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藝百科全書 9787518025053

紙藝百科全書 978751802505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綾子布洛戴剋 著
圖書標籤:
  • 紙藝
  • 手工
  • DIY
  • 摺紙
  • 剪紙
  • 藝術
  • 創意
  • 教程
  • 興趣
  • 兒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25053
商品編碼:3019591389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紙藝百科全書 作者 綾子布洛戴剋
定價 48.00元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 9787518025053 齣版日期 2016-06-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紙藝百科全書》是關於紙藝技法的綜閤性指導,無論是摺紙、剪紙、紙雕,還是復雜些的紙塑模型、紙編、手工造紙等,本書中都有詳細說明。
每種技法都附有世界知名藝術傢的作品,還有通俗易懂的手把手教學。
精選的範例能使你將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

   作者簡介
綾子·布洛戴剋,創立瞭OriCraft.,嚮大眾介紹她的紙藝作品。綾子還是《紙藝首飾》一書的作者。

剋萊爾·韋特·布朗,自1993年獲得藝術學位後,一直緻力於編輯實用藝術和手工類藝術方麵的書籍,與眾多知名紙藝和裝幀藝術傢都有過閤作。


   目錄
紙藝簡介 8

紙的紋理 10

摺紙和剪紙 12

單元 摺紙 14

摺紙符號 16

基本摺疊方法 18

幾何分割法 22

基本形摺疊 26

裝飾性設計 35

功能性設計 38

組閤性設計 40

動態性設計 42

第二單元 立體卡 44

剪切型立體卡 46

多部件立體卡 52

紙盒型立體卡 56

範例精選 蜘蛛立體卡 58

第三單元 紙雕 62

錐體和柱體 64

裝飾性部件的簡單製作 66

組裝和支架 70

範例精選 夜間飛行 72

第四單元 書籍裝幀 76

書芯的製作 78

軟質和硬質封皮 80

單書帖書的裝訂 82

多書帖書的裝訂 85

綫裝書 88

範例精選 風琴書 90

第五單元 衍紙 92

衍紙的造型技法 94

衍紙的應用 96

範例精選 蝴蝶紀念盒 98

第六單元 紙編 102

紙編設計 104

範例精選 紙碗編織 108第七單元 剪紙 112

剪紙技法 114

範例精選 窗掛剪紙 118

第八單元 拼貼畫 120

剪和貼 122

構圖設計 124

範例精選 彩繪拼貼畫 126

第九單元 紙塑模型 128

使用模具鑄造模型 130

使用其他模具 132

裝飾創意 134第十單元 紙漿模型 136

紙漿的製作方法 138

紙漿的應用 140

第十一單元 造紙 142

紙漿的製作 144

手工紙的製作過程 146

壓榨和晾曬 148

裝飾手工紙的技法 149

造紙配方 152

   編輯推薦
《紙藝百科全書》盡展紙藝魅力。
* 摺紙、剪紙、紙雕、衍紙、紙漿模型、紙編、紙塑模型、拼貼畫、立體卡片、手工書、手工造紙,11大類紙藝全解讀。
* 玩紙藝要懂的紙張紋理,正切、反劃等基礎技法都有圖片加文字的詳細介紹。
* 每一類紙藝從基礎技法、名傢作品解讀、名傢作品教程、設計解讀等全方位講解。
* 剪、粘、撕、糊、裱、摺、捏、揉、颳等紙藝手法收於一書,學會它們,可進行無限創作。
* 英國指定印刷公司精美印刷,優質紙張質感保證。
海報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曆史地理與文化遺産的著作的簡介: 《古道新知:絲綢之路的韆年迴響》 書籍概述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古代絲綢之路沿綫地區曆史、地理、文化交流與文明演變的長篇巨著。它不僅僅是對一條貿易路綫的簡單梳理,更是一部關於人類遷徙、技術傳播、宗教融閤與藝術交融的宏大史詩。作者以紮實的考古學、曆史文獻分析和地緣政治學的視角,帶領讀者穿越韆年時光,重走這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生命動脈。全書結構宏大,敘事細膩,力求呈現一個立體、多維的絲綢之路圖景,揭示其在塑造今日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第一部分:地理的脈絡與文明的搖籃 本書伊始,即從地理學的角度剖析瞭絲綢之路的復雜性。它並非一條單一的“路”,而是由縱橫交錯的陸上通道與海上航綫共同構築的龐大網絡。作者詳細考察瞭影響路綫選擇的自然因素——從穿越戈壁的險峻到翻越帕米爾高原的艱辛,再到瞭解不同季節對商隊行程的製約。 在地理基礎之上,本書聚焦於幾個關鍵的地理節點和“綠洲城市”的興衰史。例如,樓蘭、敦煌、撒馬爾罕、巴格達等城市,它們如何依托水源和戰略位置,從荒漠中的孤立據點,發展成為匯集天下貨物的國際都會。作者特彆關注瞭水資源的分配與管理,認為這是決定這些綠洲文明生死存亡的核心要素。 曆史地理部分還探討瞭氣候變遷對絲綢之路的間接影響。通過分析古代氣候模型,揭示瞭某些時期氣候的適宜性如何促進瞭交流的繁榮,而氣候的惡化(如長期乾旱)又如何導緻瞭特定路段的衰落。 第二部分:商品的流動與技術的擴散 絲綢之路最直觀的意義在於貿易,但本書超越瞭對絲綢、香料、茶葉等傳統商品的羅列。它深入挖掘瞭商品背後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和技術秘密。 紡織業的西漸與東傳: 除瞭中國絲綢如何震撼羅馬世界,書中也詳述瞭波斯錦緞、印度棉布對中原紡織工藝的反嚮影響。例如,拜占庭的嵌花技術如何藉鑒瞭中亞的織染工藝。 金屬與礦冶技術: 作者考證瞭精煉金屬技術、鑄幣技術以及玻璃製造工藝的傳播路徑。羅馬玻璃器皿的碎片在中國漢墓中被發現,這不僅僅是貿易的證明,更是對工藝流程失散與重構的追蹤。 農業與食物的交換: 許多我們今天視為本土的農作物,如葡萄、苜蓿、鬍蘿蔔,都是通過這條古道傳入中國的。本書詳盡描述瞭這些作物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的適應與本土化過程,探討瞭食物交換對沿綫人群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 軍事與工程技術: 馬鐙、弓弩技術、以及工程學知識(如水利灌溉係統)的交流,被視為影響區域軍事平衡和農業生産力的關鍵因素。 第三部分:信仰的交匯與思想的碰撞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賈之路,更是宗教與思想傳播的“信仰之路”。本書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係統梳理瞭主要世界性宗教在歐亞大陸上的傳播軌跡。 佛教的東漸: 作者詳細描繪瞭佛教如何沿著商道,由印度傳入中亞,再到中國西北地區,最終輻射至東亞的過程。重點分析瞭犍陀羅藝術的形成,即希臘化雕塑風格與佛教教義結閤後,對中國佛教造像風格産生的決定性影響。敦煌莫高窟和雲岡石窟的藝術變遷,被視為這一文化雜糅的活態博物館。 其他宗教的足跡: 祆教(拜火教)、景教(聶斯托利派基督教)、摩尼教以及後來的伊斯蘭教,都在這條路徑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書考察瞭這些宗教在中亞綠洲城邦中的短暫輝煌與最終的融閤或消亡,探討瞭它們適應不同文化語境的策略。 第四部分:衝突、融閤與後世影響 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瞭對絲綢之路作為地緣政治動力的分析。不同帝國(如漢唐、貴霜、薩珊波斯、阿拉伯帝國)對絲路控製權的爭奪,構成瞭歐亞大陸數百年來的主要衝突綫索。 衝突中的交流: 衝突並非完全阻礙瞭交流。作者指齣,戰爭和徵服往往加速瞭技術和人纔的轉移。例如,唐朝與吐蕃的復雜關係,既有軍事對抗,也有文化和婚姻的緊密聯係。 貨幣體係的建立與瓦解: 絲綢之路的繁榮依賴於可靠的信用和穩定的貨幣體係。本書追溯瞭金銀幣、絲綢作為支付手段以及早期信用憑證的演變,分析瞭區域性金融體係的崩潰如何對長距離貿易造成災難性後果。 衰落與遺産的當代意義: 最後,作者探討瞭地理大發現後,海運的興起如何逐漸削弱瞭傳統陸上絲綢之路的中心地位。然而,作者強調,絲綢之路的精神——跨文化理解、開放貿易和知識共享——從未消失。書中以當代視角審視瞭絲綢之路沿綫國傢在文化認同、國傢戰略以及全球互聯互通中的曆史遺産和現實意義,為理解當前的地緣經濟走嚮提供瞭深厚的曆史背景。 全書論據豐富,引用瞭大量中外文一手資料和最新的考古發現,文筆兼具學術的嚴謹性和曆史敘事的感染力,適閤曆史地理學、文化人類學以及國際關係研究的專業人士和廣大學生及曆史愛好者閱讀。它提供瞭一個理解“全球化”概念起源的絕佳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紙”這種材料本身的尊重和深入探索。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不同剋重、紋理和縴維方嚮的紙張對最終作品形態的影響。例如,作者會詳細解釋為什麼製作需要保持硬挺度的結構時,不宜選用縴維過軟的紙張,以及如何通過潤濕和定型技巧來改變紙張的“記憶性”。這種對材料特性的深入剖析,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紙藝創作的認知邊界。它不再僅僅是關於摺疊的技術,更關乎如何與材料進行對話,去引導它呈現齣最理想的狀態。讀完這一部分,我開始關注市場上各種新型環保紙張和藝術紙,每一次購買紙張都帶著一種更加審慎和充滿期待的心情,這本工具書成功地將我的愛好提升到瞭一個更高的、更具探索性的層次。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百科”類的書籍抱持著一定的懷疑態度,總覺得內容會很泛泛而談,無法深入。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排版設計極其用心,每一頁的布局都非常和諧,既保證瞭信息的密度,又避免瞭視覺上的擁擠。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不少紙藝大師的訪談片段和他們的創作理念分享。這些不是生硬的理論,而是充滿溫度和個人色彩的經驗之談。閱讀這些部分,仿佛有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我耳邊悉心教導,指明瞭這條創作道路上的陷阱與機遇。這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立體,它不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能夠激發創作靈感的“導師手記”。對於想要建立自己紙藝風格的創作者來說,這部分價值遠超製作步驟本身。

評分

我是一個對手工製作有著莫名情愫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極度專注和精確度的手藝。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的係統性和深度。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摺”,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樣摺”。比如在介紹某些復雜的連接技巧時,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受力點和結構穩定性之間的關係,這讓摺紙從一種純粹的模仿活動,上升到瞭帶有工程學思考的創作過程。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按照書中的一個關於動態雕塑的章節進行嘗試,雖然過程極其繁瑣,光是剪裁和預摺疊就耗費瞭大量時間,但當最終那個結構能夠在輕微的空氣流動下緩慢“呼吸”時,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種將藝術與科學完美融閤的講解方式,是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從未見過的精妙之處。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不同級彆讀者的友好程度上。對於我這種偶爾心血來潮想做個小禮物送人的“業餘愛好者”來說,前幾章那些簡單易懂的小動物和幾何圖形已經足夠我炫耀一番瞭。那些步驟的分解細緻到連如何壓平摺痕都進行瞭特彆說明,讓人感覺非常貼心。然而,當我翻到後麵關於“模塊化組閤藝術”的部分時,立刻感受到瞭內容的陡增難度。它詳細列舉瞭上百個單元模塊的圖解,並展示瞭如何將它們精確地組裝成宏大的立體作品。這部分內容顯然是為那些願意投入大量時間進行係統學習的深度玩傢準備的。這種兼顧入門到精通的跨度,讓這本書能夠陪伴讀者很長一段時間,每次重新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挑戰。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拿到手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隨隨便便就能翻完的書。書頁的質感摸起來很舒服,紙張的韌性恰到好處,翻閱起來不會輕易損壞。從目錄上看,內容涉獵極廣,涵蓋瞭從最基礎的摺紙入門技巧到復雜的多麵體結構設計,甚至還有一些關於紙張曆史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紙藝錶現形式的探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復雜步驟時的耐心和細緻,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通過清晰的圖示和詳盡的文字說明,一步步跟上思路,最終完成作品。書中配的那些成品照片簡直是藝術品,色彩搭配和光影處理都非常到位,讓人看瞭就忍不住想立刻上手實踐一番。這種全方位的覆蓋,既滿足瞭那些隻想做點小手工消遣的人,也為那些有誌於深入研究紙藝構造的愛好者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式的工具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