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黏土人偶创意与表现
定价:45.00元
作者:张路光 等
出版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6503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中国传统艺苑中,以原始的泥土为材料的泥塑艺术曾盛妍一时并传承至今,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实践,从造型、装饰、色彩到艺术精神取向,给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财富。本书以黏土材料塑型为切入点,将中国传统泥塑艺术元素运用于现代人偶 的设计中,融合中、西塑和雕的造型手段,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特征的、具有实在体积的,并能用于动漫创作的黏土人偶。
目录
章 熟悉黏土材料
节 对黏土材料的认识
第二节 黏土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第二章 黏土人偶表现形式
节 写实类人偶
第二节 夸张类人偶
第三节 卡通类人偶
第三章 黏土人偶捏塑技法
节 分解制作
第二节 骨架设计
第三节 身体填充
第四节 组接安装
第五节 服饰装扮
第六节 烘烤成形
第四章 黏土人偶创意与表现具体案例
案例一:抗战小英雄《虎呆和虎英》
案例二:经典动画片《三个和尚》角色翻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艺术家,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走进黏土人偶的世界。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术语,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表面处理”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打磨、上色、喷漆等多种方式,以及每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特别是关于“如何让作品看起来更光滑”的技巧,我尝试了一下,效果真的立竿见影。而且,书中并没有止步于制作一个静态的成品,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如何让作品“动起来”,无论是通过简单的关节设计,还是通过后续的摄影和后期处理。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如何通过灯光来烘托气氛的案例,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让我明白,黏土人偶的创作,不仅仅是“捏”这个动作本身,更是一种对细节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种将内心情感外化的能力。
评分我之前以为黏土人偶创作就是一种“手工活”,但读了《满28包邮 黏土人偶创意与表现》之后,我发现它其实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心理学”甚至“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书中对于“情绪表达”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分析不同情绪下,人体面部肌肉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黏土人偶的表情特征,让我对“画皮”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如何用最简单的几个点和线,就能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又如何通过眉毛和嘴角的细微调整,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气质。这种对“神韵”的捕捉,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另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角色设计”的思考,比如如何根据一个角色的背景故事,来决定其服装、道具和整体风格。我甚至被鼓励去“设计”自己的角色,而不是仅仅模仿现有的作品。这种鼓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精神,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拿到这本《满28包邮 黏土人偶创意与表现》后,我最惊喜的莫过于书中对于“创意”这个概念的阐述。它并没有把创意局限于“捏出什么东西”的层面,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比如故事性、情感传递以及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来探讨。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场景构建”的章节,作者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简单的背景和道具,为黏土人偶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场景。比如,在塑造一个旅行者形象时,作者如何通过几块简单的岩石、一株枯萎的植物,以及一个微缩的背包,就勾勒出了一段充满艰辛的旅途。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很多技术教程所缺乏的。此外,书中还鼓励读者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汲取灵感。它提到了如何通过捕捉动物的某个姿态,或是观察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肢体语言,来转化为黏土创作的素材。这种开放性的引导,让我在创作时不再感到束手束脚,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甚至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把一些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尝试用黏土来表达出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把黏土人偶的创作过程“解构”得非常彻底。从最基础的捏土手法,到复杂的骨架搭建,再到细节的打磨和色彩的运用,每一个步骤都被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单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骨架搭建”的讲解,作者用非常直观的图示,解释了如何为不同体型的黏土人偶制作稳固且具有表现力的骨架。这避免了新手在塑形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站不稳”或者“姿势僵硬”的问题。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尺寸比例”的建议,这对于想要创作系列人偶的玩家来说,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如何保持角色在不同造型下视觉一致性的讲解,这一点我之前从未考虑过。此外,关于“阴影和高光”的运用,这本书也给出了非常专业的指导。作者不仅仅是告诉你哪里要涂亮,哪里要涂暗,而是从光线的来源、照射角度以及不同材质对光线的反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的作品在视觉冲击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柔和的、充满艺术感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觉得里面藏着关于如何赋予黏土生命力的秘密。拿到手之后,翻开第一页,就被其中精美的作品图片震撼了。那些小小的黏土人偶,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仿佛拥有自己的灵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面部表情刻画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微小的调整,让同一个模型呈现出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比如说,如何用极小的弧度变化来表现微笑的羞涩,或是如何通过眉毛的细微倾斜来传递一丝疑惑。这些细节的处理,确实是让作品“活”过来的关键。而且,书里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不同类型黏土的特性,比如油性黏土和水性黏土在塑形、干燥速度以及后期处理上的差异,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之前尝试过几次,总觉得作品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选择合适的材料。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感受”和“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