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庄子 (全彩印刷 图解版)
定价:68.00元
作者: 庄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5910
字数:800000
页码:4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n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卷一·内篇
n◎逍遥游◎
n【题解】
n“逍遥游”是没有拘束、悠闲自得地畅游于自然和社会的意思。这是庄子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一个方面。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有其所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御风而行的列子,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庄子理想的“逍遥游”是“无所待”,即如篇中所写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的“神人”。神人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也不凭借任何外力而自由自在地在自然和社会中畅游。而做到不依赖于外物的根本又是“无己”,无所作为,即对他人无用,才能保全自己,消除物我对立,在“无何有之乡”获得自由,达到“逍遥”的境界。这种哲学和人生观带有唯心的、虚幻的色彩。
n【分节导读】
n此节由鲲鹏海运南徙写起,极力写鲲鹏体型之大和南徙的行程之远、耗时之长。又点出鲲鹏之行虽然,但也要必须的条件,那就是积聚的风势要足够,才能托起鹏鸟阔大的翅膀。
n【原文】
n北冥有鱼a,其名为鲲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c,其名为鹏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e,其翼若垂天之云f。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g。南冥者,天池也h。
n【注释】
na北冥:即北海。冥,通“溟”,海。下文“南冥”,即南海。b鲲(kūn):大鱼名。c化:变成。d鹏:即古“凤”字。e怒而飞:振翅奋飞。怒,同“努”。f垂天之云:犹如边陲的云。g海运:指海啸,海动。大海翻腾必有大风,大鹏可乘风而飞。h天池:天然的大池,这里指大海。
n【译文】
n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要迁徙到南海。那南海,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池。
n【原文】
n《齐谐》者a,志怪者也b。《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e。”野马也f,尘埃也g,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h,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n【注释】
na《齐谐》:书名。一说为人名。b志怪:记载诙谐怪异的事物。志,记载。c水击:通水激,水激则波兴。d抟(tuán):又作“搏”,表示拍打。扶摇:海中回旋向上的飓风。e去以六月息:大鹏飞去南海时,是乘六月的大风。息,气息,天地的气息即风。一说“六月息”,指飞行六个月方才止息。f野马:浮荡于天地间的雾气,状如野马奔驰。g尘埃:浮荡于空中的灰尘。h苍苍:深蓝色。
n【译文】
n《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中说:“鹏在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花激起达三千里,翅膀拍打盘旋的飓风而直上九万里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野马奔腾般的游气,飞扬的游尘,以及空气中活动的生物,都被风相吹拂而飘动着。天空苍茫湛蓝,那是它的本色吗?它的高远是无穷无尽的吗?大鹏往下看,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光景吧。
n【原文】
n且夫水之积也不厚a,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则芥为之舟c;置杯焉则胶d,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e;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f,而后乃今将图南。
n【注释】
na且夫:表示要进一步论述,起到提起下文的作用。b坳(ào)堂:堂上的低洼处。c芥:小草。d胶:粘着。e培风:凭风,乘风。f夭阏(yù):阻遏。夭,折。阏,塞,遏。
n【译文】
n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的地上,那么放一根小草可当作船;放上一个杯子就贴地了,这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风积聚的强度不够,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九万里是因为风在它的翅膀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飞行,由于背负着青天而没有阻碍,然后才能图谋飞往南海。
n【分节导读】
n此节着重写大小有别,反复引证比喻,渲染大小的悬殊,说明境界的差异。相比于鲲鹏,小小的蝉、斑鸠满足于活动在自己的微小环境,讥笑鹏鸟远徙南海之举,小者的愚昧和见识短浅一览无余,反衬出大小境界不同的巨大差异。以寒蝉之命短,论彭祖之长寿;以蝉鸠的见识,猜度鲲鹏的境界。让人在悬殊的对视中,幡然醒悟小大之别。
n【原文】
n蜩与学鸠笑之曰a:“我决起而飞b,抢榆枋而止c,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e?”适莽苍者f,三飡而反g,腹犹果然h;适百里者,宿舂粮i;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j!
n【注释】
na蜩(tiáo):蝉。学鸠:斑鸠。学,一作“莺”。b决(jué)起:奋起而飞。c抢(qiānɡ):撞,碰到。榆枋:两种小树名,即榆树和檀树。d则:或。控:投。e奚以:哪里用。之:到。f莽苍:野色苍茫的郊野。g飡:同“餐”。反:同“返”。h果然:饱的样子。i宿舂(chōng)粮:前一夜就舂捣粮食,意谓往百里者,要多准备一些食物。j之:这,此。二虫:指蜩和学鸠。鸟类称为羽虫,故学鸠也可以称为虫。
n【译文】
n蝉和学鸠讥笑大鹏说:“我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没飞上去投落到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往南海去呢?”到郊野去的,只需带三餐的粮食而当天返回,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要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种虫鸟又怎会知道呢!
n【原文】
n小知不及大知a,小年不及大年b。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c,蟪蛄不知春秋d,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e,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f,众人匹之g,不亦悲乎!
n【注释】
na知:同“智”。b年:寿命。c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生物。晦朔:指一个月的时光。月的后一天为晦,每月的天为朔。另一说晦是黑夜,朔是白天,指一日的时光。d蟪蛄:寒蝉。因为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无法了解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e冥灵:溟海灵龟。一说为树木名。f彭祖:传说中有名的长寿人物,活了八百岁。g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n【译文】
n才智小的不如才智大的,寿命短的不如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呢?朝菌不知道昼夜的更替,蟪蛄不知道四季的变化,这就是“小年”。楚国的南边有一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上古时期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大年”。而彭祖到现在还以长寿闻名于世,众人都想和他相比,岂不是可悲吗!
n品庄悟道
n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n朝生暮死的朝菌不知道什么是昼夜更替,夏生秋死的蟪蛄(蝉)不知道什么是四季变化。人们常用朝菌和蟪蛄来比喻寿命短或见识浅。南宋词人刘克庄就曾在《木兰花慢》中道“尔曹譬如朝菌,又安知、老柏与灵椿,世上荣华难保,古来名节如新”,用以讽刺那些只知追求眼前名利的人境界渺小。
n而在这里,庄子则用朝菌和蟪蛄来讥讽见识短浅之人。事实上,只要是人,其见识、思想就有局限。大小、长短、高下、深浅都是相对而言,对甲而言为大的事物,对乙来说可能便渺小得不堪一提。以小度大,只会暴露自己的肤浅,惹人嘲笑;以大度小,也难免失之狂妄,惹人嫌恶。因此,为小者,因以大者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开拓视野;为大者,也需谨记山外有山,不断进步前行。自以为大,沾沾自喜,往往是衰败的前奏。
n序言
阅读这本《庄子》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对内心深处宁静的重新发掘之旅。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焦虑和烦恼,在庄子那“齐物”的视角下,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书中那种对世俗标准的超越,对名利得失的淡然,极大地抚慰了我近来有些浮躁的心绪。我不是说读了它就能立刻“大彻大悟”,但它提供了一种极佳的参照系,让人在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时,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更超脱的视角去审视一切。它的文字虽然古老,但其核心的生命哲学却是永恒的。它像一个强大的精神过滤器,过滤掉了那些不必要的喧嚣,只留下最纯粹、最本真的自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它不是无拘无束地行动,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豁达与安宁。
评分这本《庄子》的精装版真让我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古典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设计感深深吸引住了。封面那种温润的触感,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我平时阅读古籍的机会不多,很多时候都会被晦涩的文字劝退,但这次的体验完全不同。装帧设计上看得出花了心思,书页的用料也相当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在灯光下读起来非常舒服,一点也不费眼。我特别喜欢他们对排版的处理,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文字显得拥挤,阅读的节奏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这本书的开本拿捏得非常精准,既能保证阅读的舒适度,又方便携带,放在书架上也很有格调。光是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了,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庄重的仪式,对即将进入的哲学世界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中,关于“图解”的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视觉信息输入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很多时候,文字描述的意境,比如“胠箧探囊”或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如果单看文字是比较抽象的,但一旦配合上那些精心绘制的插图或版面设计,整个画面感瞬间就鲜活起来了。这些图像并非简单的配图,它们更像是对文字意境的一种视觉化解读,帮助读者迅速捕捉到庄子思想中那种飘逸、洒脱的精髓。我感觉这套书的设计者非常理解当代读者的需求,他们知道如何用最现代、最直观的方式,去呈现最古老的智慧,让“难啃”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这无疑是降低了入门门槛,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能够轻松进入这个美妙的思想世界。
评分我得承认,我对先秦诸子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总觉得那是“高深莫测”的学问,直到我开始阅读这套书,才发现自己过去的认知是多么的局限。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注疏本那样堆砌繁琐的考据,而是将那些看似天马行空、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听一位智慧的老者在耳边低语。那些关于蝴蝶梦、肩吾、濠梁之辩的篇章,在文字的引导下,不再是僵硬的哲学命题,而是鲜活的场景重现。我尤其欣赏作者(编者)在处理那些寓言故事时的细腻处理,他们似乎懂得如何将庄子的超然物外与人世间的琐碎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之后,能感受到一丝清凉的透彻。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漫游,而不是枯燥的学术钻研。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哲学读物,不应该只停留在“解释”层面,更重要的是引发“共鸣”和“思考”。这本《庄子》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没有强行灌输某种既定的结论,而是像一块磨刀石,不断地激发你对现有世界观的质疑。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道”的阐述部分,那些关于自然、无为、逍遥的论述,放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强功利的社会背景下,简直具有醍醐灌顶的力量。它不是教你如何去成功,而是提醒你如何去“存在”。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放下书本,静静地望着窗外,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些关于时间、生命意义的碎片化想法。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教导都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它在重塑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