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舌尖上的丁香——中国的外来植物·香料 | 作者 | 姚欢远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 ISBN | 9787553507026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今天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许多植物香料,并非中国本土所产,而是由早期的中西文明交流使者跨国越洋移植而来的,比如丁香、胡椒、罗勒等。《舌尖上的丁香——中国的外来植物?香料》生动地记述了中外交流史上外来植物香料传入中国并被一步步接受的历史,详细讲述了这些外来植物的命名来历、推广种植、本土改良的过程。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为香料的外来植物进入中国的历史,也能感受到绵延不绝的中国香文化。 |
| 作者简介 | |
| 姚欢远,男,毕业于复旦大学软件专业。现任图书编辑。著有《动物中的中国文化》一书,参与《中华探名典》的编写。 |
| 目录 | |
| 001 / 序 001 / 安息香 006 / 八角 010 / 百里香 014 / 玻璃苣 017 / 薄荷 022 / 沉香 026 / 丁香 030 / 番红花 034 / 梵尼兰 038 / 佛手柑 042 / 旱金莲 045 / 胡椒 051 / 茴香 055 / 藿香 058 / 姜黄 063 / 咖喱 068 /苦橙花 072 / 辣椒 076 / 罗勒 080 / 迷迭香 084 / 没药 087 / 柠檬马鞭草 090 / 牛至 093 / 欧芹 097 / 肉豆蔻 101 / 肉桂 106 / 乳香 110 / 莳萝 113 / 鼠尾草 118 / 酸角树 121 / 泰国柠檬 123 / 檀香 128 / 西洋接骨木 131 / 香茅 134 / 香桃木 137 / 熏衣草 141 / 芫荽 145 / 月桂 149 / 芝麻 153 / 孜然 |
| 编辑推荐 | |
| 《舌尖上的丁香——中国的外来植物?香料》属于“中国的外来植物”系列彩色丛书。旨在介绍中国引进的各种外来植物的文化涵义,以文化科普教育为特色,文图并茂,生动有趣。 |
| 文摘 | |
| 序言 | |
终于读完这本《舌尖上的丁香——中国的外来植物·香料》了,心里感慨万千。这本书带我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味蕾探险,从远古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全球化餐桌,那些曾经陌生的植物,如今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根深叶茂,成为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每一种香料背后历史故事的挖掘,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将其融入到社会变迁、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宏大叙事中。比如,书中对辣椒的描绘,它从遥远的南美漂洋过海而来,经历了从“毒草”到“火辣”的身份转变,最终席卷了整个中国,塑造了川菜、湘菜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地方菜系。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满足。我发现,原来我们每天享用的辛香麻辣,都承载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深远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历史和人类迁徙的百科全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也更加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娓娓道来中国香料的“前世今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学者的严谨与情怀。作者对于每一种香料的植物学特性、栽培历史、传入途径以及在中国各地的演变传播,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和梳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胡椒的部分,从古代作为“黑金”的珍贵,到如今寻常百姓家厨房里的调味品,胡椒的轨迹折射出整个贸易体系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书中对不同香料在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也有着精彩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香料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健康理念和养生智慧的载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那些生动形象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轶事,它们为冰冷的研究数据增添了温度,让那些遥远的植物故事变得鲜活起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些外来香料如何融入中国社会,并最终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评分天哪,这本《舌尖上的丁香》简直是吃货和历史爱好者的福音!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跟着作者在全国各地进行一场盛大的美食寻味之旅。我一直以为香料就是香料,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很多我们熟悉的香料,比如孜然、小茴香,都是“舶来品”,它们来到中国后,在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演变成了如今我们餐桌上的独特风味。书中对不同香料在中国各地形成的菜肴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新疆的孜然羊肉,四川的麻辣火锅,这些都是香料与中国本土食材完美结合的典范。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香料“地域化”过程的描述,它不仅仅是口味的改变,更是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气候特点甚至宗教信仰。读到关于“丁香”的部分,我才知道原来这种我们以为很常见的香料,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传播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美食。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罗列香料的名字和用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漂洋过海”的植物,审视它们在中国土地上所经历的“落地生根”的过程。我被作者对“外来植物”这一概念的解读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指植物本身,更包含了其所带来的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流。书中对每一种香料的“迁徙史”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追溯它们的起源地,分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具体途径,以及在中国社会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我发现,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中国味道”,其实都是在与外来元素的碰撞中孕育出来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能够吸收外来的精华,并将其融化、转化,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特别是作者对香料在民俗、节日、养生等方面的多维度解读,让我看到了香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多元角色。
评分哇,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太棒了!读起来就跟看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和人文的笔触,描绘了香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些外来植物的热爱,以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情感。书中对每一种香料的描写都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那股独特的香气,尝到那份销魂的味道。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描述香料的传播时,穿插的那些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比如,讲述 cardamom(豆蔻)如何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以及它在中国不同地区留下的独特印记,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和有启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接触到的香料,都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也见证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迁徙、文化交融和美食演变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