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图说十二生肖之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十二生肖之蛇
定价:49.00元
作者:沈壮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506285186
字数:
页码: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实,从上个世纪早期,中地就掀起了“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国学大师闻一多、郑振铎先生在借鉴西方古典人类学的方法论的基础上,开辟了古典文学的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之路。后来西方方法论的引入,使得我们的国学传统与当代人文科学结合起来,从而进入了多角度、综合性的研究阶段。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文化热”这股热浪中涌现出来的一朵朵浪花。它们跳跃着、奔腾着,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它们或纯粹性地从民俗学的角度提供有关生肖文化的民间调查材料,或综合性地叙述十二生肖的起源、生肖文化的民俗事象、生肖的象征意义、语言与生肖、艺术与生肖;或只是简明扼要、生动有趣地介绍中国历史名人与生肖。我们独辟蹊径,编写了这套丛书。每一个生肖独立成册,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在生肖的象征意义介绍中,我们紧密结合生肖的外貌、习性、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高度概括出某一生肖的典型的文化意义。在编写中,生肖的民俗事象部分为浓墨重彩,大体按照神话传说、风俗节日、文学艺术、娱乐活动等几方面的顺序进行介绍。生肖与名人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历代的生肖名人,他们之间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豪杰、名流义士,也有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奸佞小人;既有儒雅俊士、阳刚武将,也有娴淑名媛、巾帼英雄。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关生肖的成语、惯用语则灵活巧妙、水融般地渗透于各部分之中,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限于篇幅,在这里不一一列出。同时承蒙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李露露女士的关心,在书稿编写中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些学者和教授的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愿这套丛书能在生肖书籍中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同时也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12月
内容提要
生肖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俗气息浓郁芬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大众基础、辐射性广、凝聚力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套丛书图文并茂地向我们介绍了十二生肖的象征意义、民俗事象以及生肖名人。《图说十二生肖之蛇》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介绍的是十二生肖中的蛇。《图说十二生肖之蛇》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在生肖的象征意义介绍中,紧密结合蛇的外貌、习性、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高度概括出蛇的典型的文化意义。在生肖的民俗事象部分,大体按照神话传说、风俗节日、文学艺术、娱乐活动等几方面的顺序进行介绍。生肖与名人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历代属蛇的生肖名人,他们之间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豪杰、名流义士,也有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奸佞小人;既有儒雅俊士、阳刚武将,也有娴淑名媛、巾帼英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关生肖的成语、惯用语则灵活巧妙、水融般地渗透于各部分之中,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目录
前言
总论
什么是生肖
生肖的起源
生肖名称与排序
生肖与文化
一 神秘诱人灵怪蛇
阴险狠毒之象征
魅力和神秘之象征
豪气和灵气之象征
生命力的象征
权利和吉祥的象征
二 敬畏交织蛇文化
崇蛇习俗
1龙蛇文化
2蛇祖信仰
3招财之蛇
4蛇与生育
5蛇神祭拜
6崇蛇禁忌
蛇盘兔
蛇与艺术
三 古今相蛇名人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魅力和神秘之象征 蛇,外表绚丽,内心丰富;柔软灵活,无足而善走,象征着魅力和神秘。蛇的颜色和花纹丰富多彩。仅仅《山海经》中就提到白蛇、黑蛇、青蛇、赤蛇、黄蛇等种类。除此之外,彩蛇也为数不少,《山海经》中就提到了虎色蛇;我国南方盛产的银环蛇,它体背是黑白相间的环纹;赤练蛇鳞片边缘暗红,背部呈黑褐色。如此柔美艳丽的形象使人不禁联想起美丽多情的女子。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叙述了一个美丽哀婉的爱情故事。充溢着灵性的白蛇化为美貌痴情的白娘子,下凡爱上平民许仙,主动与之喜结莲理,面对法海禅师的阻挠她矢志不渝,终被自己的软弱丈夫和好事的法海合谋压在宝塔之下,永世不得翻身。这个令人扼腕的故事又被写入清人的戏曲传奇,弹词《白蛇传》(又名《义妖传》 )及以后各地种地方戏曲对它的宣传更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还流传着俊美多情的蛇郎故事,这些故事也非常动人。刘守华的《闽台蛇郎故事的民俗文化根基》中所录《台东卑南族口传文学选》中有“蛇郎君”的故事,说的是少女嫁蛇郎,生活美满而幸福。鲁凯族也有类似的传说。
在传统观念中,蛇歹毒而美丽,是极有诱惑力的害人精。文学作品里还有一些描写美女蛇的志怪故事。如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源于唐人小说《博异志》中的李黄遇蛇妖、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蛇妖化作丽妇害人的故事。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也有一些蛇化美人诱害人类的故事,如《海公子》叙述了张生游览美景时,偶遇一“红裳眩目,略无伦比”的丽人,她“言辞温婉,荡人心志”,张生性乱而欢。丽人谎称自己本是陪同海公子的,因怕海公子发现,所以仓惶而逃。忽然变作比巨桶还要粗的大蛇,缠住了张生,并用舌刺伤了张生的鼻子,啜饮淌出来的鼻血。张生后用随身携带的毒狐药将蛇精毒死,此时才知蛇精原是丽人。此类故事折射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女人祸水论非常盛行,人们常常把美貌阴毒的女人称为“ 美女蛇”。
蛇的诱惑力与神秘性不但可以用人物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而且人们还直接创造了众多的成语,用蛇来比喻具有迷惑性的言语或人的神秘举止。如用“蛇口佛心”比喻人口蜜腹剑;用“蛇入鼠出”比喻行动诡秘;用 “蛇行鳞潜”比喻行为谨慎隐蔽,等等。
豪气和灵气之象征 蛇在一些作品中被描写得爱憎分明,知恩图报,情意绵绵,象征着才气和豪气。《淮南子·览冥》“隋侯之珠”郭璞注日:“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二。有更加详细的记述。《水经注·浊漳水》有“异蛇担生”作法复仇,救主报恩;《搜神记》有长角小蛇呼风唤雨变平原为湖泊,以惩罚残害救命婆婆的县官。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蛇人》叙述了一段人蛇之间、二蛇之间的感人故事。耍蛇人所养的二蛇名为二青和小青,它们不但相濡以沫,而且对主人如孩子一般相依相恋,不离不弃;主人对它们也爱护备至。作者塑造这对“恋恋有故人之意”的蛇是为了讽刺世态炎凉。在写蛇的作品中,此文堪称典范之作。灵蛇以珠相报,二青和小青情深意长,无不反映出高超的情智和豪爽之气。《水浒传》中绰号为“两头蛇”的梁山好汉解珍为步军第九名头领,排梁山好汉第三十四位;元代女英雄蛇节领导彝族人民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
三国魏曹植“才高八斗”,他在《与杨德祖书》中用“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之语描述了当时的各路才子。后人也用灵珠之典比喻文采和诗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诗僧皎然《答裴集阳伯明》“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何似双琼章,英英曜吾手”。晚唐诗人罗隐《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有“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之句,用“灵蛇”比喻才华。
诗仙李白在《草书歌行》一诗中以“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盛赞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之神韵;宋代苏轼《西江月·平山堂》有“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的词句,用龙蛇比喻欧阳修的墨宝;成语有“笔走龙蛇”、“龙蛇飞动”形容书法苍劲洒脱,行文流畅,思路敏捷。
然而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东方文化中蛇的情与智在西方文化中就等于邪恶和狡猾。《》中的蛇是人类原罪的始作俑者,是它诱使伊旬园中天真无邪的夏娃和亚当偷吃智慧之果,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驱逐去了伊甸园。为了赎罪,人类必须敬奉上帝,饱受苦难;为了惩罚蛇的恶行,也不得不被罚,从此用肚皮行走,终身吃土,与女人结仇。
……
序言
图说十二生肖之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