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传统服饰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9787561550267 厦门大学出版社

闽台传统服饰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9787561550267 厦门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和立勇,郑甸 著
图书标签:
  • 闽台文化
  • 传统服饰
  • 服饰文化
  • 民俗学
  • 文化遗产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地域文化
  • 海峡两岸
  • 文化研究
  • 服饰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50267
商品编码:298717876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闽台传统服饰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定价:48.00元

作者:和立勇,郑甸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1550267

字数:320000

页码:2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了解闽台服饰文化中传统的意蕴,是探究闽南与台湾人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促进两岸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项目的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一纵一横,五个关键点”展开。一纵:即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统领全文,贯穿始终;这条线索的调查以文献查阅为主,大量搜集地方志的资料,并且需要对中国传统历史服饰的有关专门章节研究进行专题阅读与探究,做出纵向比较;一横: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按照男女服装制式、制作材质、制作工艺、饰物饰品、年节特殊服饰等几方面,展开文献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与走访福建省内及台湾各地方博物馆的服饰藏品相结合,做出横向比较; 五个关键点:福建传统民间服饰、客家服饰、畲族服饰、海洋服饰(惠安女服饰、妈祖服饰、蟳埔女服饰)、台湾服饰(民间服饰、原居民服饰)。此部分均需在大量实地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开展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闽台传统服饰文化:历史、传承与活化 一、服饰的文化意涵:穿在身上的历史与社会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文化之一,远不止是遮体御寒的功能性需求。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符号系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社会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地域特色。从材质的选择、色彩的搭配、款式的演变,到纹饰的寓意、工艺的精湛,无不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等级制度、宗教信仰、民族认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中华文明的广袤版图中,闽台地区(福建与台湾)拥有其独特而悠久的服饰文化传统。这片被海洋环抱的土地,在历史长河中既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迁徙史,形成了兼具南北交融、岛陆互通的鲜明特色。闽台传统服饰,不仅是物质的呈现,更是活态的历史,是先民们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二、闽台地区服饰文化的发展脉络 闽台地区服饰文化的演变,可以追溯至汉代。早期,福建的服饰风格更多地受到中原王朝服饰制度的影响,例如汉、唐时期的样式。然而,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闽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服饰风格,如唐装、宋装的改良与本地化。 到了明清时期,闽台地区的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更为多元和繁荣的阶段。大量的闽南移民迁往台湾,将他们的服饰文化带到了这片新土地。同时,原住民文化的影响也逐渐融入其中,使得台湾的服饰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这一时期,闽台地区的服饰在剪裁、色彩、纹饰等方面都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福建沿海地区的服饰常采用色彩明快、图案生动的纹饰,寓意吉祥如意;而内陆地区的服饰则可能更为朴实,注重实用性。台湾的服饰则更为多元,既有汉族传统服饰的影子,也吸收了原住民的元素,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款式和装饰手法。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闽台地区的传统服饰也经历了冲击与融合。西式服装的传入,对传统服饰的普及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许多传统服饰的元素,如刺绣、盘扣、特定的廓形等,仍然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或者在特定场合(如节日庆典、婚庆、戏曲表演等)得以传承和复兴。 三、闽台传统服饰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闽台传统服饰的地域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 材质与工艺: 福建地区气候湿热,丝绸、苎麻、棉布等天然材质是主要的服装材料。精湛的手工技艺,如刺绣(包括苏绣、粤绣的变体,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绣法)、缂丝、剪纸、贴布绣等,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的装饰,形成华美而不失精致的视觉效果。台湾地区在早期也多采用本地种植的棉麻,后期受贸易影响,丝绸等材料也逐渐普及。 色彩与纹饰: 闽台传统服饰的色彩多以素雅为主,但也善于运用撞色和对比色来突出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红色、金色常用于喜庆场合,象征吉祥、富贵;蓝色、青色则常用于日常服装,显得沉静、内敛。纹饰是服饰文化最直观的表达之一,闽台地区大量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龙、凤、麒麟、蝙蝠、祥云、花卉(牡丹、梅花、兰花、菊花)、八宝、寿字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 款式与廓形: 闽台地区传统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既有受中原汉族服饰影响的直裾、曲裾、襦裙、袄裙等,也演变出一些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的独特款式。例如,长衫、马褂、筒裙、肚兜等,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衣襟的设计、袖子的宽窄、领口的高低、裙摆的长度等,都各有讲究。裤装的穿着也十分普遍,尤其是劳动者。 服饰与节庆、仪式: 传统服饰在闽台地区的节庆、婚嫁、祭祀等重要仪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新衣,寓意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婚嫁中的凤冠霞帔、龙凤褂,以及丧葬中的素服,都遵循着特定的礼仪规范。这些仪式性的服饰,不仅是个人身份和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家族传承的尊重。 地域差异与融合: 福建省内,闽南、闽北、闽东、闽西等不同地区的服饰在风格、用料、色彩、纹饰上均有差异。例如,闽南地区因受海洋文化影响,服饰色彩可能更为鲜艳,纹饰也常带有海事元素;闽北地区则可能更注重保暖和实用性。台湾地区,虽然以汉族移民服饰为主,但与原住民(如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等)的服饰文化也产生了有趣的融合,体现在部分服饰的装饰图案、色彩搭配或穿着方式上。 四、闽台传统服饰的文化遗产价值 闽台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多方面的: 历史文献价值: 它们是研究闽台地区历史、社会、经济、民俗、审美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通过分析服饰的材质、工艺、款式和纹饰,可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思想观念。 艺术与工艺价值: 闽台传统服饰中的刺绣、印染、编织等工艺,代表着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许多纹饰图案的设计,也体现了古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 民俗与信仰价值: 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民俗信息和民间信仰。特定的纹饰、色彩、款式往往与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以及趋吉避凶的祈愿紧密相连。 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价值: 传统服饰是维系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穿着特定的传统服饰,人们能够感受到与这片土地、与祖辈的联系,强化其文化身份。同时,这些服饰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媒介。 经济与社会价值: 传统服饰的生产和传播,也曾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活动,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和身份地位的体现。 五、传承与活化:让传统服饰焕发新彩 在现代社会,传统服饰面临着工业化生产、文化变迁等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学术研究与保护: 深入的田野调查、文献梳理、实物研究,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对现有实物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类、鉴定和保护,建立数字化的服饰文化数据库,将有助于学术界和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这些宝贵的遗产。 教育与推广: 将传统服饰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讲座、工作坊、展览等形式,向年轻一代普及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创意设计与产业化: 将传统服饰的元素、工艺、纹饰巧妙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是让传统服饰“活”起来的重要途径。这需要设计师与传统工艺传承人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文化交流与展示: 通过举办服饰文化节、时装秀、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闽台两岸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升闽台传统服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数字化与虚拟呈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建模、虚拟现实等,对珍贵的传统服饰进行数字化复原和展示,让更多人能够跨越时空,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闽台传统服饰文化遗产,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历史、艺术与智慧的宝库。对这份宝贵遗产的深入挖掘、悉心保护和创新传承,不仅是对先辈智慧的致敬,更是为了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连接过去与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闽台传统服饰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正值我对福建和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服饰不仅仅是遮体之物,更是承载着一个地域的历史、风俗、社会结构甚至精神信仰的活化石。特别是闽台地区,历史上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服饰上一定也留下了许多共同的印记和各自独特的发展。这本书的题目直接击中了我的关注点,让我非常期待能通过它来深入了解这两地人民在服饰上的智慧和传承。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和专业性让我 immediate 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

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它对于服饰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的深刻剖析。我一直认为,一件衣服的剪裁、颜色、纹样,甚至是佩戴的饰品,都不仅仅是审美的选择,更是时代潮流、社会等级、婚丧嫁娶、节庆习俗的直观体现。这本书没有停留在对服饰本身的简单描述,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读这些服饰在闽台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场合、不同人生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书中对于不同地区汉族、畲族、高山族等族群传统服饰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服饰习俗的独特性,以及在交流融合中形成的某些共性。这种从“形”到“神”的挖掘,让我对闽台传统服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上升到了对地域文化深层肌理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一本关于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其核心价值在于真实性和全面性。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田野记录,无论是对老一辈传承人的访谈,还是对现存服饰实物的细致测量和描述,都充满了科学性和严谨性。图片资料的运用也恰到好处,高清的实物照片,配合手绘的结构图,使得复杂的服饰细节也变得清晰易懂。尤其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和已经很少见的服饰款式,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展示,这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来说,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这本书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建立在对真实文化遗产的深入考察之上。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安排也相当吸引人。它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故事讲述和人物访谈,将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服饰背后的故事”的章节,那些关于新娘出嫁时一定会穿戴的特定服饰,或是过年时家中长辈会为晚辈缝制的带有吉祥寓意的衣裳,都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这些故事让我更能体会到传统服饰在人们生活中的情感寄托和文化意义,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闽台地区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这种将学术研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闽台传统服饰文化的新窗口。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书中展现出的精湛工艺和独特审美所折服。从细致的刺绣针法,到巧妙的染色技艺,再到别具匠心的款式设计,无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饰特征的细致描绘,让我看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魅力。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美丽的服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是精神上的宝藏,承载着家族的荣耀、社会的变迁和民族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祖先智慧的最好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