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卖的没有买的精:识破消费陷阱
定价:28.00元
作者:刘毅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11901088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谁不想用拥有的商品,赚取大的利润;谁不想用少的钱,买到具
●价值的东西。在这一对矛盾中,谁是终的获胜者
●在一幕幕看似华美的商品打折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会员、打折、赠送礼品,这些营销手段背后,到底是谁得了终的好处
●商家与消费者到底是双赢,还是其他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内容提要
经常看到消费者受却又投诉无门的新闻,舆论的力量只能帮助一个人,或者是一小部分的人,大部分人还在经受着受、投诉无门的痛苦。生活中,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关键是消费者缺少相关的消费专业知识或消费指导,致使吃亏却浑然不觉。
如今商海茫茫,陷阱重重,受后,消费者欲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却难免费时、费力。对消费者来说,好的方法便是一在消费前,识破消费的局。
《卖的没有买的精——识破消费陷阱》就是一本教授大家识破消叠局的书。
目录
卡:各种卡背后的秘密
1.揭秘超市会员卡
2.商场会员要学的秘密
3.会员也升级
4.会员积分陷阱多
5.优惠卡,美丽的陷阱
6.消费卡是隐藏的“大”
7.信用卡套你没商量
8.银行卡精密有“陷”局
打折促销:其实是温柔的一刀
1.高价打折的“温柔”
2.价格打折,质量也打折
3.价格的希望,低折起
4.超低机的秘密
5.清仓大甩卖到底到几时
6.返券的怪圈
7.代金实则陷金
8.如此打折
9.便宜家电的陷阱
10.数码产品低价要小心
11.特卖会三大陷阱
12.揭开低价游背后的陷阱
赠送:小便宜里的大道理
1.买房赠送面积的诱惑
2.保险赠送需问清
3.路边赠送是馅饼,还是陷阱
4.数码产品搭配与赠送
5.药品的赠送陷阱
6.“买一赠一”的温柔陷阱
7.白送手机的诱惑
8.当心买车的赠品陷阱
9.赠品陷阱大揭秘
套餐:“馅饼'变陷阱的魔术
1.电话套餐需明白
2.美容套餐不美容
3.家装套餐需注意
4.饮食套餐,你真的赚了吗
5.家电产品有套餐
网购:装成美少女的“狼外婆”
教育:鲜花与陷阱同在
买房租房:拥有新居烦恼多
其他陷阱:生活陷阱多多
附录:看透陷阱之秘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几天,一开始拿到手以为会是一些家长里短的消费故事,结果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切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购物行为,剥茧抽丝地展现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心理学博弈。比如,书中详细解析了“优惠叠加”陷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捡了大便宜,实际上是被商家用各种复杂的算法和心理学技巧诱导,最终消费了远超我们实际需求的产品。读到这里,我回想起自己过去无数次因为“满减”、“买赠”而囤积大量用不完的物品,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批评商家,而是强调个人在消费决策中的主体性。他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思维方式,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防弹衣”,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商家的营销手段。例如,书中提出的“延迟满足”原则,以及如何识别“稀缺性”陷阱,都让我茅塞顿开。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沉没成本”谬误的分析,多少次因为“都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了,不能浪费”而继续投入,结果越陷越深。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消费时代里,找到一条不被轻易牵着鼻子走的智慧之路。
评分对于我这样平时不太关注消费市场动态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及时的“觉醒”。作者的视角非常独到,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哪些品牌不好,哪些产品有问题,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揭示了整个消费经济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商家是如何利用我们的心理弱点来达成他们的商业目的。书中关于“产品生命周期”和“计划性报废”的分析,让我对很多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被迫更换产品,并非是因为旧产品真的坏了,而是被设定好的“寿命”所限制。另外,作者还详细解读了“个性化推荐”背后的算法逻辑,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它怎么知道我想买这个”,实际上是大数据在背后默默地为你“量身定制”了消费陷阱。这本书让我对“信息不对称”在消费领域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提出的“逆向思维”方法,鼓励我们去质疑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去寻找那些被掩盖的“不确定性”。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消费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辨别信息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我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理性的消费者,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竟然是那么容易被各种营销手段所影响。作者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那些隐藏在“优惠”、“打折”背后的真相,让我惊叹于商家们的智慧,也为自己的“愚蠢”而感到有些沮丧。书中对于“免费陷阱”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拿到那个“免费”的东西,却付出了更多的代价,比如需要消费指定商品,或者参与冗长的活动,最终算下来,可能比直接购买还要贵。作者提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让我学会了在做任何购买决定之前,先进行一次冷静的计算,而不是被感性的冲动所左右。他还特别强调了“机会成本”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那些所谓的“优惠”,实际上却错过了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省钱”,更教会了我如何“不浪费”,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真正能够提升我生活品质的地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看不见的“陷阱”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作者用一种非常幽默风趣的语言,却揭示了消费市场中赤裸裸的真相。他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策略,比如“限时限量”、“买一送一”等等,比作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诱饵”,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常常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贪小便宜的心理,轻易上钩。书中对于“情感绑架式营销”的剖析,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商家并不直接推销产品,而是通过营造一种“氛围”或者“场景”,让你觉得购买他们的产品,就能获得某种情感上的满足,比如归属感、成就感,甚至是所谓的“生活品质”。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有多少次因为被这种情感营销所打动,而购买了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绪消费诊断表”,我做了测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防坑指南”,更是一本“自我认知”的工具书,它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消费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购物行为。
评分我一直对消费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住了。翻开目录,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浅显的“哪些产品是坑”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导致我们“踩坑”的根本原因。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案例分析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每一次的“受骗”过程,又在作者的引导下,找到了破局之道。书中关于“锚定效应”的讲解尤其精彩,我完全能联想到自己过去在购买大件商品时,如何被商家设置的“原价”所欺骗,最终觉得“折扣价”非常划算,实际上却可能只是一个虚高的数字。作者还提到了“从众心理”在消费中的强大作用,我们常常因为看到别人都在买,就觉得这个东西一定好,而忽略了对自身真正需求的审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需要”才消费,而是因为“被说服”才消费。作者提供的“反消费陷阱”清单,以及“理性消费决策流程”,都极具操作性,我已经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开始尝试运用了。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成为一个更聪明、更理性的消费者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