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新游 9787218072357

老广新游 978721807235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话国绘 著
图书标签:
  • 广州
  • 文化
  • 旅游
  • 美食
  • 风俗
  • 民俗
  • 岭南
  • 历史
  • 老广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72357
商品编码:301466164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老广新游

定价:35.00元

作者:大话国绘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218072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1.**本以广州旅游为题材的手绘读物,好看又好玩。
2.超过500幅精美手绘图,版面设计新颖美观,符合年轻读者群的阅读口味。
3. 详细分解10条经典线路,并附上手绘地图,实用性升级。
4. 凭书内优惠券游览广州塔可享受2张E区门票8.5折优惠。

内容提要


《老广新游》是一本以热诚去绘制广州特色地方的作品,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以地道广州人的角度介绍广州。
穿梭传统中轴,倒数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忘不了广州塔,在高空中俯瞰都市交响梦;
骑楼下穿街过巷,寻觅诱惑味蕾的西关味道;
新河浦散漫游荡,迷失于红房子的拐角处;
静候沙面岛的午后,在西洋光影中流连忘返;
深呼吸象牙塔的书卷气,抚摸中大校园的历史年轮;
芳村市场一路*,囊中羞涩也在所不惜;
……
赏心悦目的手绘将会带着你畅游广州,浓浓的粤式风情让你乐在其中。

目录


倒数回忆——越秀山、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
升空600米——广州塔
迷人的老房子——新河浦
骑楼下的风景——西关
正宗老广味——荔枝湾
小岛的隐秘时光——沙面
“固执”的老古董——西堤
深呼吸书卷气——中山大学
叹一杯精神早茶——白云山
玩味生活——芳村花鸟市场

作者介绍


大话国,顾名思义是一个可以摆脱束缚、天马行空、思维跳跃的国度。
  它是由四个年轻广州“土著”组成的漫画创作团队。他们分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及San Francisco StateUniversity,任职设计师、插画师。曾发表长篇漫画作品《可可与阿轰》系列和《诗游记》等作品。

文摘


序言



岭南风物志:寻踪烟火人间味 一部关于广府大地生活变迁、文化传承与人文情怀的深度观察笔记。 作者: 岭南史地研究组 ISBN: 978-7-5675-8823-1 出版社: 华南文化出版社 字数: 约 48 万字 --- 内容简介 《岭南风物志:寻踪烟火人间味》并非简单的旅游指南,也不是对某一特定时期现象的碎片化记录,而是一部以时间为轴、以“人”为核心,深入挖掘岭南地区数百年间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精神内核演变的宏大叙事。本书致力于展现粤地文化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浪潮中保持其独特的韧性与活力,探寻那些构成“广府人”身份认同的底层逻辑。 本书共分为四大卷,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成章的专题研究构成,旨在构建一幅立体、多维的岭南生活图景。 第一卷:市井烟火与日常肌理 (The Fabric of Daily Life) 这一卷聚焦于岭南城市与乡村中最具生命力的“日常”。我们深入昔日广州、佛山、肇庆等地的街巷,不是描绘宏伟建筑,而是细致入微地观察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 核心章节探讨: 食肆的进化史: 探究广府饮食文化从供需平衡到精致美学的转变过程。书中详细考证了“早茶”如何从简单的早餐习惯,演变为一种复杂的社交仪式和身份的区隔。分析了糖水铺、粥档等小吃摊位在城市空间中的功能性变化,以及对新鲜食材的极致追求背后所反映的地域气候与经济基础。 居住空间的变迁: 从传统的“驷马拖车”式院落,到骑楼的兴起,再到战后私宅的蔓延。我们不仅关注建筑形制,更探讨这些空间如何塑造了家庭结构、邻里关系以及性别分工。例如,骑楼下廊道作为公共与私密之间的过渡地带,如何催生了独特的市井交易文化。 时间的刻度: 考察岭南地区对时间的感知。不同于中原地区严格的农时,沿海和商业发达的区域如何形成了更具弹性和功利性的时间观念。从旧时码头的开市锣声,到茶楼里关于“等位”的哲学讨论,均被纳入考察范围。 第二卷:技艺传承与匠心精神 (Craftsmanship and Enduring Skills) 岭南文化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对细节的执着而著称。本卷是对那些在工业化浪潮中坚守下来的传统手艺的致敬与记录。 核心章节探讨: 木工的无声语言: 深入广府木雕、嵌瓷(特别是岭南园林中常见的装饰艺术)的制作流程。书中特别记录了老一辈匠人对材料特性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将哲学思想融入榫卯结构与装饰图案之中。我们试图解析,为何这些技艺在现代审美中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丝与染的记忆: 详尽考察了广绣、扎染等纺织工艺的历史流变。特别关注了用于祭祀、婚嫁的特殊纹样,及其所承载的家族叙事和地域图腾。通过对特定色谱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海外贸易对本地染料和丝线来源的影响。 工具与劳作的合一: 记录了与农业和渔业相关的工具制造技艺。例如,特定农具的形态如何适应珠三角的水网地貌,以及这些工具背后所代表的群体记忆和劳动哲学。本书收录了大量口述史,还原了工具使用者与物品之间那种近乎共生的关系。 第三卷:信仰、社群与空间仪式 (Belief, Community, and Spatial Rituals) 岭南的社会结构建立在宗族、行会和民间信仰的复杂交织之上。本卷侧重于物质空间如何被仪式活动赋予意义。 核心章节探讨: 墟市的社会功能: 墟市不只是交易场所,更是信息交流、婚恋相看、宗族议事的重要节点。本书分析了不同地域墟市的等级划分,以及它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庙宇的活态展示: 考察城隍庙、关帝庙、天后宫等场所的日常运作。重点不在于神祇本身,而在于“香火”如何维系社区凝聚力。分析了每年特定节日庆典中,神明出巡的路线规划、仪仗的排列顺序,以及这些活动如何成为一次公开的社会权力与文化认同的再确认仪式。 祠堂的沉默权力: 深入研究宗祠在乡村和城市宗族组织中的核心地位。祠堂的建筑规制、族谱的编纂逻辑,以及其作为教育、审判和慈善中心的职能,揭示了宗族对个体行为约束的深层机制。 第四卷:口岸开放与文化张力 (Port Opening and Cultural Tension)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近现代以来,岭南地区作为中国对外交流前沿所经历的剧烈冲击与自我调适。 核心章节探讨: 洋行与本地商帮的博弈: 记录了早期进出口贸易中,广府商人如何利用本土的商业网络和人际信任,与西方大型洋行进行复杂周旋,并在适应中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语言与身份的重塑: 探讨粤语(广州话)在面对普通话推广和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涌入时的生存状态。分析了粤语在商业、文学创作以及家庭内部传承中的微妙地位变化,以及地域方言作为文化身份基石的重要性。 “新”与“旧”的辩证统一: 考察岭南文化在吸收外来事物时所表现出的惊人“消化力”。从现代教育的引入,到新式建筑风格的尝试,本书强调,岭南的“新”往往不是对“旧”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保留核心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精妙嫁接与改造,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性面貌。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扎实的田野调查、珍贵的历史档案整理,辅以人类学、社会学多学科的交叉视角,拒绝宏大叙事下的扁平化处理,致力于还原一个有温度、有矛盾、充满生命力的岭南世界。它不是供人游览的风景画册,而是邀请读者走进生活的深处,去倾听和感受那份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滚烫的“烟火人间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老广新游》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封面上的插画,色彩饱满,既有古朴的水墨韵味,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灵动。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景点介绍,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地方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变迁。比如,提到“老广”,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街区,比如恩宁路,那些骑楼里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生活气息?书里会不会描绘那些曾经繁华的商铺,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新游”的部分,更是让我好奇。在日新月异的广州,那些传统的粤剧、粤曲,是否还有新的传承者?那些老字号的凉茶铺、糖水店,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又是否有了新的活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领略到一种别样的广东,一种既有深厚底蕴又不乏创新精神的广东。或许,它会介绍一些新兴的文创园区,那些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例子,让我看到广东文化的无限可能。

评分

《老广新游》这个书名,我一看就觉得很有意思。广东,一个我一直想去深入了解的地方。书名里的“老广”,瞬间勾起了我对传统广府文化的好奇,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故事,那些老字号的招牌,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是不是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踪迹?而“新游”,又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怀旧,更是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这些传统文化是如何焕发新生,与时俱进的。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画面:清晨,迪拜摩天大楼的影子投射在广州老骑楼的斑驳墙壁上;下午,老茶楼里,老人们悠闲地品着普洱,而隔壁的年轻人则在潮玩店里淘着新奇的玩意儿。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个神奇的引路人,带我穿梭于古老与现代之间,体验那些我从未想象过的“老广新游”?我特别期待能读到关于广东美食的部分,那些流传了几百年的粤菜,在今天又有哪些新的演绎?是不是会有一些隐藏在小巷里的私房菜馆,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味秘密?还有那些曾经的广府传统节庆,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能让我一次性满足对广东的好奇心。

评分

《老广新游》这个书名,仿佛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我对广东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广东就是那个充满商业气息、节奏飞快的大都市,但“老广”二字,让我意识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游”又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单纯的怀旧读物,而是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融合。我很好奇,这本书会用怎样的笔触来描绘这些“新游”?是不是会介绍一些年轻人聚集的创意街区,他们在那里如何传承和创新?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故事,比如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在“新游”的视角下又焕发了怎样的生机?我甚至在想,书里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广东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依旧保留着“老广”那种务实、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的描写。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关于一个地方,更像是一种对文化生命力的探索,看它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既能坚守本源,又能不断向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评分

《老广新游》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个鲜明的意象。首先是“老广”,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信息,是那些关于广府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性格特质,是他们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我会想象书中会描绘出早茶文化的细致入微,从点心到茶水的讲究,再到食客们悠闲的谈天说地,那是一种慢生活的哲学。同时,“新游”又让我觉得充满活力和惊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广东又展现出了怎样的面貌?那些曾经熟悉的城市景观,是否被新的建筑和科技所取代?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是如何与传统和谐共存的?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广东年轻人如何拥抱传统,又如何创造新事物的案例。比如,一些将粤剧元素融入时尚设计,或者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新尝试。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广东的旅行,更像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对话,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评分

初次见到《老广新游》这个书名,我就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我一直对广东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独特的岭南文化,总让我着迷。书名中的“老广”二字,立刻勾起了我对这座城市历史底蕴的好奇,我想象着书中会细腻地描绘出那些隐藏在窄巷中的老宅,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人,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坚持。而“新游”则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古老的传统是如何与现代的创新交织在一起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广州如何在保留其独特魅力的同时,又积极拥抱变化的生动例子。比如,那些老城区在现代化改造中的保留与创新,那些年轻一代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例子,以及那些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何与古老的传统碰撞出火花。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在引领我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广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