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文化服饰大全服饰造型讲座1服饰造型基础 |
| 作 者: | 王明珠 |
| 定价: | 38.00 |
| ISBN号: | 9787810388207 |
| 出版社: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05-1-1 |
| 印刷日期: | 2005-1-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时装产业越来越广泛地深入人们的生活。作为时装产业的一部分,成衣产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对于从事这一产业的人们来说,掌握服装制作的相关知识是必需的。 《服饰造型讲座》共分五册,由《服饰造型的基础》以及服装种类为区分标准的《裙子·裤子》、《女衬衫·连衣裙》、《套装·背心》、《大衣·披风》组成。 其中《服装造型基础》一书主要是对服装设计与制作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图例与摄影图片对服装的历史、形态、种类、穿着、款式和材料等专业知识,以及影响服装造型的人体构造、人体测量、原型理论和制图、原型与体型的区配、样板制作以及作图、缝制、整烫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布料处理和缝制方法等专业技术进行了详细浅显易懂的介绍。可以说,能否做出美观、大方且穿着舒适的报装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能否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来制作出正确的基础样板。 |
| 作者介绍 |
| 目录 |
| 前言 章 服装造型概论 1.1 服装的造型 1.关于服装 2.服饰造型 3.服装的变迁 1.2 服装的分类 1.品种与分类 2.根据穿着用途分类 3.正式礼服的分类 1.3 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 1.度身定制服装的工艺过程 2.成衣生产的工艺过程 3.款式确定的程序 第二章 服装制作工具 1.测量工具 2.作图工具 3.做记号工具 4.裁剪工具 5.缝制工具 6.整烫工具 7.人台 8.其它 第三章 服装制作的人体测量 3.1 磁于服装制的人体 1.人体的部位和体表区分 2.人体构造型 3.人体的比例 4.人体运动和服装的关系 3.2 服装制作的人体测量 1.测量时的姿势 2.测量时的着装 3.测量方法 4.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5.参考尺寸 第四章 样板制作基础 1.关于平面作图和立体裁剪 2.关于原型 3.平面作图基础 4.原型的作图方法 5.体型和原型 6.样板制作 第五章 服装面料和辅料 1.服装面料和款式 2.辅料 第六章 裁剪·缝制和基础 1.面料用量的估算 2.缩水、整理布纹 3.面料的正反面鉴别方法 4.裁剪 5.做记事 6.缝线、缝针的选择 7.基础缝合 参考资料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坦白说,这本书在图例的编排上显得有些保守和程式化。我注意到,虽然它强调“造型”,但所展示的范例大多是教科书式的、相对标准的、甚至是略显过时的搭配组合。我本期望能看到一些融合了当代设计思维的、更具实验性和前瞻性的造型探讨,或是将非主流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当代服饰语言的案例分析。例如,如何看待街头文化对传统服饰廓形的影响,或者未来科技面料将如何重塑人体的视觉边界?这些激动人心的议题在书中几乎没有涉猎。阅读体验上,图文的结合显得有些生硬,很多文字描述如果能配上更具启发性的、经过提炼的视觉信息,或者哪怕是不同历史时期优秀设计师的造型解析,效果都会大大提升,而不是现在这种偏重理论推导的枯燥模式。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将服装造型的理解限定在了“如何通过现有材料和既定规则去‘完成’一个造型”,而不是“如何用造型去表达一种超越性的审美或时代精神”。我本以为会看到对中西方不同时代服饰美学体系的深度比较,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服装对人体线条的强调与中国传统服饰对人体轮廓的“隐藏”之间的哲学差异。但书中更多的是对基础比例、结构分解、以及如何使用制版工具的细致描述,这对于一个刚入门的设计学生或许是宝典,但对于一个有着一定服装史知识储备的读者来说,其提供的知识密度并不算高,很多基础概念的阐述略显冗长,像是将教科书上的定义做了细致的拆解和重组,缺乏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洞见或新颖的分析角度,让人感觉阅读过程有些平铺直叙,难以激起更深层次的思考火花。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似乎完全聚焦于“造型”这一技术层面,仿佛服饰脱离了它所依附的社会土壤和人类活动,成为了一组可以随意组合的几何元素。我一直在寻找那些关于服饰在特定礼仪场合中的功能性演变,或者不同阶层群体如何通过服饰的微小差异来标榜身份、进行社会区隔的精彩论述。例如,明代官员补子的图案所蕴含的等级制度是如何精确落实到日常穿着中的?书中并未深入探讨这些社会学或人类学的维度。反倒是对于如何平衡服装的“动感”与“静态美”这种偏向视觉艺术的讨论,被赋予了过多的篇幅,这使得全书的整体基调显得略微偏离了文化研究的范畴,更像是为舞台设计或T台走秀提供技术指导手册,而非一部全面的文化服饰解析。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籍,初翻时便让人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气息,装帧设计典雅而不失现代感,封面的排版和选用的字体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我原本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古代服饰演变的历史脉络,或者深入剖析不同地域文化如何通过服饰进行符号化的解读。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感觉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设计院校学生的基础教材,对于我们这些纯粹的文化爱好者来说,内容的侧重点显得有些偏向技术操作和理论框架的构建,而不是对服饰背后深层文化意义的探讨。书中对于色彩搭配、面料肌理的理论讲解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内容虽然扎实,但对于我希望了解“为什么唐代的贵族要穿那样剪裁的服装”这类历史文化问题,提供的解释相对比较抽象和模式化,缺乏生动的案例支撑,让人总觉得意犹未尽,仿佛在宏伟的理论殿堂中迷失了具体的艺术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有些疏离,作者似乎在以一种非常客观甚至略带疏离的姿态,向读者传授“如何做造型”的规则,但缺少了一种感染力,一种能够将读者拉入服饰世界深处的叙事魔力。我希望阅读一本能让我感受到服饰的“温度”——它承载了多少汗水、多少秘密、多少时代的悲欢离合。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是“正确的”,但缺乏“活的”气息。它是一份严谨的蓝图,但不是一曲动人的乐章。对于那些渴望了解服饰与历史、与哲学、与人类情感深度交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指导性太强,而思想的启发性相对不足,如同在精美的图纸上看到了完美的结构,却闻不到材料本身散发出的历史芬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