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 9787534961519

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 97875349615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糖亚 著
图书标签:
  • 手工皂
  • DIY
  • 冷制皂
  • 热制皂
  • 皂基皂
  • 配方
  • 技巧
  • 美妆
  • 护肤
  • 生活手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61519
商品编码:2997947933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 作者 糖亚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4961519 出版日期 2013-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81Kg

   内容简介
《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是被誉为台湾“天后级”手工皂达人糖亚的第二本手工皂“圣经”,总结多年行业经验,为手工皂爱好者提供期待已久的制作宝典。她将超过5000位网友提出的做皂疑问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由浅入深、系统化整理出成功做好皂的14门关键必修课,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老玩家,《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成功秘诀哦!
*强5大特点,打造*强手工皂圣经!
【1】*强1:内容超丰富!
你知道什么才算得上手工皂吗?你分得清手工皂的类别和制法吗?你看得懂手工皂书里的一堆术语吗?你知道做皂之前该准备什么好用工具和吗?……其他书没有讲清楚的,这一本通通都有仔细说明!
【2】*强2:解说超清晰!
《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做皂流程图,让你1分钟就弄懂所有关键步骤,搭配3大必学公式,只要搞定材料份量、搅拌时间、皂化温度,不必花时间找老师上课,就能自己动手做出好用的天然手工皂!
【3】*强3:技法超专业!
全书由天后级手工皂专家亲自示范,不但倾囊相授做皂秘技,让你一次弄懂基本技巧与进阶技法的所有技巧,还特别提点判断手工皂熟成与否的6大要领,就算次做皂,也能轻松上手!
【4】*强4:配方超热门!
针对不同肤质、不同发性,特别研发分属中性、干性、油性的沐浴皂与洗发皂,提供24种热门的配方,只要照着材料比例,就能做出全家人都适用的专属好皂,清洁保养一次到位!
【5】*强5:附录超实用!
特别收录固体皂之外的液体皂与霜皂制作技法,还精采分享手工皂的美丽包装教学,毫不藏私公开糖亚手工皂的经营秘密!

   作者简介
糖亚,现任台湾糖亚手工皂概念馆负责人,被誉为台湾“天后级”手工皂达人。2002年创立糖亚手工皂概念馆,不但帮助许多人改善了肌肤问题,并让更多人知道手工皂的天然价值与惊人功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手工香皂的好处,用过的人都会知道!
其著作有《自己做100%无添加洗颜&沐浴&洗发精》《在家做100%超清洁液体皂》《珍爱全身手工护肤香皂DIY》《100种个人保养&家居清洁用品DIY》。

   目录
Part1 基本观念与知识
——认识手工皂,从类型、制法、常用名词,到材料、工具、好用公式,通通搞定
速看导读 动手做前,先认识手工皂
什么才算是手工皂?
为什么手工皂比一般香皂更好?
LESSON1 要懂 手工皂3大类型与制法
手工皂的3大类型
常见的3种手工皂制法
LESSON2 一起来学 手工皂的24个常用名词
手工皂的24个常用名词
形成正确的做皂观念
LESSON3 要会 手工皂的3大材料
做皂要素1油脂
油脂的分类与选择
选择油脂的4大重点
做皂要素2强碱与水
运用强碱与水的注意事项
做皂要素3添加物
添加物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6种常用添加物的特性与用法
LESSON4 要有 做皂的12种工具
4 种穿戴用工具
3 种测量用工具
2 种盛装、搅拌用工具
3 种定型、切皂用工具
LESSON5 超级好用 做皂不失败的3个公式
公式1 预估成皂软硬度:INS值计算
公式2 水量计算
公式3 利用油脂皂化价计算碱的使用量
Part2 做皂流程与技巧
——拿捏好分量与温度, 掌握住时间与技巧,3步做出好皂
速看导读 一看就懂 做手工皂的基础流程
用冷制法做固体皂的流程
LESSON6 动手做皂步,简单处理碱与油
制作碱液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准备油脂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掌控皂液温度的注意事项
LESSON7 动手做皂第2步,慢慢搅皂与入模
5步骤完成基本技法
进阶版──渲染法
进阶版──分层法
进阶版──皂中皂做法
LESSON8 动手做皂第3步,完成脱模与切皂
脱模的时机与技巧
脱模后的处理流程
切皂的时机与技巧
盖皂章的时机与技巧
如何判断手工皂的熟成
手工皂常见的6种状况
影响手工皂使用寿命的因素
Part3 发烧配方沐浴篇
──12款手工皂,中性、油性、干性皮肤都能有效清洁和保养
速看导读 应肤质需求,调整手工皂的配方
肌肤会说话——观察肌肤状况与反应
简单测试你属于哪种肤质
判断配方是否适合的4个标准
LESSON9 呵护中性肤质的4款沐浴皂
中性肤质沐浴皂经典基础配方和做法
米糠皂
紫锥花皂
绣线菊皂
草莓籽皂
LESSON10 清洁油性肤质的4款沐浴皂
油性肤质沐浴皂 经典基础配方和做法
备长炭皂
野玫瑰皂
绿细泥皂
茶树皂
LESSON11 保养干性肤质的4款沐浴皂
干性肤质沐浴皂 经典基础配方和做法
泥浆皂
绿藻皂
芦荟皂
薏仁牛奶皂
Part4 私房配方洗发篇
──12种洗发皂,中性、油性、干性头皮都能有效清洁和保养
速看导读 根据个人发质不同,改变手工皂的配方
告别化学物质,头皮自然健康
使用手工洗发皂可能出现的现象
LESSON12 养护中性发质的4款洗发皂
中性发质洗发皂经典基础配方和做法
何首乌皂
老姜皂
薄荷皂
无患子皂
LESSON13 洗净油性发质的4款洗发皂
油性发质洗发皂经典基础配方和做法
艾草皂
啤酒皂
快乐鼠尾草皂
迷迭香皂
LESSON14 滋润干性发质的4款洗发皂
干性发质洗发皂经典基础配方和做法
胭脂树皂
繁缕皂
胡卢巴皂
猫爪藤皂
附录1 固体皂冷制法以外的4种制法
液体皂制作方法
霜皂制作方法
固体皂热制法
固体皂研磨法
附录2 手工皂的创意加分包装术
华丽花毯皂
南洋小岛风皂
彩织花苞皂
年节祝福皂
派对皇后皂
圣诞树皂
梦幻蕾丝皂
温柔海洋皂
高贵典雅皂
衬衫皂
140 后记 做皂跟生活一样都需要坚持
part5 超级实用附录篇
学会手工皂的不同做法与包装技巧
尽情享受玩皂和自制礼物的乐趣

   编辑推荐
《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是被誉为台湾“天后级”手工皂达人糖亚的第二本手工皂“圣经”,总结多年行业经验,为手工皂爱好者提供期待已久的制作宝典。她将超过5000位网友提出的做皂疑问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由浅入深、系统化整理出成功做好皂的14门关键必修课,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老玩家,《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成功秘诀哦!
*强5大特点,打造*强手工皂圣经!
【1】*强1:内容超丰富!
你知道什么才算得上手工皂吗?你分得清手工皂的类别和制法吗?你看得懂手工皂书里的一堆术语吗?你知道做皂之前该准备什么好用工具和吗?……其他书没有讲清楚的,这一本通通都有仔细说明!
【2】*强2:解说超清晰!
《百万网友常问手工皂不败秘技》做皂流程图,让你1分钟就弄懂所有关键步骤,搭配3大必学公式,只要搞定材料份量、搅拌时间、皂化温度,不必花时间找老师上课,就能自己动手做出好用的天然手工皂!
【3】*强3:技法超专业!
全书由天后级手工皂专家亲自示范,不但倾囊相授做皂秘技,让你一次弄懂基本技巧与进阶技法的所有技巧,还特别提点判断手工皂熟成与否的6大要领,就算次做皂,也能轻松上手!
【4】*强4:配方超热门!
针对不同肤质、不同发性,特别研发分属中性、干性、油性的沐浴皂与洗发皂,提供24种热门的配方,只要照着材料比例,就能做出全家人都适用的专属好皂,清洁保养一次到位!
【5】*强5:附录超实用!
特别收录固体皂之外的液体皂与霜皂制作技法,还精采分享手工皂的美丽包装教学,毫不藏私公开糖亚手工皂的经营秘密!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另一本假设的、关于传统烹饪技艺的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避开您的特定图书信息,并以自然、专业的笔调呈现。 --- 《烟火人间:寻味旧时好滋味——传统中式烹饪的技艺精粹与文化传承》 ISBN:978-7-80189-XXX-X 出版社:XX大学出版社/中华美食文化研究中心 页数:580页 装帧:精装典藏版/插图400余幅 --- 卷首语:在快节奏中,重拾慢火的温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食物的制作流程被不断简化,味道也随之趋于扁平化。然而,在那些散落于街巷深处、世代相传的厨房里,仍有人坚守着一份对火候、刀工和选料的敬畏。 《烟火人间:寻味旧时好滋味》并非一本简单的菜谱汇编,而是一部关于“味道的哲学”的深度探索。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新审视那些被现代工业化进程逐渐淡忘的传统中式烹饪技艺,探究它们如何与中国广袤的地理、深厚的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独一无二的味觉图谱。本书旨在为专业厨师提供技艺深化的参考,更为热爱生活、渴望找回“老味道”的家庭烹饪爱好者,提供一把开启传统风味的钥匙。 第一部分:基石——选材与基础工艺的再认识(约150页) 第一章:道法自然——食材的本真与时令哲学 本书首先强调,传统烹饪的成功,始于对食材的深刻理解。本章详细剖析了中国“不时不食”的传统理念,不再是简单的季节对应,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下,特定食材(如河鲜、山菌、地域性谷物)在特定时间点的最佳风味状态。 辨识真伪与优劣: 针对传统名贵食材,如不同产地的陈年酱油、窖藏的陈醋、手工石磨的香料,如何通过感官判断其品质。 “去腥提鲜”的天然密码: 传统法中,如何利用天然的植物(如姜皮、葱白、柑橘皮)和矿物质(如天然盐卤)对肉类和水产进行预处理,达到比现代化学添加剂更为细腻的净味效果。 季节性预制品的艺术: 探讨腌制、风干、糟渍等传统食物保存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在非当季时为菜肴提供风味的深度和复杂性。 第二章:刀工的诗意与精准 刀工,被视为中式烹饪的“第一道工序”。本书跳脱了基础的切丁切丝教学,重点呈现了高级别的专业应用: 造型与口感的关联: 分析“蓑衣切”、“荔枝切”、“菊花刀”等复杂刀法如何影响食材受热的均匀度和咀嚼时的口感层次。 “急刀”与“慢刀”的运用: 探讨不同厚度和形状的食材,在不同烹饪方式(爆炒、煨炖)下对刀工精度的特定要求。 “打芡”与“挂糊”的理论基础: 详细解析淀粉、蛋清、水与油脂在高温下的反应,如何通过精细的打芡技术,实现菜肴“汁包油、油裹芡”的完美状态。 第二部分:火候的掌控——核心技法的内化(约200页)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详细解构了中餐烹饪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火候感”。 第三章:锅气的探秘——“爆”的艺术 “锅气”(Wok Hei),是衡量中餐技艺高低的重要标准。本书通过对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初步非专业阐述,解释了锅气产生的科学原理,并聚焦于实操中的控制: “旺火、速进、短时”的精确执行: 如何通过控制下料的顺序、油温的设定以及锅具本身的蓄热能力,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水分的排出和风味的融合。 “淋油回锅”的层次感: 针对如干煸四季豆、小炒黄牛肉等菜式,分析何时使用“淋滚油”而非“润滑油”,以确保菜肴外焦里嫩的口感。 第四章:慢炖与煨煮的深度对话 与爆炒相对,慢工出细活的煨、炖、焖,是构建菜肴“底味”的关键。 “沸而不喧”的控制: 详解砂锅、瓦罐等传统器皿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对加热源的微调,保持汤汁表面仅有轻微的气泡翻滚,从而使食材的胶原蛋白缓慢、均匀地释放。 “吊汤”的系统工程: 详述数种传统高汤(如鸡汤、骨汤、菌菇汤)的制作流程,包括“焯水”、“撇清”、“回镬”等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材料的比例,实现高汤的“清澈”与“醇厚”的平衡。 第五章:蒸与煎炸的精妙平衡 “清蒸”的纯粹哲学: 探讨如何在蒸制过程中控制蒸汽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海鲜或嫩肉的纤维结构不被破坏,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重点解析了针对不同食材的“上屉时间差”。 “油温的三个层次”: 针对煎、炸、泡(如炸酥肉、干炸广肚)的需求,精确界定不同温度段油的颜色变化和声响特征,教导读者如何凭经验判断油温,而非单纯依赖温度计。 第三部分:风味的融合与传承(约200页) 本部分将技艺提升至“创造”层面,探讨了调味、组合与文化意境的表达。 第六章:调味的“平衡之术”与地域特色 传统调味并非简单的“加盐加糖”,而是一门对味觉的精细雕琢。 五味的递进与消解: 阐述酸、甜、苦、辣、咸在菜肴中如何相互作用,例如如何用少许醋来“提亮”红烧肉的酱香,而非突出酸味。 地域性调味品解密: 深入分析川菜的“复合辣”、徽菜的“重油重色”、粤菜的“一菜一味”,并以实例展示如“鱼香”、“怪味”、“椒麻”等复杂味型的标准配方与技法。 第七章:老菜新做与文化复兴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如何将这些古老技艺应用于现代生活,进行创新与传承。 器皿的选择与“食器的哲学”: 探讨不同材质(陶瓷、砂锅、铸铁)的锅具如何影响菜肴的最终风味和视觉呈现,以及如何根据菜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盛器。 宴席的构建逻辑: 分析传统中式宴席(如满汉全席的精简版、地方节庆宴)的冷热搭配、荤素间隔、口味过渡的内在逻辑,帮助读者构建有层次感的家庭聚餐体验。 结语 《烟火人间》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食物、尊重传统的匠人。它超越了食谱的限制,试图捕捉那些在炉火边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与情感。阅读它,不仅是学习烹饪,更是参与一场对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深度对话。 --- 本书适合对象: 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 对传统烹饪技艺有浓厚兴趣的美食研究者 渴望提升家庭烹饪水平、追求“本真”味道的美食爱好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眼球了,那种带着淡淡皂香和自然气息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很亲切、很想翻开看看。我本来对手工皂的了解仅限于“洗得干净”这个层面,心里总觉得这玩意儿有点玄乎,总怕自己做出来的成品要么就是不成形,要么就是刺激皮肤。但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每一个步骤都像是有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导。特别是关于油脂的选择和碱液的配比那一块,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居然被作者用大白话讲得明明白白,我这种纯小白也能大致摸清门道,感觉自己离成功制作出一块完美皂体又近了一大步。光是翻阅目录,就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从基础知识到进阶花样,层层递进,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的灌水感,每一点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和实践沉淀下来的真知灼见。这本书的份量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装满了制作手工皂的智慧,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动手实践一番。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清流中的一股泥石流!它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反而充满了邻家大姐那种亲切和幽默感。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甚至有时候还会被一些小小的段子逗乐。比如,她在描述搅拌皂液时那个“直到出现传说中的‘T’字形”时,那种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个关键时刻的感觉,而不是枯燥地盯着温度计读数。更让我欣赏的是,她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背后的“哲学”——制作一块手工皂,与其说是在做清洁用品,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自然元素的对话,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将手工制作提升到生活美学层面的论述,让原本有些功利性的制作过程,变得充满仪式感和人情味。这种温度感,是很多冰冷的工具书所不具备的。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点怀疑态度的。市面上的手工皂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图漂亮但实际操作起来一团糟,要么是配方过于高阶,要么就是工具要求过于苛刻,根本不适合家庭爱好者。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对“失败”的包容和详尽的“疑难杂症”解答。它不是一味地鼓吹成功,而是非常坦诚地列举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的皂会析碱?”、“为什么切皂时总是断裂?”、“为什么晾皂期后颜色会变深?”。这些都是我在网上论坛里反复搜索却找不到标准答案的痛点,这本书居然像一本手工皂的“故障排除手册”一样,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这种深度和细致程度,远超出了我原先对一本入门级教程的预期,读起来让人觉得非常踏实和可靠,仿佛作者早就预料到了读者在实践中会遇到的所有“坑”。

评分

对于一个像我一样,对环保和天然成分有强烈偏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在材料选择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广阔的视野,让人意识到手工皂的潜力远不止于基础的橄榄油和椰子油。书中介绍了不少非常规的、但具有特定功效的植物油和油脂替代品,甚至还探讨了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厨房副产品(比如某些天然的色素来源)来美化皂体。最关键的是,作者在每一个配方介绍的开头或结尾,都会附带一个“环保小贴士”或者“成分溯源”的小版块,引导我们去思考所用原料的可持续性。这种将“制作”与“责任”紧密结合的理念,让我觉得购买这本书不仅仅是投资了一套技术,更像是获得了一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南。读完后,我不再只是想着给自己做皂,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绿色的皂材供应链。

评分

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种附加成分时的详尽程度。市面上的书很多只会说“加入XX精油可以增加香气”,但这本书却会深入到不同产地的薰衣草精油在皂化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差异,以及不同添加物(比如某些花瓣、泥土)对皂体最终硬度和起泡性的微妙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打磨,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了“手工皂的晾皂环境控制”,光是湿度和通风的相互作用,作者就用图表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放在通风处晾干就好”。这体现了作者对成品质量有着极高的执着,她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出来,更是教你怎么把“做出来”的皂,养护成一块真正优质、耐用的好皂。这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使用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