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高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1讲 有关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 1
1.1 有关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 1
1.2 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方法 8
1.3 经济学家应具备的素质 16
第2讲 通过GDP认识中国经济 19
2.1 从国民财富到GDP 19
2.2 对GDP的评论 21
2.3 通过GDP认识中国经济 25
2.4 初探中国经济的消费不足问题 30
附录2.A 利用Excel“规划求解”功能数值求解模型 33
附录2.B 两种商品情况下的GDP 35
第3讲 中国经济增长的供给面分析 39
3.1 有关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 39
3.2 供给与需求的争论 40
3.3 生产函数 42
3.4 增长计量 47
3.5 索洛增长模型 49
3.6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分析 53
附录3.A 中国增长计量的细节 55
第4讲 发展战略与经济绩效 60
4.1 从总量到结构 60
4.2 生产技术的资本密集度 61
4.3 经济对不同资本密集度技术的选择 64
4.4 发展战略与经济绩效 70
4.5 对索洛剩余的再认识 73
第5讲 均衡宏观经济学方法论(上) 75
5.1 消费函数与持久收入假说 76
5.2 菲利普斯曲线的消失 78
5.3 菲利普斯曲线为什么会消失? 79
5.4 理性预期革命 84
5.5 均衡经济学方法论 86
第6讲 均衡宏观经济学方法论(下) 92
6.1 从理性人到一般均衡的思想渊源 92
6.2 单期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 94
6.3 对模型的讨论 97
6.4 一般均衡与福利 99
6.5 一般均衡模型的数量分析 102
第7讲 消费与储蓄的决定(上) 107
7.1 中国消费和储蓄的基本事实 108
7.2 拉姆齐模型:仅居民积累资本 112
7.3 拉姆齐模型:仅企业积累资本 116
7.4 模型求解的三点技术注释 120
附录7.A 多期模型中消费和储蓄的决定 122
附录7.B 理性预期 124
第8讲 消费与储蓄的决定(下) 129
8.1 拉姆齐模型:居民与企业同时积累资本 129
8.2 对储蓄的分析 133
8.3 从模型到现实:消费与储蓄是怎样决定的? 135
8.4 再论萨伊定律 138
8.5 模型与中国经济的数量对比 139
第9讲 中国的消费不足 143
9.1 引言 143
9.2 中国消费不足的模型分析 146
9.3 模型数量模拟 149
9.4 中国消费不足的成因 151
9.5 推进消费转型的国企改革 154
附录9.A 模型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158
第10讲 从内部失衡到外部失衡 160
10.1 一些国民经济统计的知识准备 160
10.2 全球失衡与过剩储蓄 165
10.3 全球失衡的模型分析 168
第11讲 外部失衡与经济危机 178
11.1 开放模型的拓展 178
11.2 资产价格泡沫 181
11.3 国际收支危机 183
11.4 美国与次贷危机 191
第12讲 财政政策:凯恩斯vs.李嘉图 199
12.1 中国政府财政状况简介 200
12.2 有关财政政策的关键问题 204
12.3 凯恩斯的财政乘数效应 205
12.4 李嘉图等价 207
12.5 凯恩斯还是李嘉图? 212
附录12.A 扭曲性税收带来的福利损失 216
第13讲 灵活价格下的货币经济 218
13.1 真实世界中的货币 218
13.2 模型中货币的引入 223
13.3 货币经济的模型分析 225
13.4 对货币经济的讨论 230
第14讲 黏性价格下的货币经济与货币政策 236
14.1 总供给曲线 236
14.2 黏性价格下的倾斜总供给曲线 239
14.3 菲利普斯曲线 242
14.4 货币政策的
14.5 中国又如何? 248
附录14.A 估算产出缺口的几种数量方法 249
第15讲 货币政策传导与流动性效应 252
15.1 真实世界中的货币政策传导 253
15.2 货币政策传导与市场分割 258
15.3 市场分割模型 261
15.4 利率的决定 265
15.5 流动性“堰塞湖”与2015年A股的大牛市 267
附录15.A 市场分割与货币非中性 270
第16讲 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预算软约束视角 277
16.1 引言 277
16.2 投资项目的预算软约束 280
16.3 金融市场 284
16.4 透过预算软约束看中国金融市场 287
16.5 对预算软约束的总结 291
第17讲 常规货币政策 295
17.1 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 295
17.2 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理念 304
17.3 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 307
17.4 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 311
第18讲 非常规货币政策 314
18.1 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315
18.2 货币政策传导的阻塞 317
18.3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伯南克路线图 324
第19讲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329
19.1 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 329
19.2 财政主导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 331
19.3 货币主导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 335
19.4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340
第20讲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 346
20.1 认识汇率 346
20.2 汇率决定的模型分析 349
20.3 汇率的决定 352
20.4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与对外汇冲销 356
20.5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选择 359
第21讲 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房价 366
21.1 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关键问题 366
21.2 理解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372
21.3 理解中国的房价 378
21.4 理解中国的地方政府财政 382
第22讲 中国的债务问题与金融乱象 386
22.1 引言 386
22.2 中国去杠杆政策的由来 387
22.3 对中国债务问题的认识 391
22.4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乱象的由来 398
第23讲 新—新古典综合给出的正统答案 406
23.1 引言 406
23.2 新—新古典综合的历史由来 407
23.3 新—新古典综合的世界观 415
23.4 新—新古典综合世界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17
第24讲 非正统宏观经济理论给出的不同答案 420
24.1 次贷危机对新—新古典综合的挑战 420
24.2 非正统宏观经济理论历史溯源 423
24.3 需求不足的模型分析 426
24.4 对中国经济的讨论 430
第25讲 理解中国经济的六层思维 433
25.1 引言 433
25.2 次优理论 434
25.3 理解中国经济的前五个思维层次 436
23.4 第六层思维与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 442
附录25.A 最优税收理论 445
参考文献 451
数据库索引 455
名词索引 456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由作者在北大国发院上课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以问题为导向,既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理论,也给出了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完整框架。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国的债务问题、中国的金融乱象等鲜活经济现象在统一框架下得到了深度解释。

本书是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共分24讲,每讲对应一次授课,包括“通过GDP认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分解”、“经济中消费与储蓄的决定”、“中国的消费不足”等章节,既有宏观经济学理论,又结合中国现实经济问题。

本书以本科生能接受数学水平介绍了均衡宏观经济学,可以与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无缝衔接,因而是同学们进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便捷进路。这本书也紧跟中国经济实践,对重要现实问题给出了解释,从而可以帮助实务工作者形成对中国经济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为中国经济的研究者提供灵感。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这之前没有一本这样的教材,既能结合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实践,而且讲解如此透彻。

评分

##从传统的经济学教材学经济学最大的问题是,讲理论头头是道,却无法解释现实。而徐老师这本书无疑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最好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结合徐老师的中经专25讲视频看)最大的收获是,第一,初步建立了一套分析中国宏观现实经济问题的框架;第二,学完后,一部分疑惑得到了解答,更重要的是,对宏观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评分

##结合b站的视频看效果更加。书上的内容注重数学推导,b站视频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看懂更多的内容。

评分

##十分佩服。正如评论中所说,徐老师是十分聪明的建制派,及其适合做智库。尽管他批评市场派的时候我非常不爽,但必须承认政治改革是经济改革最大的绊脚石,必须要承认中国经济环境跟西方有很大的不同,经济学家只能在政治约束力之下,尽可能提供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福祉的建议。另外,徐老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自洽的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体系,感谢您。

评分

##这书太优秀了,真羡慕那些好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可惜我2014年读大一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本书还没有出版。本书是少有的将西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经济学教材。有一个小问题是作者认为中国2016年当时并不需要去杠杆,房地产也并不存在泡沫,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我对此持保留意见。作者还在这里稍稍Diss了一下彭文生,而彭文生在自己的书里也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我上网搜了一下也有文章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教材只将这一种观点作为结论有些不太合适。另外就是关于刺激消费并没有提出十分有效的政策建议。

评分

##从传统的经济学教材学经济学最大的问题是,讲理论头头是道,却无法解释现实。而徐老师这本书无疑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最好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结合徐老师的中经专25讲视频看)最大的收获是,第一,初步建立了一套分析中国宏观现实经济问题的框架;第二,学完后,一部分疑惑得到了解答,更重要的是,对宏观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评分

##B站在线学习 徐高老师思维框架逻辑关系太好了

评分

##4.9. 仔细读了一遍,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认识,推荐。扣0.1是因为书的纸张太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