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墨子 孟子 春秋繁露
定价:69.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5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墨子
导读 / 002
尚贤上 / 003
尚同上 / 008
兼爱上 / 012
兼爱中 / 015
非攻上 / 020
天志上 / 023
明鬼下 / 030
非命上 / 037
非儒下 / 045
墨经 / 052
一、关于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 052
二、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思想 / 061
三、关于自然科学思想 / 068
小取 / 120
公孙龙子
导读 / 128
迹府 / 129
白马论 / 138
指物论 / 145
通变论 / 151
坚白论 / 162
名实论 / 170
颜氏家训
导读 / 176
卷 / 177
序致 / 177
教子第二 / 179
兄弟第三 / 185
后娶第四 / 187
治家第五 / 190
语
导读 / 196
卷一 / 197
性命 / 197
存心 / 201
伦理 / 214
谈道 / 222
卷二 / 247
修身 / 247
问学 / 279
孟子
导读 / 294
梁惠王 / 295
论王道及制民之产章 / 295
论汤放桀武王伐纣章 / 304
公孙丑 / 306
论不动心及浩然之气章 / 306
滕文公 / 312
论治国及井田章 / 312
许行章 / 316
万章 / 325
论禅让章 / 325
告子 / 330
论性章 / 330
尽心上 / 336
论存心养性及万物皆备于我章 / 336
尽心下 / 338
论民为贵章 / 338
春秋繁露
导读 / 342
楚庄王 / 343
玉杯 / 347
十指 / 352
重政 / 355
深察名号 / 359
五行之义 / 372
五行相胜 / 375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 / 380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一 / 388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二 / 391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二 / 397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 400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三 / 409
韩昌黎集
导读 / 412
卷?赋、杂著 / 413
感二鸟赋 / 413
复志赋 / 416
闵己赋 / 420
别知赋 / 421
原道 / 423
原性 / 429
原毁 / 432
原人 / 434
原鬼 / 435
行难 / 437
对禹问 / 439
杂说四首 / 440
读荀 / 443
读《鹖冠子》 / 444
读《仪礼》 / 445
读《墨子》 / 446
获麟解 / 447
师说 / 448
进学解 / 451
本政 / 455
守戒 / 456
圬者王承福传 / 458
五箴五首 / 460
后汉三贤赞三首 / 462
讳辩 / 463
讼风伯 / 466
伯夷颂 / 467
第二卷?杂著、书、启 / 469
子产不毁乡校颂 / 469
释言 / 470
爱直赠李君房别 / 473
张中丞传后叙 / 474
河中府连理木颂 / 479
汴州东西水门记 / 480
燕喜亭记 / 482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 484
画记 / 485
蓝田县丞厅壁记 / 487
新修滕王阁记 / 489
科斗书后记 / 491
郓州溪堂诗 / 493
猫相乳 / 496
进士策问十三首 / 497
争臣论 / 503
改葬服议 / 506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 509
禘祫议 / 511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 516
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 / 517
太学生何蕃传 / 519
答张籍书 / 522
重答张籍书 / 524
与孟东野书 / 527
答窦秀才书 / 529
上李尚书书 / 530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 / 531
上兵部李侍郎书 / 532
答尉迟生书 / 534
答杨子书 / 535
上襄阳于相公书 / 536
上郑尚书相公启 / 538
上留守郑相公启 / 539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李敖精编:墨子 孟子 春秋繁露》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版本。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要知道,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硬件”设施,很多时候,一本好的译本或选本,如果排版糟糕,都会让人望而却步。尤其对于这种汇集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要集子,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对这种能够兼顾学术价值和阅读舒适度的版本总是抱有好感,它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封面设计上,那种沉稳又不失文雅的风格,也恰好契合了书中内容的厚重感,让人一翻开书页,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气息。对于初次接触或希望系统重温这几位大家思想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外在包装,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口”,让人愿意沉下心去探索深邃的哲学世界。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脉络,墨家、孟子以及《春秋繁露》这三者的观点是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它们分别代表了实用主义的理性光辉、儒家理想主义的集大成以及汉代经学解释的宏大框架。墨家的“兼爱非攻”与其严密的组织结构,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社会理想;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则奠定了后世政治伦理的基调;而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则是将儒学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拔擢出来,使其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奠基之作。这三者虽然在时代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思考世界、规范社会的思想光谱。如何将这三者并置而观之,从中梳理出它们之间的张力与互补性,无疑是极具启发意义的阅读挑战。我特别期待看到编辑在“精编”二字上是如何取舍和组织的,是偏重思想的连贯性,还是侧重文采的精华提炼,这直接决定了本书对读者的价值。
评分阅读古代典籍的乐趣之一,就在于体会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墨子的“尚贤”、“节用”,放到今天这个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简直像是振聋发聩的警钟;孟子对“义”的执着,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不能丢失了立身之本的精神高度。更不用说《春秋繁露》中那些关于天人感应的宏大论述,虽然在现代科学观下显得有些神秘,但它背后所蕴含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种古老的智慧,并非是要我们完全复古,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复杂现实的全新维度和深度。当我合上书本,回望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总感觉自己的内心被这几位先贤的思想涤荡了一番,思维的条理性和批判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营养补充”,比快餐式的知识接收要有效得多。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阅读这类经典,心态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面对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字,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敬畏感,进而可能陷入过度解读的误区,或者反过来,因为文字的古奥而轻易放弃。但我发现,只要抱着一种“探寻古人如何思考世界”的好奇心去阅读,而非急于求得一个标准答案,阅读的体验就会变得非常愉悦。墨子的逻辑推演、孟子的辩论技巧、董仲舒的系统建构,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顶级的智力活动水平。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构建思想大厦的精妙蓝图。它不是一份简单的“心灵鸡汤”,而是一次对人类理性思维极限的致敬与学习,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更深的内涵,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本汇编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参照系。研究先秦思想的学者和学生,常常需要翻阅大量零散的文本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图景。如果此书的编纂能够精准地把握住每一家思想的核心论点,并且在篇章选择上做到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那么它就能极大地降低进入门槛。我尤其关注编者是如何处理墨家内部流派(如墨辩)与孟子论证的严密性之间的平衡。一个好的精编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剪裁原文,而应该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编排,引导读者建立起对这些思想体系的结构化理解。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这能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它也是一个快速回顾和对比不同学派观点的有效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