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痛仰乐队:我们还会在一起漫步
定价:48.00元
作者:痛仰乐队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354938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成立于1999年的痛仰乐队是目前中国摇滚音乐界具代表性的一支乐队。他们在热爱摇滚乐的乐迷心中拥有高人气和影响力,他们是在众多大型音乐节压轴出场的*摇滚乐队。
痛仰乐队的这一著作,是由摇滚乐队乐手撰写,将自己的经历和音乐理念用文字故事的形式出版的图书作品。
乐队成员高虎、张静、大伟和宋捷,讲以自己各自的视角讲述他们走上音乐道路,追求摇滚梦想过程中,痛苦与快乐相互交织的精彩故事,书中的很多故事是几位作者完整向大众讲述,同时,作者借自己的故事也表达了他们对摇滚精神的内心解读,内容极为难得一见。
内容提要
本书由痛仰乐队的创始成员、主唱高虎,现任吉他手宋捷,贝斯手张静,鼓手大伟共同创作。以乐队成员的个人视角,讲述了他们各自在成长历程中如何爱上音乐,继而走上音乐道路的曲折历程。高虎等几位乐队成员的经历是那一代中国摇滚音乐人经历的缩影,所以,我们在书中可以了解到经历过迷笛音乐学校、树村、霍营等摇滚音乐人聚集地人们的生活侧影。痛仰乐队成立后,乐队曾经历过相当长时间的艰苦打拼,每个人几乎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生活的艰辛和周遭人的质疑。然而,痛仰乐队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击败,为了自己心中“痛苦的信仰”执着前行。痛仰乐队坚持全国巡演长达十年以上,在歌迷的支持下,他们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音乐,没有停止用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摇滚精神。高虎借尼采的话说:“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场错误。”那么,若没有痛仰乐队,对中国的摇滚歌迷也将是一种莫大的缺憾。通过本书中各位乐队成员所写的故事,我们将看到,痛仰乐队以及乐队几位音乐人成长历程中经历了怎样一场精彩缤纷的冒险之旅。
目录
作者介绍
成立于1999年的痛仰乐队(Miserable Faith)是当下中国享有高声誉的摇滚乐队之一。组队至今发行专辑及EP共六张,参加各类专场、音乐节演出数百场,获得了覆盖不同年龄层和身份属性的庞大乐迷群。他们从未离开中国摇滚线,也是其中少有的始终保持旺盛创作精力并成功实现转型的摇滚劲旅。2015年,痛仰签约中国大的独立音乐公司摩登天空,在音乐改变世界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未来的企图和野心痛仰乐队从来没有改变,现在的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前奏。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只是出于一种对痛仰音乐的喜爱,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然而,它所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痛仰乐队的成长历程。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充满了诗意的叙述,将乐队成员的生活点滴,创作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瞬间”的捕捉,比如一次即兴的排练,一次深夜的畅谈,一次在路途中的偶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却串联起了乐队一路走来的轨迹,勾勒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它让我看到了,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团体,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无数次的磨合,无数次的坚持堆叠而成。书中关于他们早期音乐创作的描述,让我对“原创”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在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独立思考,坚持探索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的精神,让我感到无比振奋。它也让我反思,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份宁静,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淡淡的忧郁和坚韧交织在一起的色调,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些青春迷惘却又充满力量的日子。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熟悉的笔触,那些关于音乐、关于生活、关于成长的片段,扑面而来,就像多年前第一次听到痛仰的歌一样,瞬间击中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不是一个常常写书评的人,但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把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它不像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对话的对象是我自己,也是那个曾经的痛仰。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些他们早期演出的场景,那些简陋的舞台,却承载着最原始的热情和呐喊,那种纯粹的能量,在现在的音乐圈里已经很难寻觅了。读到这些,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去看痛仰演出的情景,那种万人合唱的震撼,那种汗水与激情的交融,至今想来依旧热血沸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一路走来的不易,看到了他们对音乐的坚持,也看到了他们对于理想的执着。这种执着,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上,更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上。他们没有随波逐流,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风格,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在社会中摸索前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尤其让我感动。例如,他们对某个歌词的反复打磨,对某个旋律的精益求精,这些都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我一直相信,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这本书让我窥见了这背后的冰山一角,也让我更加敬佩他们的才华和毅力。它让我明白,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表达,一种呐喊,一种连接。痛仰的歌,就是这样一种连接,连接着无数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灵魂。
评分初次拿起这本书,并非抱着某种明确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的好奇,就像我常常会在唱片店里随意翻阅一张不熟悉的专辑封面一样。然而,这本书,它以一种近乎朴实无华的方式,缓缓展开,却逐渐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像那些精心包装、卖弄技巧的“成功学”书籍,而是像一位老友,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惊讶于作者(或者说,是记录者)捕捉到的一些细微的情感和思考,那些关于乐队成员之间微妙的互动,关于创作过程中灵感的闪现与挣扎,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瞬间”的描绘,比如一次即兴的排练,一次意外的邂逅,一次深夜的畅谈。这些看似琐碎的片段,却串联起了乐队一路走来的轨迹,勾勒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团体,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由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无数次的磨合,无数次的坚持堆叠而成。我看到了他们面对挫折时的迷茫,看到了他们克服困难时的勇气,更看到了他们对于音乐永不熄灭的热情。这种热情,不是为了名利,而是源自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是他们生命中最本质的一部分。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拔高和神化任何人,而是用一种平视的视角,去展现他们的成长和蜕变。这种真实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它让我觉得,原来,那些我们仰望的音乐人,也曾和我们一样,有过同样的困惑,同样的挣扎,同样的喜悦。而正是这份真实,让他们的音乐,以及这本书,拥有了更加打动人心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仿佛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被缓缓推开,露出了窗外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我不是一个容易被煽情所打动的人,但这本书,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痛仰乐队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那些“瞬间”的捕捉,比如一次排练中的灵感迸发,一次演出后的疲惫与满足,一次成员间的默默支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构成了乐队生命中最真实的脉络。它让我看到了,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团体,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无数次的磨合,无数次的坚持堆叠而成。书中关于他们早期音乐创作的描述,让我对“原创”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在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独立思考,坚持探索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的精神,让我感到无比振奋。它也让我反思,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份宁静,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本书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但它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关于音乐,关于生活,关于生命本身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仿佛是一段久远的旋律,在心底悄然回响,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坚韧的力量。我并非一个音乐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始终认为,伟大的音乐,能够超越语言的界限,直击人心。痛仰的音乐,正是这样一种存在。而这本书,则将这种存在,以一种更加具象,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它让我看到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感,怎样的思考。我喜欢书中对于乐队成员之间关系的描绘,那种既是战友又是亲人的羁绊,那种在音乐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历程。它让我明白,一个乐队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在于成员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配合。书中对一些创作细节的描述,也让我大开眼界。那种对歌词的反复打磨,对旋律的精益求精,都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创作出来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感动。感动于他们一路走来的不易,感动于他们对音乐的纯粹,更感动于他们用音乐所传递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守。
评分这本书,它如同一首未曾谱写的诗,在字里行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不屈的生命力。我不是一个沉迷于追星的人,但痛仰乐队的音乐,却是我青春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则用一种近乎写实的笔触,将那些曾经熟悉的旋律,那些曾经热血的呐喊,以一种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乐队成员之间那种微妙关系的刻画,那种既是队友又是朋友的羁绊,那种在创作过程中既有分歧又相互理解的过程,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富有张力。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团体,并非孤军奋战,而是由一群拥有共同理想的人,在相互扶持中成长。书中对一些创作细节的描绘,也让我大开眼界。那种对歌词的反复推敲,对旋律的反复打磨,都展现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创作出来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感动。感动于他们一路走来的不易,感动于他们对音乐的纯粹,更感动于他们用音乐所传递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守。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深沉的,甚至是略带伤感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痛仰乐队的书,更像是一面照进我内心深处的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书中那些关于青春的迷惘,关于理想的追逐,关于现实的无奈,都像旧日的潮水般涌来,拍打着我的心岸。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他们早年经历的描述,那种在简陋场地里演出的场景,那种用最原始的设备敲打出最纯粹声音的执着,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音乐力量。那时候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是为了生存,为了呐喊,为了寻找同类。这种力量,在如今这个充斥着流量和泡沫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物质和效率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些关于内心的声音,关于精神的滋养,关于对世界的温柔关怀。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它却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喜欢书中那种略带忧郁的笔调,它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如意,而是用一种平静而坚韧的姿态去面对。这种态度,也是痛仰乐队的音乐一直以来所传达的。他们的歌曲,总能在最黑暗的时刻,给人带来一丝光亮,一种力量。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感动。感动于他们一路走来的不易,感动于他们对音乐的纯粹,更感动于他们用音乐所传递的那份人文关怀。
评分这本书,它像是一面古老的钟,敲响了心底深处的某个角落,唤醒了我曾经遗忘的许多情感。我不是一个轻易被打动的人,但痛仰的音乐,却始终在我生命中扮演着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角色。而这本书,则将这种角色,以一种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它并非那种刻意营造的“成功故事”,而是用一种坦诚而略带伤感的笔触,勾勒出了乐队成员的内心世界。我喜欢书中对于那些“灰色地带”的描绘,比如创作中的迷茫,比如与外界的误解,比如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它让我看到了,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团体,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同样会经历挫折,经历痛苦,但正是这份不屈的意志,让他们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书中关于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也让我深受启发。那种对音乐的纯粹追求,那种不为外界所动的坚持,都让我看到了艺术家应有的品质。它也让我反思,在如今这个充斥着浮躁和功利的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一份初心,去坚持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感动。感动于他们一路走来的不易,感动于他们对音乐的纯粹,更感动于他们用音乐所传递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守。
评分很难用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来定义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甚至有些痛苦的自我梳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预设任何观点,只是纯粹地被它的名字吸引,那种“我们还会在一起漫步”的承诺,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温暖和力量。书中的叙述,并非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一种诗意的散文感。它捕捉到了乐队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音乐之间的那种微妙而深刻的羁绊。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创作细节的描绘所打动,那些反复打磨的歌词,那些推敲不定的旋律,都展现了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这种追求,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更深刻地触及听者的灵魂。读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沉淀。它让我明白,伟大的艺术品,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自我否定所铸就的。这本书并没有掩饰乐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反而用一种坦诚的态度去呈现。这种坦诚,反而让我觉得更加敬佩。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那些我们仰望的艺术家,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同样会经历迷茫,经历痛苦,但正是这份不屈的意志,让他们最终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这本书,它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有些微涩,但回甘却绵长而醇厚。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但痛仰的音乐,在我青春的某个重要阶段,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有一种想要重新连接过去,重新审视那些曾经陪伴我走过青葱岁月的旋律的冲动。书中对于乐队成员个性特征的描绘,我感觉非常到位。那种既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那种在创作中既有分歧又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富有戏剧性。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乐队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在于成员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那种共同成长的历程。我喜欢书中对于那些“不被看见”的细节的关注,比如乐队在巡演途中遭遇的各种状况,比如他们在某个城市短暂逗留的感受。这些细微之处,反而更能勾勒出他们真实的生活轨迹,以及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它让我明白,艺术家的生活,并非总是光鲜亮丽,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艰辛。而正是这份坚韧,让他们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音乐的热爱,也让我对那些默默付出的音乐人,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乐队的书,更是一份关于坚持,关于梦想,关于生命力的写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