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4辑)
定价:38.00元
作者:杨国中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4957313
字数: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奉献。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我们既要传递“评论传播思想,思想指导实践”的理念,又要秉承“立足首都经济,突出重点研究,扩大学术交流,推动理论创新”的宗旨,与时俱进,唯真唯实,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担负起繁荣学术、探索学理、传播知识、服务决策的崇高使命,共同开辟《北京金融评论》的新天地。
目录
特稿
关于监管架构中现场检查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金融化赋予中国期货业创新发展新机遇
分析研究
贷款新规对总部企业资金运行方式的影响分析
住房公积金运行中面临的制度困境及完善建议
非本地居民购房需求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广西北海市的案例分析
融资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约束与引导作用
加快规范地方的融资平台步伐
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分析
发挥金融咨询服务作用 帮助企业海外投资并购
基于构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货币升值后日本之教训与德国之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外汇管理政策研究
对规范和促进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思考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信贷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处罚决定公开问题研究
探索金融支持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的思考
央行分支机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调查报告
首都科技金融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江苏农村保险经营耗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银行论坛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的网点分类分级管理探析
企业财务失真与授信风险分析
浅析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对策
试论商业银行不动产业务相关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关于个人贷款贷后管理工作部分业务外包实践的几点思考
银行保函业务全流程法律风险控制初探
关于网银互联平台运用前景的探讨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上保理业务的发展浅谈保理业务的发展对策
顺应资金管理模式变化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农村地区国库经收业务运行创新思考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会计人员管理的几点建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收到这本书,真是意外的惊喜!《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4辑)》,单看书名,就有一种厚重感和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虽然我并不是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但一直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想要深入了解2010年那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金融中心,是如何应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又是如何引领行业发展的。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还在持续,中国金融业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为了应对挑战,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举措。比如,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探讨,或者当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效应,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议题。另外,我也想知道,作为一本“评论”,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对具体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深度分析,亦或是对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的预测。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能够引发我的思考,让我对金融这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拆开快递,看着这本《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4辑)》,我的心情就有点复杂。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渴望驱使我想要立刻翻开它,但另一方面,我内心又有些许的忐忑。毕竟,金融领域的研究往往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模型,我担心自己能否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不过,我更倾向于相信,任何一本经过认真编撰的刊物,都应该在信息传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上有所考量。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将2010年那个特定时期北京金融业的动态呈现出来。比如,当时有哪些新兴的金融业态在北京蓬勃发展?科技的进步在金融服务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事件来阐释金融理论的应用,让我能够触类旁通。如果书中能够有对当时北京作为金融中心地位的梳理,以及它在全国乃至国际金融格局中所处的位置,那就更好了。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数据的罗列,而是能够感受到那个时期北京金融业的脉搏,以及它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
评分拿到《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4辑)》,我immediately就被它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对财经信息有着敏锐嗅觉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尤其是金融业在其中的核心作用。2010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份,既有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能够重新审视那个时期的金融图景。 我特别想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金融中心,其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例如,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当时的北京是如何探索解决方案的?另外,我对书中对于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的探讨也充满了好奇。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金融市场的很多现象背后,都有哪些历史的烙印。我追求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那些能够启发思考,并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洞见。
评分拿到《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4辑)》,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或许会是一次穿越回2010年的金融之旅。那个年份,对于中国而言,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也伴随着一些不确定性。我一直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很感兴趣,尤其是金融政策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揭示当时北京在金融政策制定上的独到之处。比如,在面对通胀压力或者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时,央行和相关金融机构是如何权衡利弊,采取具体措施的?是否会涉及关于货币供应量、利率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分析?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北京作为金融中心,如何支持科技创新、鼓励创业企业融资的探讨。毕竟,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北京的金融力量是如何体现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中的。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份扎实的研究报告,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2010年中国金融业的生态。
评分《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4辑)》这个书名,在我看来,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解读空间。2010年,全球经济依旧在消化金融危机的余波,国内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非常想知道,在这本刊物中,它将如何描绘北京这座城市在那个特殊时期,作为中国金融心脏的搏动。 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北京在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是否涉及了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或者在吸引外资、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具体实践。当然,我也很好奇,作为一份“评论”,它是否会直面当时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信贷扩张的风险,或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读到那些具有深度和建设性的分析,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个时期的金融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份文献记录,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和对未来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