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上科学要知道的科普经典:神奇的电
定价:29.80元
作者:廖明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13283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就是高不可攀的吗?科学探究就是神秘而枯燥的吗?科学教育就是“板着面孔”的吗?才不是呢!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而且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科学原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学科学不是一件苦差呢?
我们要给孩子讲“电流”的时候,让孩子跟随发明家去破解蛙腿抽搐事件怎么样?
我们要给孩子讲“摩擦力”的时候,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怎么样?
我们要给孩子讲“化学”的时候,让孩子瞧瞧魔术师的“诡计”怎么样?
我们要给孩子讲“能量”的时候,让孩子见识爱斯基摩人的保暖绝招怎么样?
……
听起来不错吧!这就是“爱上科学要知道的科普经典”这套丛书的妙处所在。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发,从孩子的视角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去动脑筋、去寻找答案,也让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成为引导他们学习的动力。这是一套既讲了知识又讲出了方法的科普书,它传达了一种全新的科学学习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国孩子*稀缺的——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知识,让孩子学会用科学来解决问题。
内容提要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了电,会怎么样?也许你会说,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玩,电话打不了、车开不了……电的神奇便体现在这里,可是却不仅限于此:
电能除尘;
电会“吸”人;
电能“出卖”你的内心;
……
本书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电,全方位解答小读者们的疑问,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雷电会先袭击高个子的物体,避雷针也曾因尖头还是圆头引起过巨大的争议,神奇的电荷也会“隔山打牛”,水果也可以变电池……先提问再解答,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地讲述科学。
探索科学的过程之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游戏和故事,这些内容使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再加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书中讲述的科学知识就变得分外有趣,完全没有了科普读物难以摆脱的晦涩枯燥。
为了使小读者收获更多,“科学小常识”版块极大增加了知识含量。另外,书中有大量插图,或是展现某种现象,或是解释某种原理,给读者直观的讲解,从而让读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更加得心应手,而且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营造了图文并茂的阅读空间。总之,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出科学本质的讲述方式,多角度全方位为小读者着想的人性化设计,使本书成为他们认识电的生动实用版本。
目录
雷电的秘密
始作俑者—雷雨云
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异常闷热是雷雨的前兆
打雷了,快躲避!
喜欢袭击“高个子”
对湿润物体也很感兴趣
雷暴,高度警惕!
雷电还有多少秘密
轨迹总是弯弯曲曲的
雷击东屋,人死西屋
为何春天多雷电
古怪的球状闪电
毁掉金属,放过塑料
浑身充满不合理
真实身份是等离子体
捕捉雷电的怪人
风筝与莱顿瓶的尝试
铁针避雷
尖头比圆头管用
摩擦一下,电就来了
真有趣,静电就在咱身边
都是电子捣的鬼
摩擦了就起电
可以生产静电了
神奇的电荷
电荷也会“隔山打牛”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不能像造面包一样造出电荷
都是静电惹的祸
“你电到我了”
怒发冲冠
要命的电火花
静电也会做好事
静电将尘土清除了
把外来干扰屏蔽掉
的静电复印
流动的电荷
一只蛙腿引起的发现
是“金属电”而不是“动物电”
电流形成是需要条件的
电流、静电大不同
妙不可言的电池
从化学能到电能
充一下,电就有了
水果也可成电池
干电池还能“死而复活”
电路真神奇
通路是形成电流的条件
扳手一拉,灯就灭了
短路很危险
直流电、交流电大揭秘
电流方向是人为规定的
用手让交流电“现形”
交流直流各有妙用
电压知多少
电压有高有低
电压有时并不稳定
电压超高真可怕
危险高压电
高压能放电
高压也能制造雷电
奇特的跨步电压
触电惊魂
触电触的是火线
有回路才会触电
电真的会“吸”人
直流电也能电死人
发光的验电笔
漏电了,灯亮了
必须按住尾部金属端
火线零线,一测便知
导体与绝缘体之别
自由电子决定导电性能
同为导体,导电能力各异
不要用湿布去擦电器
橡胶也是能导电的
称职的保险丝
绝不允许强电流通过
容易在开机时熔断
铜丝铁丝,不是保险丝
神奇的电阻
天一黑,灯就亮了
将金属焊接起来
用一万次也不会断的保险丝
小心,皮电会出卖你的内心!
储存电荷的容器
闪光,源于电荷瞬间释放
“天地”电容器
神奇的电容触摸屏
接地了才安全
小小“尾巴”大作用
大电阻让电流“改道”
输电铁塔也要“尾巴”
神秘的磁铁
有选择性“吸收”
两极吸力大
神奇的电
离得近,粘得牢
磁带:并不过时的“古董”
磁带能录能放
磁粉受干扰,磁带要“罢工”
有趣的磁带指南针
离不了的银行卡
会“变出”金钱的磁性卡片
没钱也照样消费
强磁场是大敌
商场里的磁铁“警察”
别起歪主意,磁铁在盯着你
都是软磁惹的祸
电与磁是对“孪生兄弟”
电流让指南针“找不着北”
细铁屑显露磁场的“身影”
电流不同,磁场也不同
磁场总是追着电流
磁场弄“花”了电视
喇叭也得靠磁场
让家电离磁场远点
的电磁铁
电铃响叮当
防汛报警器
电磁跷跷板
电磁除杂机
电磁“大力士”
有一双有力的“手”
对高温钢铁无能为力
只能使用直流电
电表转转,电费加加
用电用得多,电表转得快
想拖电费也不能了
让铝盘的转动慢下来
磁“生出”电来了!
电磁感应玩的小把戏
专治懒人的电磁闹钟
一边转魔方一边发电
自感:有趣有用的电现象
日光灯因自感而亮
有惊无险的“千人震”
悬浮在半空的列车
摩擦小,所以速度快
磁铁让它悬在半空
超导让它与飞机并行
电磁波大家族
多数电磁波人眼无法识别
能穿透箱子的射线
红外耳温枪
空中的电波
晚上比白天收台多
怕电磁干扰
收音机也能“看”电视
电视:视觉盛宴的源泉
有如身临其境的现场直播
先选频道,后看节目
转播总要慢零点几秒钟
手机:现代人重要的沟通工具
移动电话为何能“移动”
乘客请关机,飞机就要起飞了!
移动电话的禁地—加油站
雷达“千里眼”
别想在它“眼皮底下”溜过
轻易锁定入侵者
雷达的死敌:隐形飞机
强大的微波
一秒钟变化几十亿次
突破不了金属
靠“空中接力”传播信息
静磁屏蔽与电磁屏蔽
金表银表不如铁表
“您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晶体管:现代电子大厦的基石
晶体管长着“三条腿”
通常“隐藏”在集成电路里
一小块晶片上隐藏着上百万个晶体管
智能的IC卡
秘密就在芯片上
打电话也可用IC卡
卡一刷,门就开了
真神奇,电磁炉没火焰
神奇的涡电流
不是什么锅具都能用电磁炉
涡电流具有机械效应
无所不在的电动机
转动,源于磁场力
玩具电动机
电动机无所不在
美味佳肴的保鲜室——冰箱
制冷,源于物态变化
别把冰箱当空调使
空着比装满还费电
千万别把冰箱斜着放
“防暑专家”——空调
用氟利昂制造冷气
既能冷又能热
请保持空调房的湿润
风扇转呀转,身体好凉快
几个构件就能制成一台风扇
风扇并没有使温度下降
奇怪!风扇有时会倒转
风扇竟然无扇叶
生活的好帮手—电饭锅
电热将米粒烧熟
别担心,米饭不会煮糊
米饭总是热喷喷的
别用电饭锅来烧水
将电热能利用起来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曾经的科技爱好者,我对“电”这个主题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多数关于电的科普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极具可读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电的发现、发展和应用融入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中。书中对电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性。它描绘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如何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凭借着智慧和毅力,一点点揭开电的神秘面纱。从伏特电池的诞生,到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再到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每一个章节都像一部精彩的传记,让我看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此外,这本书对电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也颇具前瞻性,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展望未来,让我对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书中穿插的对一些哲学和伦理问题的探讨,也让我跳出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去审视电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优秀科普读物,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电”这个看似寻常,实则无比伟大的力量。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觉得科普书要么太浅显,要么太晦涩,很难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好奇心,又不会让我感到枯燥乏味的。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神奇的电》,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科普读物那样按照时间线或者理论体系来展开,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跳跃和充满故事性的方式。它会从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点切入,比如先讲一段关于静电的小故事,然后突然跳转到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再穿插一些关于电的伦理和哲学思考。这种“打乱顺序”的讲述方式反而让我更加好奇,总想知道下一个章节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也别出心裁,比如它用“信息的传递”来类比电流,将电路比作“信息高速公路”,这种类比非常贴切,让我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电的作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电的未来”的展望部分,它探讨了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前沿话题,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电的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科学,如何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一直对电这个话题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有点抽象和遥不可及。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结果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格外易懂。举个例子,书中讲解电流的形成,不是上来就讲什么电子、负电荷,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水流。它把导体比作水管,电子比作水分子,电压比作水压,瞬间就茅塞顿开。然后,它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电的产生,从摩擦起电到发电机原理,每一个环节都讲得清晰透彻,让我这个理工科小白也能轻松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介绍了电的各种应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灯、电器,到更高级的通信、医疗设备,甚至航天科技,都离不开电。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电,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和神奇的奥秘。这本书的图文并茂也是一大亮点,每一页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美观,更能有效地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闪电的章节,那些震撼的画面和对闪电成因的解释,让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总的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满意的一本科普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我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学习物理,对于电学这部分内容一直感到有些吃力。老师推荐了这本《神奇的电》,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没想到,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长辈或者朋友在和我分享有趣的故事。书中并没有直接给我灌输公式和定理,而是先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摸门把手会“触电”,为什么手机需要充电,为什么电视机能显示图像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例子,慢慢引导我思考电的本质和规律。当我读到关于电的发现史时,更是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它讲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和认识电的,中间经历的无数次实验、失败和灵感的碰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伟大。尤其是那些早期电学先驱的故事,比如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特斯拉关于交流电的伟大贡献,都让我热血沸腾。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质疑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让我掌握了电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后再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我相信我会更加自信地去面对。
评分我是一位母亲,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热爱科学,从小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我一直在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科普读物。偶然间看到这本书,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满28包邮 爱上科学要知道的科普经典:神奇的电》。我买回来后,特意先自己看了一遍,结果发现这本书真的太适合孩子了!它的语言非常简洁明了,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用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来解释电的奥秘。比如,书中讲到电的发生,会用打雷闪电、摩擦毛皮等孩子熟悉的现象来引入,让他们觉得电就在身边,并不神秘。然后,它会慢慢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电子的流动。而且,书中还有很多互动性的设计,比如一些小实验,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操作,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电的危险与安全”的章节,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告诉孩子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如何保护自己,这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非常重要。这本书不仅能增长孩子的科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安全意识。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推荐给了我孩子的朋友们的家长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