与理解。这样一本书,不只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对文化社会学和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同样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