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史家曹道衡先生,作为新旧学转型之际成长起来的老辈学者,对读书与治学见解独到。本书是其学术自传,语脉井井而间生波澜,笔触平实却不乏个性。曹先生谦抑地说,回首几十年,有的只是在困而学之后所得的一孔之见,但相信读者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代大家于道德、文章两端的自励,及对后来者的殷殷期许之情。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评分##徐公持皆作徐公恃不知何故。曹老先生彬彬君子,但是面对那位副所长时,亦不免愤恨。君子终归斗不过小人。先生大学问,可惜只招了五个博士,主要活跃的也就只有两个,社科院文学所这些领导恐难辞其咎。
评分##质朴而诚恳。曹道衡忠实地还原了自己求学和治学过程中的点滴。对我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步入40年代,对曹道衡这样一个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想要找到一部别人提及的某某名著,也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头、珂罗版、稿抄本,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轻易接触到的,因此曹道衡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治学方向,在种种可能的条件下找到一个最优解。他最后选择治魏晋文学,其实就是一种多少带些无奈的选择。今天我们见书容易多了,往往就体会不到上一辈人的一些具体而微的难处了。
评分##非常好看
评分##一身的回首,生活的点滴,再多的苦难,叙述的平淡。对于过去,这样一位老人身上有许多可看。
评分##文章平实,出生苏州中医世家,入无锡国专,求学北大,参加土改,进文学研究所,文革前后颠沛流离,晚年后继有人。主治汉魏南北朝文学史,卓然有成。旧式学问大家,今也不存。
评分##是一本很有意趣的小书。有趣的地方,我个人觉得有趣的地方是回忆唐文治所办无锡国专以及初入社科院文学所时的部分。前两天刚刚翻过唐兰的论文,所以看他提了一下唐兰的风格,也挺有意思。
评分##一身的回首,生活的点滴,再多的苦难,叙述的平淡。对于过去,这样一位老人身上有许多可看。
评分##纯儒多厄。以及,刘老师当年原来是受尽鸟气留院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