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定价:28.00元
作者:朱娟娟,傅璇琮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1900607
字数:
页码:16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以山石树木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古雅的艺术风格驰名世界。
目录
章 “浓缩的大自然”
节 趣话盆景
一、何谓盆景
二、盆景的基本组成元素
三、盆景的基本分类
第二节 盆景的起源与演进
一、盆景的起源
二、关于盆景起源的讨论
三、盆景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四、日本及欧美盆景史略
第二章 盆景艺术
节 盆景艺术
一、“活的艺术”
二、盆景艺术审美元素
第二节 盆景鉴赏的审美标准
一、盆景的“势”
二、盆景的“老”
三、盆景的“瘦”
四、盆景的“大”
五、盆景的“难”
六、盆景的“韵”
第三节 盆景艺术特点
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
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
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
四、盆景艺术的个性
五、盆景艺术的自然性
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
第四节 盆景艺术鉴赏及创作原理
一、盆景的艺术鉴赏
二、盆景与艺术文化的联系
三、盆景的创作原理
第三章 中国盆景流派与赏析
节 盆景艺术的主流
一、川派盆景
二、扬派盆景
三、苏派盆景
四、海派盆景
五、岭南派盆景
第二节 盆景艺术的非主流
一、徽派盆景
二、浙派盆景
三、闽派盆景
四、广西盆景
五、京派盆景
第四章 盆景艺术大观园
节 盆景艺术家
一、盆景艺术家协会
二、盆景艺术家
三、盆景艺术家的哲学理想与境界
第二节 盆景园及其盆景展销
一、盆景园
二、盘点各地名园
第三节 盆景展
一、关于盆景展
二、中国唐风盆景展
第五章 盆景制作与艺术常识运用
节 盆景鉴赏
一、竹子盆景创作与欣赏
二、微型盆景制作“四步曲
第二节 石榴盆景制作与养护
一、详谈石榴盆景制作与养护
二、浅谈盆景制作的几个要领
第三节 简易盆景制作
一、金花茶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二、家庭简易蔬菜”盆景“的制作
第四节 品诗意盆景
一、诗意盆景
二、品宫廷盆景藏品佳作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中国盆景中树与盆的关系;树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几的大小,色泽,式样,质地;铺苔,置石,缀草,安放摆件等属于“大章法”的范畴。
中国盆景中景树的根与杆的关系;杆与枝的关系;枝与枝的关系;枝与叶的关系;整树与花果的关系称作“小章法”。昔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米)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中国书画与中国盆景一义相承。
专论“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达了,这两种说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顺盼呼应(多于树作大枝解),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有精气尔后神生。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
……
序言
评价一: 初次翻阅这本书,就被其精美的装帧和内页的排版所吸引。纸张的质感非常好,触感温润,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极高,仿佛能闻到纸墨的清香。更重要的是,内容编排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的入门知识,到进阶的养护技巧,再到不同树种的特色介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让即便是我这样完全没有接触过盆景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和吸收。书中对于各种盆景的形态、造型、意境的解读,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盆景只是简单的修剪和造型,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它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哲学思想。每一株盆景,仿佛都是艺术家手中精心雕琢的生命艺术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作者朱娟娟和傅璇琮的文字功底深厚,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细腻,读来令人心生敬意。书中配以大量的精美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生动诠释,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境”的章节,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盆景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让我深刻体会到盆景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我走进盆景的世界,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领域。
评分评价二: 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它不仅仅是纸张的物理厚度,更是内容上的分量。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关于中国盆景艺术的百科全书,内容详实,涵盖面广,简直能满足所有对盆景感兴趣的读者。从盆景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到各个流派的特色风格,再到不同地域的盆景文化,这本书都做了深入的剖析。我之前对盆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图片和信息,但这本书却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我能够清晰地梳理出盆景艺术的发展脉络。尤其是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大师的盆景作品的赏析,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看到了这些“活着的雕塑”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孕育和成长的。作者对于盆景制作技艺的讲解,也是细致入微,从选材、造型、修剪、蟠扎,到盆器搭配、土壤配制,每一个环节都娓娓道来,仿佛手把手地教学。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盆景意境的营造”这一部分的论述,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诗词歌赋等元素巧妙地融入盆景的解读中,让我深刻理解到,盆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神。这本书的学术性和知识性都非常强,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又非常平易近人,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它让我明白了,欣赏盆景,其实也是在欣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中华国粹”这一概念的深刻诠释。我一直以为盆景只是园艺的一门技术,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它承载了多少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作者在书中,将盆景与中国画、书法、园林艺术、诗词歌赋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盆景艺术背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书中对“意境”的阐述尤为精彩,作者用非常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盆景如何通过造型、姿态,传递出一种超脱凡尘、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我反复阅读了几遍关于“松”和“竹”的盆景章节,作者对这两种植物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盆景中表现其风骨和神韵,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分析。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盆景的技艺,更像是在进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雅士,在庭院中摆弄着一盆盆景,寄情于物,感悟人生。这本书让我对“国粹”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活在当下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简直是顶级的!我是一个非常注重视觉体验的读者,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拍摄,光线、构图、色彩都达到了专业级别,仿佛每一盆盆景都在照片中“活”了过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古树”和“悬崖”盆景的展示,那些历经风霜的枝干,遒劲的造型,以及它们所营造出的那种苍劲、孤寂之感,都让我深深着迷。作者在图片下方进行的详细解读,更是让我如获至宝。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树种和造型,更是深入分析了每一株盆景的“故事”——它的生长环境,它的创作理念,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我常常会盯着一张图片看上半天,然后对照着文字的解读,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盆景,是植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匠人匠心与自然之美的对话。它让我不再觉得盆景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也能触及和感受到的美好事物。我真心觉得,这本书的图片,本身就值回票价了,更何况它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字内容。
评分评价五: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从未想过,一盆小小的盆景,竟然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信息。书中对于盆景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轨迹,以及各个朝代的盆景特点,都有非常细致的考证和描述。我了解到,盆景艺术在中国起源甚早,并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将历史事件、社会背景与盆景艺术的兴衰紧密结合,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宋代和明清时期盆景艺术的章节,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是如何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寄托在一盆盆姿态各异的盆景之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盆景的技术书籍,更是一部了解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百科。它让我意识到,盆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评分评价六: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感染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盆景大师,又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充满温度的语言,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盆景的奇妙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盆景养护”那一章的叙述,作者将枯燥的养护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谈到浇水时,作者将盆土的干湿比作“嘴唇的干渴”,生动地提醒我们要根据植物的实际需求来浇水,而不是机械地遵循所谓的“固定时间表”。在讲解施肥时,作者则用“给植物补充能量”来比喻,强调适时适量的施肥对植物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我之前一直对养护盆景感到头疼,总觉得自己掌握不好“度”,但读了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窍门”,对养护盆景充满了信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在实践中,能够举一反三,真正理解到植物的生长习性,从而更好地照顾它们。
评分评价七: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盆景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我之前只把盆景当作一种观赏植物,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盆景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与人产生情感连接的媒介。书中提到,盆景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耐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归属感。作者通过讲述一些文人雅士与盆景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盆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我常常觉得,每天工作回家,看到客厅里那一盆精心打理的盆景,心情都会豁然开朗。它仿佛是一位沉默的朋友,静静地陪伴着我,分享着我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盆景的关系,让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绿植,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
评分评价八: 这本书在内容上,给我的感觉是“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体现在它对盆景背后文化、哲学、美学的深刻挖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艺层面;“有广度”,体现在它对中国盆景艺术历史、流派、地域特色的全面梳理,仿佛一部盆景艺术的“简史”;“有温度”,则体现在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始终饱含着对盆景艺术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关怀,语言亲切,内容实用,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盆景的生命力”这一部分的论述,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盆景在风雨中顽强生长,在四季中展现不同姿态的生命力,让我深深地被这种坚韧和顽强所打动。它让我明白了,欣赏盆景,其实也是在欣赏一种生命的奇迹,一种在有限的空间里,所展现出来的无限生命力。
评分评价九: 这本书的书写风格极其独特,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乏文学创作的灵动。作者在引用史料、分析理论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信服。而在描述盆景的形态、意境时,则又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得文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我常常会因为一段生动的描述而驻足,反复品味其中的韵味。尤其是在解读一些古老盆景作品时,作者的文字就如同为这些作品注入了灵魂,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信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一棵古老的松树盆景时,用了“饱经风霜,傲然挺立”这样的词语,瞬间就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让我感受到那棵树所经历的沧桑和它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它让我在阅读盆景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汉语文字的无穷魅力。
评分评价十: 这本书是一本能够“启迪心智”的书籍。在我翻阅之前,我对盆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盆景艺术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义。作者在书中,将盆景的造型、意境,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理念相结合,让我看到了盆景艺术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在的和谐与宁静。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盆景的禅意”的章节,作者将盆景的简约、含蓄、隽永之美,与禅宗的“无为”、“空灵”等概念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境界。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美”的定义,它不仅仅是表面的光鲜亮丽,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升华。读这本书,让我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在盆景的宁静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