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和手制 本子 岛崎千秋 9787213087271 浙江人民出版社

日和手制 本子 岛崎千秋 9787213087271 浙江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岛崎千秋 著
图书标签:
  • 日和手制
  • 岛崎千秋
  • 手作
  • 生活美学
  • 日本文化
  • 工艺
  • 设计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9787213087271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双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7271
商品编码:2998155488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和手制 本子

定价:42.00元

作者:岛崎千秋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2130872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书、本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书可以让我们调剂身心、增广见闻;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我们当下的心情和感受,记录我们生活的轨迹。这本书是教你怎么做属于自己的“书”。本书收录了10位知名制本艺术家的100多款独创手工书的故事,用简单详细的步骤告诉你怎样完成属于自己的“手工书”。
1、内页采用高克重不伤眼的无光铜,锁线胶订不开裂;
2、书中介绍10位知名制本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详细步骤方法图;读者也可以运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来制作;
3、感受手工创作的乐趣,珍藏记忆,精致生活由此开启!

内容提要


这本书不教你怎么读书,而是教你怎么做书!
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能让我们调剂身心、增广见闻。现在的书几乎都是机器大量生产制造而成,不过从前的书却是经由人工生产而成,每一本书都可说是的艺术品。这本书就是要教你如何自制书本,让你发挥自己的创意巧思。
手工书的制作不仅是亲手打造出一本书,也能改造自己喜欢的成书,或是修复斑驳破烂的书本。本书收录了10位制本家与艺术家的各种作品与创意手法,以及各种实用的工具与诀窍,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地完成人生中的*本手工书。
现在就通过本书尽情地享受手工创作的乐趣,一同沉浸在美好的书香世界中吧!

目录


章 制本家亲手制作的书本
西尾彩:壁纸书本
漂亮、坚固且令人陶醉
亲手制作手工书1
口袋书
山崎曜:丹宁书本
越用越有韵味
亲手制作手工书2
挑战以稿纸作为内页的和装本笔记本
各式各样的书本1
骑缝装订本
各式各样的书本2
线装本
井上夏生:相簿
灵感来自想让装饰的“小鸟”展翅高飞
亲手制作手工书3
文库本尺寸的精装书
各式各样的书本3
布做的书本
各式各样的书本4
相簿
赤井都:MAH? NIKKI和《90年后的交换日记》
如同魔法般的日常生活
亲手制作手工书4
三角形的手风琴式折页书
各式各样的书本5
袖珍书

第二章 工房
工房1 PartⅠ
工房2 PartⅡ

第三章 艺术家亲手制作的书本
井上阳子:拼贴书本
喜欢能展现复古质感的书籍
植木明日子:笔记本包包
正因为非常喜欢这本书,才会想随身携带啊!
川口伊代:la fleur
将绘画制成书本展现出故事般的氛围
yuruliku:邮票收藏册
将自己想要使用的物品制作成实用的样式
橘川干子:改装书
将喜欢的书本重新改装后就会更爱它
亲手制作手工书5
文库本的改装书
各式各样的书本6
改装书
各式各样的书本7
书盒造型的书本
想知道更多的书本造型

工具以及材料
基本的工具
基本的材料
熟练地使用工具的秘诀
裁切纸张的正确顺序

后记

作者介绍


岛崎千秋
  撰稿人,编辑。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股份公司,后成为自由工作者。曾以“工作”为主题,通过女性杂志、经济学杂志、就业信息杂志等媒体渠道,采访过3000多名职场人士。近期,岛崎正在对将“日本手工制造业”视为毕生任务的从业者们进行采访。岛崎千秋主要著作有《藤蔓与草编织而成的筐篮》《日和手制本子》《日和手制杯子》(均为诚文堂新光社出版)等。

文摘


序言



《古籍文献整理与数字化保护前沿探索》 作者: 王建华 教授 领衔研究团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89650 ---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国内古籍文献保护与数字化领域资深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当前古籍文献在整理、修复、数字化以及信息传播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全书分为六个核心篇章,旨在为图书馆学、档案学、历史学、中文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及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参考。 第一篇:古籍文献的存藏环境与风险评估 本篇着重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载体(如宋椠本、明清抄本、舆图、碑帖拓片等)古籍所处的典型微环境特征。详细阐述了空气洁净度、温湿度波动、光照强度对纸张纤维、墨色、装帧材料的长期影响机制。书中引入了先进的传感器网络技术,介绍了如何构建实时、多维度的文献环境监测系统,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起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模型。特别关注了对霉菌滋生、虫害侵蚀等突发性灾害的早期识别与快速响应预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了环境控制在“抢救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篇:传统修复技艺的现代化传承与创新 该篇章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古籍修复中“依样重制”的核心理念与具体操作流程。详细图解了传统手工纸的鉴别、配浆、抄造技术,以及针对残损、酸化、霉变纸张的“嵌补法”、“通缝法”、“烘焙脱酸”等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本部分将现代高分子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引入修复领域,探讨了如何开发既符合古籍本体材质特性,又具备更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的新型修复辅助材料。例如,对低聚糖溶液在残损文献加固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详尽的实验数据支撑,强调了在引入新技术时必须遵循的“最小干预”原则。 第三篇:高精度古籍影像采集与数据标准化 本篇聚焦于古籍数字化的技术瓶颈与标准制定。详细对比了扫描(Flatbed)、接触式扫描(Contact Scanning)以及非接触式高景深摄影(DFM)在采集过程中对文献可能造成的压力差异。重点介绍了如何克服古籍装帧限制(如蝴蝶装、线装本的翻页困难)进行无损、高分辨率(DPI建议值与色彩空间选择)的影像获取。书中发布了一套由多家国家级图书馆联合制定的《珍贵古籍影像采集技术规范 V3.0》,涵盖了元数据采集的深度(包括著录项、版本信息、题跋、印鉴等),确保了数据采集的结构化和可互操作性。 第四篇:古籍文本的智能识别与信息挖掘(OCR/HTR) 这是本书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之一。它不再停留在基础的通用文字识别(OCR)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针对“宋体”、“仿宋”、“馆阁体”、“手写体”等特殊字体和版式,如何通过深度学习(如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融合模型)实现高精度的版面分析与文字识别(HTR)。书中展示了如何构建大规模、高质量的古代汉语语料库作为训练集,并重点介绍了针对“异体字”、“通假字”、“俗体字”的校正算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图文混排、表格、批注等复杂版面结构。最后,探讨了基于识别结果的知识图谱构建,以实现对古籍中人名、地名、典故的关联查询。 第五篇:数字化古籍的长期保存与信息安全 古籍数字化并非一劳永逸,其数据本身的长期保存面临“存储介质衰退”的挑战。本篇详细论述了从“冷存储”(如磁带库、光盘阵列)到“热存储”(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的迁移策略。提出了“3-2-1”备份原则在古籍数字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鉴于古籍资料的敏感性和学术价值,书中专门辟出章节讨论了数字版权管理(DRM)的技术实现,以及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字副本的来源可信与完整性验证,防止非授权篡改。 第六篇:面向公众的古籍资源可视化与服务创新 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本篇探讨了如何将海量的古籍数字化成果转化为用户友好的服务界面。内容涵盖了三维虚拟展示技术在复原古代书院、藏书楼环境中的应用;交互式时间轴技术在展示古籍流传脉络中的效能;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古籍地图资源的可视化检索。通过多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普通公众接触和理解古籍的门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本书的撰写风格严谨而不失条理,兼顾理论深度与操作细节,是当前国内古籍保护与数字化领域不可多得的综合性参考书目。它不仅是对现有技术和理论的系统梳理,更是对未来十年古籍文献事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咖啡的香醇。作者岛崎千秋以一种极其细腻、温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关于“日和”的画面。这里的“日和”,不仅仅是指天气晴朗,更是一种心境,一种生活态度。她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触动人心的细节。比如,清晨醒来时,阳光如何在窗帘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又比如,一杯热茶在手中慢慢升温,带来的那种熨帖的温暖。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去细细品味。我尤其喜欢她对季节变化的描绘,春日新芽的萌动,夏日蝉鸣的聒噪,秋日落叶的静美,冬日炉火的温暖,都被她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跟着她一起,放慢了生活的脚步,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美好。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慢生活的致敬。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开始关注那些被匆忙的生活节奏所忽略的角落,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慰藉。

评分

评价二: 我一直以为,生活就应该是轰轰烈烈,充满挑战和惊喜的。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平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无穷的诗意。岛崎千秋的文字,就像是一首缓缓流淌的散文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她笔下的“日和”,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回归内心的宁静。她会告诉你,如何从一杯清茶中品出人生的况味,如何从一抹夕阳中看到岁月的痕迹,如何从一片落叶中悟出生命的轮回。她不是在说教,也不是在灌输,而是用一种分享的心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娓娓道来。每一个字句,都带着温度,带着情怀。读她的书,就像是和一个知心的老友聊天,没有压力,没有伪装,只有真诚的交流和心灵的共鸣。我常常会合上书,陷入沉思,回想自己的过往,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片段,在她的笔下,竟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热爱生活。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岛崎千秋用她那如水般柔和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所描绘的“日和”,是一种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哲学,一种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我曾以为,“日和”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境界,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它其实就藏在 everyday life 中,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点滴里。她会告诉你,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为自己泡一杯香浓的咖啡,如何在一天的辛劳后,静静地读一本书,如何与家人朋友分享平凡的快乐。她没有刻意去贩卖鸡汤,也没有强行去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生活的美好和智慧传递给读者。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句子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然后深深地赞同。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喧嚣和物质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活的热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名长期在快节奏社会中奔波的上班族,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有些迷失。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缕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重新找到了内心的方向。岛崎千秋以她独特的视角,将“日和”的生活理念融入到文字之中。她不是刻意去营造一种“日式”的禅意,而是通过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体悟,展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治愈力量。书中描绘的那些关于食物、关于季节、关于人与人之间微妙情感的片段,都充满了画面感和触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她对“物”的描写,那些充满年代感的旧物,在她笔下,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延伸到了她对人际关系的描绘上,那种淡淡的、不动声色的关怀,比任何激烈的言语都更能打动人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被温柔地拥抱了,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烦恼,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开始尝试着放慢脚步,去留意身边的风景,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评分

评价五: 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小众的、关于日本文化或者生活方式的书籍,但它所传达出的情感和哲理,却是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岛崎千秋笔下的“日和”,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热爱。她用一种非常平和、温暖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无论是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还是对人情世故的细腻洞察,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我特别欣赏她对于“时间”的理解,她不是将时间看作是匆匆流逝的,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被感知、被珍惜的宝贵财富。她会告诉你,如何从容地度过每一个瞬间,如何让每一个日子都充满意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不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让你去思考,去感受,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日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被一种淡淡的、温暖的力量所包裹,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焦虑和不安的事情,似乎都变得渺小了。我开始尝试着去拥抱变化,去享受过程,去发现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