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昆德拉最轻松的作品
* 一部关注现代人心灵生活的“慢”小说
* 当速度成为迷惑人心的魔鬼时,世界还能重新找到“慢”的艺术吗?
* 一部关注现代人心灵生活的“慢”小说,思考在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们该如何寻回慢的艺术;
* 时空交错的三则故事,啼笑皆非的人生舞台 ,“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这种“快”让我们更加幸福了吗?
* 引人思考的心灵之书:技术到底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当全世界为疫情所困时,世界“慢”下来了吗?
随书附赠定制版米兰·昆德拉主题贴纸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昆德拉文集
《慢》是米兰·昆德拉移民法国后用法文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将虚与实、过去与现在完美融合。
小说中作者和妻子薇拉去一座已改为酒店的城堡度周末,驾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引起了作者对速度的思索。由此他回忆起18世纪法国作家维旺·德农的小说《明日不再来》中贵妇人和年轻骑士的故事。与之交织的是一群现代人的荒诞之夜:20世纪的某一天,一群昆虫学家聚集在城堡酒店开研讨会,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笑的闹剧。
“慢是幸福的标志”,相较于《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不朽》所探讨的沉重话题,《慢》的主题看上去令人惊奇,显然是昆德拉所有作品当中主题最为轻松的小说,通篇“没有一句正经话”。作者自己曾说:“作品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词。”
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
我只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莫言
一个没有回忆的民族和国家,也不会有历史,如果没有回忆和历史,将来又代表着什么呢?照昆德拉的说法,就像书中开快车的年轻人一样,“他已经从时间的连续性中被抛开,他已在时间之外,他已进入狂喜之态,他已经忘了他的年纪、他的妻子、他的子女,所以他一无所惧,因为恐惧的来源是将来,所以一个从将来解脱出来的人无所畏惧”。对我而言,这个不会恐惧将来的人也没有将来。
——李欧梵
##虽然非常不正经,但有些地方还是挺好笑的>_<
评分##或是我读的姿势不对?总有种“驴头不对马嘴”的感觉,莫名其妙又禁不住诱惑翻了一遍。想去看看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许另有一番滋味?
评分##米兰昆德拉#3 一个和古典并行的世界 它如此戏谑荒诞琳琅满目又缺乏意义 像一个笼罩一切 玩世不恭的巨大玩笑
评分##轻型散漫类小说,属于故事中的故事的写法,但是俺觉得一般哈。是不是有点删减啊?译文这次新的昆德拉系列也没见有啥breakthrough或值得收藏的点诶。同系列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比我原来的那个版本薄了好多呢,but anyways,字挺大,本老年人阅读friendly.
评分##或是我读的姿势不对?总有种“驴头不对马嘴”的感觉,莫名其妙又禁不住诱惑翻了一遍。想去看看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许另有一番滋味?
评分##不是很能理解。三个不同时代的故事交错相融,结尾文森特快速地骑着摩托车,想遗忘那些痛苦,而骑士则慢悠悠坐着马车,回味那个快乐的夜晚。比起内容,读者的评述更让我感同身受,或许我还需要多读点书。
评分##一个是在“我”读的小说中出现的骑士,一个是“我”在现实中的朋友,原本是两条平行线,绝不可能相交,可是一个奇妙的场景让两人同框,开始交谈。于是,“虚”和“实”的界限变得模糊,时间和空间也不再清晰。 昆德拉说,这是“一部通篇没有一句正经话的小说”,“一部逗你一乐的大傻话”,想起前面满篇的脏话,好像确实是这样。 但是果真如此吗?我不相信。毕竟,昆德拉给书起名为《慢》。他说,“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他想告诉我们,应该“慢”下来,并记住。 记住什么呢?记住1968年,学者变成了小工,文化变得不堪,社会一片混乱,记住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当年的社会主义捷克,还有苏联的入侵。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医生沦为擦玻璃工,《慢》中昆虫学家成了建筑工,虽然不算亲身经历,但可以看出这段历史对作者影响巨大。
评分##“这是因为生命、自我、爱情、诗、历史、政治,一切使我相信自己与世界的东西,都是绝对需要正经才得以存在的。因而这一切都要跟崩溃进行抗争、较量、抵制。”
评分##一个是在“我”读的小说中出现的骑士,一个是“我”在现实中的朋友,原本是两条平行线,绝不可能相交,可是一个奇妙的场景让两人同框,开始交谈。于是,“虚”和“实”的界限变得模糊,时间和空间也不再清晰。 昆德拉说,这是“一部通篇没有一句正经话的小说”,“一部逗你一乐的大傻话”,想起前面满篇的脏话,好像确实是这样。 但是果真如此吗?我不相信。毕竟,昆德拉给书起名为《慢》。他说,“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他想告诉我们,应该“慢”下来,并记住。 记住什么呢?记住1968年,学者变成了小工,文化变得不堪,社会一片混乱,记住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当年的社会主义捷克,还有苏联的入侵。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医生沦为擦玻璃工,《慢》中昆虫学家成了建筑工,虽然不算亲身经历,但可以看出这段历史对作者影响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