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酒 酒缘汇述

品 酒 酒缘汇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新民 著
图书标签:
  • 品酒
  • 葡萄酒
  • 白酒
  • 黄酒
  • 酒文化
  • 品鉴
  • 收藏
  • 酒评
  • 饮酒
  • 佳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129438
商品编码:3014702234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品 酒 酒缘汇述

定价:98.00元

作者:陈新民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5341294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在内容编排方面有新的尝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该书被冠名为“百事通”,希望通过该书的发行宣传并结合“号码百事通”品牌的影响力,能够相互促进,推进中国电信整体业务在北京的推广。
(二)该书在内容上采用了一些非传统黄页的数据选取和编排方式。《北京餐饮休闲百事通》从北京现有相关行业数据库数万条信息中,精选登录了1200余家餐饮、休闲、健身、娱乐、票务等企业信息,在基本信息基础上,增加了企业介绍、经营范围、平均消费水平等详细深度信息以及图片,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信息,甄选消费单位的需求,使该书更具使用价值。
该书在编排上也采取了不同于传统黄页的方式,采用图文并茂,增加视觉效果;穿插文字介绍,增加趣味和知识性;分类板块使用美食饕餮、情景驿站、休闲健身等称谓,以引起时尚人群关注。

内容提要


《酒缘汇述》是《稀世珍酿》的姊妹作,是陈新民评酒的又一力作。作品是对《稀世珍酿》的补遗,介绍了未晋入“百大”之列,却有不得不介绍的精彩葡萄酒,还介绍了作者品尝过的葡萄酒以外的酒款。对于的酒爱好者来说,也许世界前100大的名酒距离我们太过遥远,而《酒缘汇述》中的许多酒和故事则发生在我们身边。诸如中国的绍兴酒、日本的清酒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种。全书分为3部分:红酒缘,白酒缘,其他酒缘及酒趣。
《酒缘汇述》不仅是一本介绍酒、鉴赏酒、评价酒的作品,也是作者酒国数十载,游历世界,对美酒佳酿寻踪问缘的心路历程。每一款酒除了基本的情况介绍和相应的图片外,陈新民用酣畅淋漓的文字记述了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有酒评、旅途见闻或是心情札记。这样的文字读起来轻松,看起来入味,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字,处处充满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态度、对艺术的领悟以及对评酒的执著追求。情感在文字间缓缓流淌,如同美酒一般值得细细品味。

目录


篇 红酒缘
1 勃艮第酒为知己而生
——格厚斯兄妹园
2 发挥慈善心的邦内医院酒
3 跳进红酒的品味境界
——乐花园的“夜之圣乔治”
4 寂寞的勃艮第贵族
——兰布莱园
5 王者风范
——拿破仑御酒香柏坛与清宫厉家菜
6 黄钟与瓦釜齐鸣
——佛跳墙与法国金钟堡红酒
7 飞香来处岂寻常
——波尔多“寻常价格的非寻常美酒”飞香堡
8 且离山泽做酒农
——海盗出身的加农堡
9 沙砾中的宝石
——波尔多拉兰昆堡红酒
10 细酿美酒伴陷士
——法国陷居地夏波地美酒
11 酒香飘过普罗
——教皇新堡酒
12 真正的教皇酒
——波尔多教皇克里门堡
13 瑟瑟秋风传酒讯
——欢迎薄酒来的到来
14 大导演的传酒讯
——科波拉自编自导的加州鲁必康酒
15 永恒的蒙特丽娜
——加州的国宝酒
16 白云深处的酒园
——加州松岭园的绝唱
17 海明威灵感之泉
——西班牙里奥哈酒
18 西班牙酒的推手
——桃乐丝与美国桃乐丝黑比诺酒
19 意大利的阳光
——伊索酒园的超级香蒂酒
20 佛罗伦萨的品味
——拉卡撒及费累斯可巴第的梦塔西诺洒
21 星光、音乐与意大利王者之酒
——巴罗洛
22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酒
——阿马龙红酒
23 意大利酒园的奇葩
——蓝波拉堡
24 遥想马可·波罗当年
——澳洲上都葡萄酒
25 遥想马可·波罗当年
——澳洲上都葡萄酒
26 侍酒师的“行家用酒”
——智利阿法山红酒
27 美酒新天堂
——智利酒的“罗汉”与“天王”
28 被遗忘的美酒国度
——葡萄牙及菲勒拉红酒
……
第二篇 白酒缘
第三篇 其他酒缘及酒趣

作者介绍


陈新民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及英国伦敦大学各进修一年。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研究所法律组研究员,并在台湾大学等校兼任教授。

文摘


序言



《古籍寻踪:失落的汉字世界》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中国古代典籍的流传、整理与价值重估的学术专著。它并非追溯某一门类的具体知识体系,而是着眼于宏观的历史脉络,探讨了自先秦至清末,中华文脉赖以传承的载体——书籍本身所经历的命运起伏。全书以“文本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对出土文献、传世手抄本、早期刻本的细致考辨,揭示了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编码、被误读、被重塑的过程。 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层层递进地剖析了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复杂图景。 第一部分:纸墨未干的时代——先秦至魏晋的书写形态与知识载体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竹简、木牍、缣帛等早期载体,分析了这些物质形态如何制约了知识的传播速度与信息量的承载上限。我们考察了“书”的字源演变,揭示了“竹帛之书”与后世“纸质之书”在权力结构中的不同地位。重点分析了秦火焚书对文本存续的灾难性影响,以及汉代经学大师如何通过“说文解字”和“章句”的方式,重建并固化了文本的权威性。通过对睡虎地秦简和郭店楚简的考古学解读,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尚未被官方意识形态完全统一的先秦思想的多元面貌。 第二部分:雕版时代的勃兴——唐宋之际的印刷革命与知识普及的悖论 本书详细梳理了雕版印刷术的成熟过程,从最早的《金刚经》到宋代官刻的“宋本”系列。我们探讨了这一技术飞跃如何极大地降低了复制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文本的标准化与地方性注疏的冲突。在这一章中,我们对比了《太平广记》等官修本与民间流传的民间故事集在信息增删上的差异,论证了印刷术在加速知识扩散的同时,也可能加速了某些“非主流”声音的消亡。此外,还特别关注了宋代藏书楼的兴衰,如岳麓书院和文澜阁,它们不仅是藏书之所,更是权力与学问互动的物理空间。 第三部分:士人的疆界——明清时期私人藏书与家族文献的保护 明清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庞大的士人群体,私人藏书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本部分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藏书家的精神世界。我们考察了如张溥、瞿绍基等人的藏书活动,他们对“版本之美”的追求(如套印、笺纸的选择、批校的精美程度)远超实用性需求,这反映了士人阶层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精致建构。同时,本书也关注了家族文献的“失语”现象——大量家族世代相传的私家著述和往来信札,因缺乏官方认可或后继无人而湮没无闻,构成了历史记载中的“暗物质”。 第四部分:文本的流变——抄写错误、避讳与异文的考证艺术 古籍修复与版本校勘是文献学的核心技艺。本章聚焦于“错误”本身,探讨了在漫长的抄写链条中,因形近字误写、避讳制度的强制修改、以及不同方言区的音韵差异所导致的文本变异。我们通过对比《史记》的不同抄本,展示了同一事件在不同抄本中如何因为细微的词语替换而引发了对人物性格判断的偏差。这部分内容旨在说明,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原始文本,每一个传下来的版本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截面。 第五部分:典籍的流散与重构——近代战火下的文化遗产迁移 二十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侵略和内战对中国典籍的破坏与流散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本书详细梳理了圆明园的劫难、各地图书馆的被毁,以及大量珍本如何通过古董商流向海外。特别关注了“流散文物”在海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的现状,分析了这些文献在异域语境下的研究困境和回归的可能性。这一部分是对文化记忆物质载体脆弱性的沉痛反思。 第六部分:活字的反思——从泥活字到现代出版理念的碰撞 虽然活字印刷在西方得到了推广,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泥活字和木活字的实用性始终受限于汉字的复杂结构。本书将探讨宋应星、毕昇等人的技术革新在当时的社会接受度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反思了现代排版技术(如铅字、计算机排版)对古籍整理工作的影响。现代技术的“效率至上”原则,在处理古代文献的稀有性、不确定性和物质美感时,提出了新的伦理挑战。 第七部分:被遗忘的“非主流”文献——方志、医书与民间知识的存留 学术研究往往集中于“正史”和“诸子百家”,但本书认为,地方志、农书、脉案、戏曲脚本等“边缘文献”才是理解古代社会生活肌理的关键。我们分析了地方志中蕴含的社会经济数据如何被现代史学忽视,以及中医典籍中因代代口耳相传而产生的知识断层。这些文献的保护与整理,关乎一个完整、立体的古代知识世界的重建。 结语: 《古籍寻踪》试图引导读者超越文本内容本身,去关注“文本是如何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的”。它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元研究”,揭示了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知识体系,是无数次无名书吏的抄写、偶然的失误、权力的干预以及物质载体的自然损耗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旨在为所有对历史、文献、文化传承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提供一个审视我们文化根基的全新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内敛的雅致,深邃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品酒 · 酒缘汇述”几个大字,仿佛开启了一段关于美酒与人生的故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和纸张特有的质感所吸引,这是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不同于当下快节奏的电子阅读,它带来的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对知识和情感的郑重对待。从封面到装帧,都传递出一种匠心独运的态度,让人期待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在翻阅的瞬间,那些精美的插画和考究的排版,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细节都似乎在诉说着作者对葡萄酒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热爱,也难怪这本书会被称作“汇述”,仿佛要将所有关于酒的缘分和故事都浓缩其中。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品鉴技巧的指导,更是一场关于历史、文化、地理,乃至人情世故的探索之旅。它或许会带我穿梭于波尔多如诗如画的葡萄园,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或许会带我领略勃艮第的传奇酒庄,聆听那些古老的故事;又或许,它会讲述那些在酒桌上,因为一杯酒而结下的深厚友谊,或是那些因酒而起的灵感闪现。总而言之,这本书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酒缘”。

评分

刚拿到《品酒 · 酒缘汇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与我以往读过的许多酒类书籍截然不同。它没有那种过于专业、晦涩的术语堆砌,也没有流于表面、浅尝辄止的介绍。相反,它给我一种如沐春风般的亲切感,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正娓娓道来他与美酒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对“缘”的强调。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分辨不同酒体的香气和口感,更是关于酒与人、酒与时代、酒与文化的那些微妙联系。我能想象,作者会分享很多有趣的轶事,比如某个特定的年份,某个产区的独特风土,是如何与特定的人物,或是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叙事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情味。读这样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与历史和人文对话的体验。它让我开始思考,一杯酒背后,承载着多少人的汗水与智慧,又见证了多少个喜怒哀乐的瞬间。这是一种超越品鉴本身,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对生命中那些美好事物的一种致敬。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内敛的艺术感,深邃的颜色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而“品酒 · 酒缘汇述”几个字,则透露出一种优雅的韵味。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会描绘出怎样一场关于“酒缘”的盛宴。是会讲述那些跨越国界、历史悠久的葡萄酒贸易故事,是会记录下那些在品酒室里,因为一杯佳酿而结下的深厚情谊,还是会揭示那些隐藏在酒瓶背后的,酿酒师们呕心沥血的传奇?我预感,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品鉴技巧的层面,它更会深入到葡萄酒的灵魂深处,去探索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缘分”。或许,它会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每一瓶葡萄酒背后,都凝聚着大自然的馈赠、人类的智慧,以及无数个关于相遇、相知、相惜的瞬间。这是一种超越物质的交流,一种精神层面的共鸣。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葡萄酒,去感受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愉悦,更是心灵上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置身于一家陈年老酒窖的错觉,那种沉甸甸的,带着岁月痕迹的质感,似乎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橡木桶和陈年酒液混合的醇厚气息。我特别好奇它里面会讲述哪些“酒缘”。是那些关于伟大的酿酒师,他们如何凭借对土地的敬畏和对风土的深刻理解,酿造出传世佳酿的故事?还是那些流传于不同酒乡的民间传说,那些关于酒神,关于丰收,关于爱情的古老歌谣?或者,它会记录下一些在品鉴会上,那些因为一杯酒而引发的,关于思想碰撞的火花,那些言语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我坚信,好的书籍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酒缘”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它暗示着一种不期而遇的美好,一种命中注定的相遇。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领略到,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一种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魔法。

评分

初读《品酒 · 酒缘汇述》的书名,便觉其不凡。“品酒”二字点明了主题,而“酒缘汇述”则增添了几分宿命感和故事性,仿佛打开了一本关于美酒的百科全书,又像是翻阅了一本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集。这本书的书写风格,从我预期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种温婉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作者不会急于向读者灌输枯燥的品鉴术语,而是会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点点地将读者引入葡萄酒的世界。我猜想,书中会穿插许多鲜为人知的葡萄酒轶事,或许是某个著名酒庄的创立史,或许是某款经典葡萄酒的诞生故事,又或者是某个品酒大师的传奇经历。这些故事,无疑会为冰冷的葡萄酒知识注入温暖的人情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和对葡萄酒文化的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每一次品酒,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与历史、文化、甚至是与自己内心的一次深度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