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从远古部落纷争到现代全面战争,从毁灭一切的核轰炸到无差别杀戮的恐怖主义
战争为何从未远离人类?战争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
军事史权威集大成之作,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真正理解战争
多学科宏大视角,从战争的角度,重新讲述15000年的人类史
《战争史》是战争史巨擘约翰•基根写给文明世界每个普通人的经典之作,它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讲述战争如何影响文明,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
战争,绝不仅仅是政治的延续,它几乎和人类一样古老,植根于人类意识的深处,并与人类文明共同演化。它不仅引发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一系列变革,而且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全书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形式单线罗列战例,而是从石、肉、铁、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从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到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遗迹;从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到罗马帝国的重兵方阵;从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的战车对决,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原子弹爆炸。在不同的文明阶段和社会文化中,战争的逻辑也各不相同,这些战争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挂毯,勾勒出文明演化的历程。
约翰•基根通过历史学、军事学、政治学、人类学、进化论、心理学等多学科的非凡视野,从战争的视角,引导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人类文明。《战争史》从战争的角度反思人类社会的命运,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是一部文明世界中,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战争史经典。
本书荣获:
【军事史协会杰出图书奖(1994)】
【达夫•库珀奖(1993)】
##翻译差劲
评分##体会到了一点,多数时候,多数的军队打仗还是很猥琐流的。 2019阅毕
评分##发动战争的几个因素,道德、秩序、生存环境与土地、人口等资源是内驱力,战马、大炮、轮船、原子弹是技术制约,军事理论只是导引线,一切都受制于能够消耗掉的人类产品,后者包括人本身。
评分##1、宏观叙事极为严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踏实落地的分析。 2、通篇想打克劳塞维茨的观点错误,但是没什么说服力,只能让人觉得他自己认知局限很大。李德·哈特也不支持克劳塞维茨,但是有自己的理论支撑,有说服力得多。 3、用力过猛,总喜欢编一些莫名其妙的模型和逻辑,但是没说服力,也没有证明,都是自说自话。 4、翻译一塌糊涂,有各种常识性错误,译者连阿姆河和锡尔河都不知道……
评分##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从远古部落纷争到现代全面战争,从毁灭一切的核轰炸到无差别杀戮的恐怖主义,战争为何从未远离人类?战争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
评分##过时了
评分##18年版,并非精读,阅读感觉还可以,比较通顺。作者的论点应该是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讨论,并试图论证军事更应该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以及成为文明的庇护者。书的缺点主要在于某种常见的英语文献类别的做法,缺乏稍微详细的细目、不注重谋篇布局上的学术性和体系性,不情愿组织自己的核心观点和分论点,比漫谈固然更集中一些,但对追求知识和观点体系化的读者并不友好。1993年-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在大的历史洪河中并不长,追求长久和平与公义的国际秩序的礼崩乐坏,也许是阶段性的,也许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题。
评分##个人认为是一本不错的概论和入门读物。 优点:浅显易懂不难读;涵盖面较广;对于为什么反对克劳塞维茨也算说明了自己的见解;整体上尤其是最后一章保持了基本的政治正确和人文情怀。 缺点:过分强调自己的论点,但论据没有那么的翔实;篇章的划分比较杂糅散落,不太符合传统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整体对于战争和文化相关性的剖析显得有些浮于表面,内容相对于标题和纲领来说过于浅显。
评分##其实不太适合初级读者阅读。 1、开篇用不少的篇幅说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局限性,对于没读过《战争论》的读者,就有些迷惑了。 2、注重宏大叙事,但打乱了时间线。此书主要内容分“石”、“肉”、“铁”、“火”四大章节,分别介绍石器时代战争、驯化牲畜之后的战争(包括骑兵和战车)、金属工具普及后的战争与热兵器普及后的战争。四大分期的观点清晰明了,但由于时间线不清晰,反而不利于记忆和查阅具体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