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幻小说鼻祖保罗·歇尔巴特经典星际乌托邦小说,推动德国科幻小说的成形,自问世以来便取得了广泛的影响,长年畅销,亦受到很多大师的盛赞。
书中主要描述了双星帕拉斯星上的生活。在紫色的天空、绿色的星空下,长满蘑菇的草地上居住着拥有橡胶吸盘足的生命体,他们的眼睛能够伸缩,他 们在睡囊中抽着气泡香草,思考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在遍地耸立着灯塔,带状轨道交织的峰峦和山谷之间,出现了一位高瞻远瞩的先知。这个名叫列萨本迪欧的勇者想出了一个计划,他想建造一座高达10德国里高的塔,并利用该塔将双星的两部分连接起来……
奇妙的寓言,具有讽刺意味的星际乌托邦故事,不仅对瓦尔特·本雅明的写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在布鲁诺·陶特,沃尔特·格罗佩斯和彼得·斯洛特戴克的理论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专家、媒体评论:
在讲述异世界那些怪诞的自然法则、诞生于那片土地的宏伟宇宙作品及那些发生在外星生物之间纯真又崇高的对话时,作者所展露出的平静与一丝惊诧,令他颇具利希滕贝格和让·保罗这些幽默作家的风格,荒诞幽默但却似乎从未忘记地球是一个天体。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在歇尔巴特逝世后,德语和英语世界几乎将他全然遗忘,尽管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比如他笔下那些古怪的寓言不仅对瓦尔特·本雅明的写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在布鲁诺·陶特,沃尔特·格罗佩斯和彼得·斯洛特戴克的理论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所有的这些建筑师都促成了“科技与环境密不可分”这个观点在 20 世纪的成型。作为跨学科的产物,《列萨本迪欧》本身是一份重要的文本,而歇尔巴特则是一位值得被重新审视的先知。
——埃里克·莫尔斯,《洛杉矶书评》
写于 1913 年,《列萨本迪欧》将哲学与科幻放在同等的位置,深挖一个永恒的论题:以科学为名的建筑和以艺术为名的创造,哪一个更为重要呢?歇尔巴特在科技发明、美学进程以及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协同合作三者中进行权衡。
——凯瑟琳·布鲁克斯,《赫芬顿邮报》
##怪人建塔飞升领略生死苦乐二元秩序。融合统一。前进!民那,一绪拟!
评分##整体是把现代化(科技)对古典(艺术,自然)的影响放到一个超级工程里,框架有趣但是呈现方式有点粗暴单调,而且我最喜欢的融合戏似乎并没有产生特别明显的意识形态的进化。
评分##太怪了
评分##想象力
评分##很奇妙的一本寓言式科幻小说,很简单,也很深奥。
评分##无语了,有十来章真的是在讲如何造塔的工程细节;应该归类到臆想/幻想类不属于SF;看了下review 主要想讨论工程or艺术的优先级 以及合作关系。。。行吧
评分##“好怪,再看一眼。”这句话完美描述了我的阅读体验。 诡谲又游刃有余的想象,深深吸引着我。帕拉斯人们对死亡的处理方式令我十分触动,通过融合实现永恒,实现和而不同。 副标题“一部小行星小说”,阅读前以为是围绕帕拉斯这部小行星,阅读后感觉是围绕列萨本迪欧如何成为小行星展开,即此处小行星并不仅指帕拉斯星,更多指最终人星合一的列萨本迪欧。 全篇围绕痛苦地造塔过程展开。共同的抽象的痛苦将真实的人们凝聚在一起,而凝聚在一起是为了奔赴更高的痛苦。奉献但不血腥,震撼而不狂热。 “绿色的太阳灿烂地照耀着,仿佛它也迎来了崭新的生命。”
评分##想象力
评分##无语了,有十来章真的是在讲如何造塔的工程细节;应该归类到臆想/幻想类不属于SF;看了下review 主要想讨论工程or艺术的优先级 以及合作关系。。。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