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辩证逻辑之基本原理——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定价:96.00元
作者:(苏)陶泼尔考夫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2017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陶泼尔考夫指出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与人 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说。《辩证逻辑之基本原 理》研究思维活动的规律,指出形式逻辑的缺,揭 示辩证法如何进行观察、认识及判断。全书分七章, 包括矛盾、概念、论断、历史主义、具体的思想、辩 证法与实际、判断等。
目录
译者序著者序一 矛盾 1 思考的规律 2 同一与运动 3 黑格尔关于矛盾的学说 4 唯物辩证法中之矛盾问题二 概念 1 形式逻辑中关于概念的学说 2 黑格尔关于概念的学说 3 马克思关于概念的学说 4 关于概念学说中之唯心论与唯物论三 论断 1 形式逻辑中之推论 2 归纳法 3 黑格尔论推论 4 经验与理论 5 推论与历史主义四 历史主义 1 的历史主义 2 黑格尔的历史主义 3 历史主义之革命的禅释 4 历史是逻辑的对象五 具体的思想 1 分析与抽象 2 具体思想的对象六 辩证法与实际七 判断 1 判断之诸问题 2 黑格尔关于判断的学说 3 判断的形式 4 黑格尔论判断的形式 5 昂格思论判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其“文献”属性的好奇。在我的认知里,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尤其是一个像“辩证逻辑”这样复杂的哲学体系,追溯其经典的文本和传播路径是必不可少的。民国时期,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礼,大量西方哲学著作被翻译过来,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逻辑和辩证法的深刻论述。这本书能将这些“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中的“辩证逻辑”内容汇集起来,这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宝贵平台。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当时的学者们是如何理解和阐释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辩证逻辑思想的,他们的译文中有没有体现出对原文的独特理解,或者是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中国现实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仅仅在于它呈现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理”,更在于它通过这些“汉译文献”,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如何吸收、消化、改造西方哲学思想的历史图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学术声誉,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十分严谨和有深度,能够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扎实的学术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辩证逻辑之基本原理——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勾起我一种探究历史深层思想的冲动。我一直觉得,理解任何理论,尤其是像辩证逻辑这样抽象的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追溯它的历史脉络,看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理解和应用的。民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活跃的时期,无数西方思潮涌入,而辩证逻辑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工具,必然经历了一个从被引入、被解读到被发展的过程。这本书选择“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作为切入点,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介绍辩证逻辑的原理,更是将这些原理置于一个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让我们看到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中国落地生根的。我好奇这本书会选取哪些具体的“西学要籍”进行翻译和介绍?这些文献在当时是如何影响中国学界的?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是已经开始与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产生新的火花?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研究这一历史进程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辩证逻辑的中国化历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辩证逻辑之基本原理——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光是听起来就觉得内容分量十足,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我一直对逻辑学,特别是辩证逻辑很感兴趣,总觉得它是一把能够理清复杂思绪的钥匙。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大潮中,涌现了大量宝贵的译著,这些文献不仅是思想的传播,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想象一下,在那个动荡又充满变革的年代,一群有识之士,怀揣着对西方先进思想的求知欲,夜以继日地将其翻译成中文,让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得以在中国落地生根。这本书能将这些“西学要籍”中的“辩证逻辑”精粹呈现出来,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非常期待能从中窥见民国学人如何理解和阐释辩证逻辑的,他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将这些舶来的思想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学术严谨性和内容深度充满信心,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加深入的逻辑哲学世界,让我对“辩证”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概念,而是能够真正把握其思维的脉络和力量。
评分这本《辩证逻辑之基本原理——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听名字就觉得是一本“硬核”的学术著作,但恰恰是这种硬核,才最能吸引我这样的“学院派”读者。民国时期,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年代,无数西方的哲学、科学、社会学著作被翻译过来,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逻辑学作为思维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辩证逻辑”,更是其中极具特色和挑战性的一环。我特别好奇,在那个时代的译者,他们是如何去理解、去消化、去转译那些西方哲学家(比如黑格尔、马克思等人)关于辩证法的思想的?他们的译本,是不是已经带着某种中国化的解读,为我们理解这些概念打下了基础?这本书选取“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作为切入点,这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它不仅是关于辩证逻辑的知识,更是一段关于思想传播和学术传承的历史。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会涉及到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一些学人之间的论辩,这些都将为枯燥的理论增添人性的光彩,让这段学术史更加鲜活。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更多地源于它所承载的“文献”二字。我一直认为,研究任何一个学科,尤其是哲学这样的思辨性学科,追溯其思想源头和传播过程至关重要。民国时期,中国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学术转型,而辩证逻辑作为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必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本书能够汇集“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中的“辩证逻辑”精华,这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近距离观察和分析当时中国学者是如何接受、消化并发展西方辩证逻辑思想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原始译文片段,甚至是对比不同译本的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是如何在中文语境中被构建起来的。这不仅仅是阅读理论,更是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去理解那些先行者们是如何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为中国的哲学发展贡献力量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背书,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充满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本扎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