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危机透视(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定价:29.80元
作者:王俊峰,钟震,蔡晓谦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22079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透视金融迷局,解析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战争。在世界经济的轮回之旅中,寻找改变世界的力量。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是一种“轮回”。这次,华尔街的灾难将我们拉入了经济衰退的深渊。百废待兴之际,经济重建者定要追问,世纪金融危机缘何而起?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又将主导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从17世纪的荷兰到21世纪的美国,就让我们追随次贷危机的前世今生,顺藤摸瓜地对这些背后的故事逐一进行分析和厘清,在经济世界的“轮回”中拨云见日吧。
内容提要
2008年9月,肇始于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次级*市场崩盘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全球危机。美国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房贷巨头难逃厄运,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经历了股市暴跌、银行破产、企业裁员等经济震荡。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迫使各国在时间采取措施,且奇招频出,如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天量的金融救助资金。如今,事态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谁也不知道危机什么时候能够过去。
百废待兴之际,经济重建者定要追问,世纪金融危机缘何而起?危机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又将主导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本书以事实为依据,记录次贷危机自始至今发生的一幕幕震撼的场景,以及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以理论为支撑,分析次贷危机发生的成因,梳理历史脉路,洞悉次贷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资本阴谋;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提出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难题的解决方法。
目录
前 言
章 华尔街的'滑铁卢'
本章导读
投资银行:华尔街的'宠儿'
贝尔斯登:个倒下的巨头
雷曼兄弟:华尔街的'弃儿'
美林:活下来的选择
高盛大摩:华尔街的'终结者'
华尔街商业模式再思考
第二章 株连九族
本章导读
'两房':认祖归宗
AIG:保险巨擘难逃宿命
底特律的呐喊:拯救汽车业
第三章 蝶翼狂澜
本章导读
西欧各国应接不暇
东欧各国在劫难逃
亚洲国家的梦魇
第四章 也疯狂
本章导读
美国救火忙不停
华尔街风波
全球联合
第五章 祸起次级债
本章导读
次级市场酝酿危机
次贷危机'华尔街制造'
次贷风波'通俗演义'版
第六章 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
本章导读
美国的'新经济'时代
互联网泡沫破裂引发新泡沫
房地产泡沫破灭引爆次贷危机
第七章 真相谜团
本章导读
金融创新:'赢者的诅咒'
对冲基金:嗜血的'野蛮人'
颠覆规则的全球化之殇
第八章 拨云见日
本章导读
货币的巨大'魔力'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金融危机与货币制度
第九章 美元'绑架'世界
本章导读
'美国梦'的召唤
虚拟经济的'人间仙境'
资本与'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的司令部
欺与掠夺
美元危机与真相
第十章 重温'经典'之'罪与罚'
本章导读
疯狂的热情:16世纪郁金香之谜
难以忘却的伤痛:1929年大萧条
恐慌四溢:1987年黑色星期一
全面溃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第十一章 新维度:俯瞰金融危机
本章导读
谁影响了经济周期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重建国际货币新秩序
大国之间的博弈迷局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王俊峰,管理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1988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1993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博士学位。在其博士论文中,早提出了国家“绿色GDP”概念和国家能源、经
文摘
序言
评价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脑子里像被洗礼了一样,之前对金融危机的很多模糊概念,一下子清晰了许多。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层层剥茧,将复杂的金融机制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各种金融衍生品和风险传导机制的分析,简直就像是在拆解一个精密的定时炸弹,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会引爆。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迹可循,不再是单纯的“意外”,而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必然。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危机根源时,不回避那些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和人性弱点,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反思意义。虽然有时候读到一些概念会稍微有些吃力,需要反复琢磨,但这种挑战也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感觉自己智商也在跟着提升。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不像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现场感。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带领我们一步步地追踪金融危机的蛛丝马迹,揭开那些隐藏在繁复数字背后的真相。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深入刻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决策,都可能成为影响金融市场走向的“蝴蝶效应”。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书中关于“透视”的理念,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分析过去的危机,更是在为我们提供一种看穿未来风险的“火眼金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潜在的危险信号。这本书让我觉得,金融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力量感,深邃的蓝色背景,几个若隐若现的图表线条,仿佛预示着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不是那种轻松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仔细揣摩才能领略其中精髓的著作。书名“危机透视”,就已经足够吸引人,更何况后面还有“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这样的副标题,让人立刻联想到2008年的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我对金融领域的了解不算特别深厚,但经历过那场风暴,也多少能体会到金融市场波诡云谲的威力。这本书,我想,能够提供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深入的视角,帮助我理解危机是如何萌发、如何扩散、又如何最终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一些关于危机应对的线索,或者至少,能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学术的严谨和专业的保证,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充满信心。
评分评价三: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对金融市场的敬畏之心由来已久,而2008年的金融海啸更是让我意识到,我们个体在巨大的金融体系面前是多么渺小。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知己知彼”的需求。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它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动荡,更可能涉及货币政策、监管失灵、全球经济格局等诸多复杂因素。我对书中关于“三部曲”的构想很感兴趣,这意味着作者可能对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分析,以及它们是如何应对和从中恢复的。这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我们身处其中的、充满挑战的金融世界。
评分评价五: 坦白说,最初吸引我的是“金融海啸”这个词,它自带一种史诗般的震撼感。但拿到书仔细翻阅后,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堂关于风险管理和经济韧性的必修课。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三部曲”概念,预示着对危机有着全方位的审视,从萌芽到爆发,再到善后,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我特别想知道,在资本逐利、信息不对称、监管滞后这些永恒的矛盾下,金融体系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走向失衡的。这本书的分析,我想,一定能够帮助我理解金融市场内在的脆弱性,以及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外部冲击时,个体和集体如何构建起更强的防御体系。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背景,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充满期待,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本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作,为我们理解和应对未来的金融挑战提供宝贵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