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10~16岁叛逆期 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好的礼物
定价:29.80元
作者:冯爱武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6407764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青春期是男孩生理和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由童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期,男孩对生理、心理、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开始产生困惑,并且试图找出答案。作为父母,要尽自己*的努力来帮他,而不是不管他。这样,才能维护青春期男孩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迅速地成熟起来。
《10~16岁叛逆期·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好的礼物(第2版)》是一本专门为青春期男孩编写的“青春期百科全书”。《10~16岁叛逆期·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好的礼物(第2版)》可以解决男孩成长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学业指点到人际交往,几乎无所不包,是送给青春期男孩好的礼物。同时,《10~16岁叛逆期·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好的礼物(第2版)》也可以帮助父母与青春期男孩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从而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儿子健康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冯爱武,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加拿大素里大学参加国际课程的学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年,有14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长期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其教育理念成熟、独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文摘
序言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将“叛逆期”从一个令人生畏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成长节点”。10到1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开始渴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这本书,恰恰就为父母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导航系统”,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指导我们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给予恰当的引导。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榜样作用”的强调。与其一味地去说教,不如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与孩子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积极的生活态度,都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行动指南”,让我们能够在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中,收获更多的亲情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它对“叛逆”这个词的重新定义。我之前总是将叛逆等同于“不听话”、“对抗”,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渴望独立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10到1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他们的内心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这本书,恰恰就如同一个向导,带领我们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独立”与“依赖”的平衡的讨论。青春期的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引导。如何在给予他们空间的同时,又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关爱,是许多家长都面临的难题。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平衡点。这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籍,它更像是我们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教育孩子,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男孩,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权力。10到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变,他们的身体在发育,他们的思想在成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开始渴望被尊重。而我们家长,很多时候却还在用老一套的思维去约束他们,去要求他们。这本书就如同一个智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如何理解、如何引导、如何与这些“小大人”和谐相处的秘诀。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界限”和“自由”的平衡的讨论。叛逆期的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探索自己,去犯错,去学习,但同时,他们也需要父母设定清晰的界限,来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谈判”,如何在孩子犯错时进行“建设性批评”,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让我们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能够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好的伙伴,而不是对立的敌人。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青春期男孩内心世界的窗户。10到16岁,这是个多么令人既期待又畏惧的年纪。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独立,甚至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我之前总是觉得,孩子叛逆就是不听话,就是故意跟自己对着干。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他们的“叛逆”很多时候是一种成长的信号,是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表现。书中对男孩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比如对同伴的重视、对个人隐私的需求、以及对规则的挑战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有效沟通”的建议,它教我们如何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交流,如何避免将简单的沟通变成一场争论。这本书,无疑是送给所有正在经历孩子叛逆期的父母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让我们不再孤单,也让我们有了更多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叛逆期”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我总觉得,孩子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就变得难以管教,亲子关系也必然会变得紧张。然而,这本书,以其“正版盛10~16岁叛逆期”的定位,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叛逆期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蜕变期。书中对男孩在这个年龄段心理发展特点的详尽描述,让我对儿子的一些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看似幼稚、冲动的举动,原来是他们在探索自我、建立独立人格过程中的必然。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界限感”的培养的论述。它不仅仅强调父母需要设定界限,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理解和尊重界限,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至关重要。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操性的方法,比如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如何在孩子触碰界限时进行恰当的引导,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生说明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孩子走过这段特殊的成长时期。
评分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深刻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门学问的难度系数呈指数级增长。这本书,以其“正版盛10~16岁叛逆期”的定位,无疑为我这样焦虑的家长提供了一线曙光。书中对叛逆期男孩心理发展的精辟分析,让我恍然大悟。那些孩子眼中“不听话”、“不懂事”的行为,原来是他们在自我意识觉醒、渴望独立自主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作者并没有回避叛逆期带来的挑战,而是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引导家长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去反思那些可能无意中伤害到孩子自尊心的言行。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尊重”和“赋权”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应该给予他们承担后果的机会,而不是包办代替;在孩子表达不同意见时,应该耐心倾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这些都与我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但实践下来,我发现效果是惊人的。我的儿子开始愿意与我分享他的烦恼,甚至主动寻求我的建议。这本书不仅仅是送给男孩的礼物,更是送给整个家庭的礼物,它帮助我们修复了沟通的鸿沟,重建了信任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是一种深邃的蓝色,仿佛将人带入青春期孩子内心深邃的海洋。封面上“正版盛10~16岁叛逆期”几个大字,简洁有力,直击痛点,让人立刻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我一直认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孩子进入叛逆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理解他们的行为,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10到16岁,这正是孩子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渴望独立,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成熟和辨别能力,这使得他们很容易表现出叛逆的一面。父母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很有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甚至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这本书,从书名上来看,就似乎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叛逆期”的书,更像是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或许包含了理解、方法,甚至是与孩子重新建立连接的桥梁。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与我那个正处于青春期边缘的儿子更好地相处,如何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他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引导。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因为抽象的理论总是难以在实践中落地,而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建议,则能让我们这些家长感同身受,并从中获得启发。对于“正版”的强调,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真正有效、科学的指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应对孩子叛逆期的手册,更像是一场与青春期男孩心灵的深度对话。书中对10到16岁这个年龄段男孩心理特征的描绘,简直是入木三分。那些看似无端的顶嘴、沉默寡言,甚至是与父母格格不入的行为,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有迹可循,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而是成长的必然。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理解比控制更重要”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却忘记了他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们可能还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可能在为社交关系感到困扰,也可能在为学业压力而焦虑。这本书引导我们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看见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叛逆”的标签。其中关于如何与青春期男孩建立信任,如何在他需要独立空间的同时,又给予他安全感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表达共情”等,我都尝试在与儿子的日常相处中运用,效果确实比以往生硬的命令式沟通要好得多。这让我明白,解决叛逆期的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与孩子内心连接的频道,而不是一味地去压制和纠正。这本“礼物”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价格本身。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便是那股扑面而来的真诚感。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他对青春期男孩成长的理解和感悟。10到16岁,这六年,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是多么关键的时期啊!他们从童年走向成年,充满了迷茫、冲动,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父母在这段复杂旅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篇章。叛逆期的孩子,情绪往往是大起大落的,这让很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帮助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如何管理和疏导负面情绪,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儿子,也重新认识了作为父母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无疑为我这位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家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10到16岁,这几个年头,简直就是一场与青春期男孩的“拉锯战”。他们的情绪如同过山车,忽喜忽怒,忽冷忽热,让人捉摸不透。而这本书,恰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实用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共情”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如何用一种接纳的态度去面对他们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教育方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为我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书中提供的那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避免争吵,如何鼓励孩子表达,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叛逆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受孩子信任的父母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