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大脑的奥秘 | 作者 |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著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47835852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主要由神经科学所科研人员完成,包括研究生和研究员,来源科研工作*线的成果。选题都是目前神经科学的前沿热点,分几大板块进行组织写作:脑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知识的解析、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脑的学习记忆原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等。 本书在保证科学知识和原理准确性的前提下,试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图片阐述脑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大脑相关的热点问题加以解说,还有关于人类认识脑的科学史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起到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效果。 |
| 作者简介 | |
| 本书作者均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所(神经科学领域的领军研究单位),都是工作在科研线的研究人员。主编蒲慕明,神经生物学家,从1999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200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目录 | |
| │脑发育与脑结构篇1 .脑细胞变身术3 .缤纷世界既可赏心悦目,亦可塑造大脑9 .赢家通吃:神经环路修剪的竞争机制13 .大脑的海洋:脑脊液18 .视觉的高速公路23 .光明之杯:视网膜33 .大脑的“恐惧中心”:杏仁核38 │脑功能篇47 .揭秘记忆的求索之旅49 .大脑的GPS60 .空间导航66 .聆听大脑的神秘电波72 .视错觉:窥探大脑奥秘的窗口76 .用心看,用眼听,目遇之而为声82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88 .控制大脑,能做到吗?93 .心理与大脑99 .悟空显身手,对镜贴花黄103 │脑疾病篇109 .脑修复战士—神经干细胞111 .神经医疗的历史谜案115 .逆转基因决定的命运124 .被印刻的天使131 .自闭症的前世今生137 .当猴子患上自闭症144 │脑技术篇149 .天才可否人造?—漫谈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151 .大脑的光控开关156 .大脑与电脑的对话:脑机接口161 .神奇的“脑起搏器”166 .闪闪发光的脑169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分几大板块阐述目前神经科学的前沿热点:脑发育与脑结构、脑功能、脑疾病、脑技术。涉及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脑的学习记忆原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等。在保证科学知识和原理准确性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图片阐述脑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大脑相关的热点问题加以解说,并穿插有人类认识脑的科学史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起到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效果。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让我对“认知”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认知是相对稳定的,但读完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大脑“构建”出来的。书中关于感知和注意力的章节,让我意识到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经过了大脑的选择性加工,我们并非被动地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在“创造”我们自己的现实。这让我开始反思,我所认为的“真相”,是否真的就是真相,还是仅仅是我大脑给我呈现的“版本”?书中还探讨了大脑如何处理社会信息,以及我们如何形成社交关系,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微妙之处。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给自己的思维进行一次“系统升级”,让我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大脑的“进化”和“演变”历程感到好奇,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从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追溯了人类大脑的起源,以及它如何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如今如此复杂和强大的能力。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自己作为人类个体,以及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不同物种大脑的比较,也让我惊叹于生命的多样性和智慧的演化路径。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未来大脑的可能性,以及科技的发展如何与大脑相互影响,这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遐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大脑的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关于智慧、关于未来的哲学思考,它拓展了我看问题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评分这是一本读起来令人愉悦,同时又充满智慧的书。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大脑的各种功能时,所使用的那些贴切而生动的类比,仿佛将一个复杂精密的仪器,在我们眼前一点点拆解、还原,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比如,在解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时,作者将大脑比作一个庞大的图书馆,而记忆则是一个个藏书,这让我对记忆的脆弱性和易逝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忘事”,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记住”信息。书中对学习和教育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原来大脑的学习机制如此奇妙,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大脑的潜力,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读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现了很多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人类大脑的认知,之前总以为大脑就像一个固定不变的处理器,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是一个多么动态、多么充满可能性和可塑性的奇妙器官。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大脑的可塑性、记忆的形成与提取等复杂的科学概念,一点点剥开,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够理解并为之惊叹。尤其是在讲到大脑的可塑性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大脑的无数可能性,不仅仅是学习新技能,甚至是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时,大脑本身也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的改变,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书中还探讨了大脑是如何处理情感的,以及情绪对我们决策的影响,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行为模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探索大脑深处的旅行,每一次翻页都可能遇到新的惊喜,新的震撼。它不只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启迪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神奇的大脑。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运作机制。我一直对“潜意识”这个概念非常着迷,总觉得它在背后悄悄地操控着我们的很多行为,而这本书则从科学的角度,为我揭开了潜意识的一角神秘面纱。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大脑在睡眠、做梦时是如何进行信息整理和记忆巩固的,这让我对睡眠不再仅仅将其看作是休息,而是将其看作是大脑进行自我修复和优化的重要环节。此外,书中关于注意力机制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看似自由选择的注意力,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神经网络在工作,这让我更加警惕那些试图“窃取”我们注意力的信息洪流,并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大脑如何感知和处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竟然与大脑的运作方式息息相关,简直太神奇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大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和管理这个宝贵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