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应对爆炸恐怖
定价:16.00元
作者:钱七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0301722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告诉读者有关爆炸恐怖活动的基本概念、爆炸物的破坏效应、起爆技术和起爆装置、防爆安全检查、爆炸物的处置、爆炸物的监管、反爆炸恐怖的软措施、奥运会反爆炸恐怖等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爆炸恐怖事件的应对能力。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并配有生动活泼的漫画。适合于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大众,以及从事保安工作的有关人员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满28包邮 如何应对爆炸恐怖》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它的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我是一个对生活中的细节充满好奇的人,常常会在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中找到不寻常的逻辑。而这本书的名字,就像是把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强行联系在了一起,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团。我脑海里开始闪过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本书会讲述怎样的故事?它会揭示怎样惊人的真相?也许它探讨的是一种经济学的视角,将“满28包邮”这种消费模式与“应对爆炸恐怖”这种社会议题联系起来,用一种非主流的方式来解读社会现象。又或者,这是一种隐喻,在看似日常的购物行为中,隐藏着某种与安全、与风险相关的深层含义。我喜欢这种挑战我思维定式的书籍,它们能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框架,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词语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或者论点。
评分《满28包邮 如何应对爆炸恐怖》这个书名,着实是让我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冲动。作为一个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触及事物本质的书籍。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想要去探究它背后的深意。我推测,这本书很可能不是简单地关于如何应对恐怖袭击,而是通过一个极具话题性的标题,来吸引读者关注一个更为宏大的议题。也许它在探讨一种“风险管理”的策略,将日常的消费决策与重大的安全决策进行类比,从而引发读者对“成本效益”、“应对策略”等概念的思考。我设想,作者可能会用一种极具创意的方式,将宏大的社会议题与微观的个人选择联系起来。这种跨领域的结合,往往能产生最令人惊叹的洞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颠覆性的体验,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复杂的世界,并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满28包邮 如何应对爆炸恐怖》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通常会倾向于一些比较具体、实用的题材。但是,这个书名实在是太特别了,它打破了我以往的阅读习惯,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也许它是在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来探讨安全问题,或者是利用一个接地气的消费概念来引出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我会想象,作者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意外”的故事,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潜藏着我们意想不到的风险,而“满28包邮”或许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应对机制。我喜欢这种出人意料的组合,它让我觉得这本书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惊喜,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让我看到一些平日里被忽略的联系,或者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某些社会现象。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满28包邮 如何应对爆炸恐怖》的书,这书名一出来就吸引了我,虽然我不知道书里具体讲了什么,但光是这个标题就让人浮想联翩。我一直对一些比较“极端”或者说“不寻常”的议题很感兴趣,总觉得能够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窥探世界的运作方式。这本书的名字,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我把它放在床头,期待着在某个安静的夜晚,能够被书中内容所震撼,或者从中获得某种“解谜”般的快感。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讲述如何应对恐怖袭击,或许它会深入探讨事件发生的根源,分析恐怖主义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甚至可能触及一些我们平时不太敢触碰的禁忌话题。我抱着一种探索未知的态度,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思考,一些颠覆我固有认知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理解一些不一样的道理。我非常有兴趣了解书的作者是如何构建他的论证,又是如何呈现他所认为的“应对之道”。这种跨界的组合,总是能激发出我无限的想象。
评分我刚看到《满28包邮 如何应对爆炸恐怖》这个书名时,内心是充满疑惑的。我一向推崇那种能够提供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而这个书名,似乎在描绘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我不知道书里面会是什么样的内容,是惊悚小说?是社会学研究?还是某种更加抽象的哲学探讨?我倾向于相信,这个书名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作者独到的见解。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本书是否在探讨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维模式?“满28包邮”作为一种购物的习惯,背后是否也蕴含着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而“应对爆炸恐怖”则是一个更为严峻的议题。我猜测,这本书或许是在用一种反差巨大的对比,来强调某种重要的信息。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极端的安全威胁与日常的消费行为联系起来的,它会是一种隐喻,一种警示,还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论?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答案,找到作者的逻辑和思考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