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第I天初识吉他
吉他的分类
吉他的结构
吉他的细节介绍
装弦
吉他的调弦
琴钮调节
吉他的养护
吉他的清理
2第二天基本乐理学习(一)
音的产生
音白的性质
乐音与噪音
全音和半音
3第三天基本乐理学习(二)
简谱
高音、中音、低音
音的长短
休止符
音符时值图
音的强弱和乐曲的节拍
五线谱
谱号
音符
休止符
音符时值图
变化音级
4第四天认识六线谱
音符
休止符
案例1全音符练习
案例2二分音符练习
案例3四分音符练习
案例4八分音符练习
案例5十六分音符练习
六线谱的记录方法
独奏
分解伴奏
扫弦节奏
认识拍号
小节的定义
小节线
复纵线和终止线
案例12/4拍练习
案例23/4拍练习
案例34/4拍练习(一)
案例44/4拍练习(二)
5第五天基本演奏姿势
站姿
坐姿
6第六天右手基础
认识右手代号与多角度观察持琴
右手各手指负责弹奏的位置
右手拨弦
拨弦方式
右手拨弦位置与音色变化
右手扫弦
右手弹拨同弦换指原则
扫弦方式
7第七天右手拨弦练习(一)
案例12/4拍拨弦练习(一)
案例22/4拍拨弦练习(二)
案例33/4拍拨弦练习
案例44/4拍拨弦练习(一)
案例54/4拍拨弦练习(二)
案例64/4拍拨弦练习(三)
案例74/4拍拨弦练习(四)
案例84/4拍拨弦练习(五)
案例94/4拍拨弦练习(六)
案例104/4拍拨弦练习(七)
8第八天右手拨弦练习(二)
案例12/4拍拨弦练习(一)
案例22/4拍拨弦练习(二)
案例34/4拍拨弦练习(一)
案例44/4拍拨弦练习(二)
案例54/4拍拨弦练习(三)
案例64/4拍拨弦练习(四)
案例74/4拍拨弦练习(五)
案例84/4拍拨弦练习(六)
9第九天右手扫弦练习(一)
案例12/4拍扫弦练习(一)
案例22/4拍扫弦练习(二)
案例32/4拍扫弦练习(三)
案例42/4拍扫弦练习(四)
案例52/4拍扫弦练习(五)
案例62/4拍扫弦练习(六)
10第十天右手扫弦练习(二)
案例14/4拍扫弦练习(一)
案例24/4拍扫弦练习(二)
案例34/4拍扫弦练习(三)
案例44/4拍扫弦练习(四)
案例54/4拍扫弦练习(五)
案例64/4拍扫弦练习(六)
11第十一开拨片的使用
吉他拨片
拨片的拿法
拨片的弹奏位置
12第十二天左手基础
认识左手代号与持琴要领
多角度观察持琴
认识把位
左手不同把位持琴姿势
13第十三天左手按弦练习
案例14/4拍按弦练习(一)
案例24/4拍按弦练习(二)
案例34/4拍按弦练习(三)
案例44/4拍按弦练习(四)
案例54/4拍按弦练习(五)
案例64/4拍按弦练习(六)
案例74/4拍按弦练习(七)
案例84/4拍按弦练习(八)
双手消音技术
左手消音
右手消音
14第十四天认识和弦
和弦
三和弦
三和弦的构成
三和弦的分类
七和弦
七和弦的构成
七和弦的分类
认识吉他常用和弦
认识吉他和弦图
吉他常用和弦弹奏指法
和弦弹奏练习
15第十五天和弦转换
和弦转换的弹奏指法
指型不变移动手指进行转换
不移动手指进行转换
变化指型进行转换
和弦转换练习注意事项
16第十六天和弦转换练习
案例1 C和弦转D和弦
案例2C和弦转G和弦
案例3C和弦转Am和弦
案例4F和弦转C和弦
案例5F和弦转G和弦
案例6F和弦转Am和弦
17第十七开基本弹奏技法
颤音奏法
泛音奏法
滑音奏法
推弦奏法
击弦与勾弦奏法
18第十八天C大调
C大调
19第十九天C大调单阶练习
案例C大调音阶练习
20第二十天C大调和弦练习
案例1 C大调和弦练习(一)
案例2C大调和弦练习(二)
案例3C大调和弦练习(三)
案例4C大调和弦练习(四)
21第二十1天a小调
a小调
22第二十二开a小调音阶练习
案例1 a小调音阶练习(一)
案例2a小调音阶练习(二)
23第二十三天a小调和弦练习
案例1 a小调和弦练习(一)
案例2a小调和弦练习(二)
案例3a小调和弦练习(三)
案例4a小调和弦练习(四)
24第二十四天G大调与e小调
G大调
G大调音阶练习
G大调和弦练习
e小调
e小调音阶练习
e小调和弦练习
25第二十五天F大调与d小调
F大调
F大调音阶练习
F大调和弦练习
d小调
d小调音阶练习
d小调和弦练习
26第二十六天六线谱常用记号
反复记号
滑音记号
颤音记号
震音记号
泛音记号
推弦记号
拨弦记号
27第二十七天歌曲独奏解析
案例1歌曲独奏解析第I首
案例2歌曲独奏解析第二首
28第二十八天歌曲独奏练习
案例1歌曲独奏练习第I首
案例2歌曲独奏练习第二首
案例3歌曲独奏练习第三首
29第二十九天歌曲弹唱解析
案例歌曲弹唱解析
30第三十天歌曲弹奏练习
案例1歌曲弹唱练习第I首
案例2歌曲弹唱练习第二首
案例3歌曲弹唱练习第三首
本是吉他自学技法,中把吉他学习的过程划分到30天中,为读者规划好每天练习的内容和进度,从吉他调弦、基本乐理学习,一直学到基本指法,和弦弹奏、歌曲演奏。中清晰的指法图片和谱例,加上简单易懂的讲解,并配有DVD视频教学,让读者学到规范的吉他弹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学会吉他弹唱。
本适合吉他初学者和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音乐培训机构的参考材料。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也是一个槽点。虽然宣传中提到了“在线资源支持”,但当我找到那个配套的网址或二维码时,发现链接指向的似乎是一个非常老旧的网站,上面只有几段模糊不清的音频文件,而且标注的曲目名称和书中的练习曲根本对不上号。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尝试匹配,结果徒劳无功。我特别想听一下书中那些复杂的节奏型应该如何“听起来”,这样我才能模仿和纠正自己的手感,但这些音频资源完全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在如今这个时代,一本自学教材如果缺乏高质量的音视频辅助,那它的“自学”属性就大打折扣了。我拿着书本,对着抽象的节奏符号发呆,想象着它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声音,这种“靠想象力学习”的方式,对我这种需要大量视觉和听觉反馈的学习者来说,效率实在太低了。我宁愿少一些深奥的文字描述,多提供几个清晰的、慢速的、带有节拍器的示范视频,那样对初学者的帮助才算得上是真正的“30日通”。
评分我本以为这本“30日通”的教材会紧密围绕“一个月达成目标”这个核心来设计课程,每章应该对应一周的进度,并设定明确的“阶段性小测验”或成果展示。结果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完全是以乐理知识点为导向的,比如第一部分是“音阶的构成”,第二部分是“调式的初步探讨”,第三部分才是“和弦的分解与组合”。这种编排方式,对于习惯了项目制或时间限制型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我尝试着严格按照目录顺序学习,结果发现,学到第三部分时,我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爬格子”练习都还没练熟。更别提书中提到的一些高级技巧,比如闷音(Mute)的运用,似乎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完全没有提供足够的练习模块去强化这个动作。我期待的是一种像健身计划一样的紧凑感,每天完成一个“动作”,一个月后就能看到明显的“肌肉”(也就是演奏能力)增长,但这本教材更像是一本理论字典,需要你自己去梳理和摘取那些有用的“小点子”,然后自己设计练习方案。
评分我买这本教材的初衷,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弹唱几首我喜欢的流行歌曲,比如那些C调、G调、D调就能搞定的简单曲子。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大图的、步骤分解的和弦按法图谱,最好是彩色的,这样我能对照着自己的手型进行调整。结果,这本书里的图示少得可怜,而且大多是一些黑白线条画,线条画得还特别抽象,我对着图研究了半天,才勉强分辨出哪个手指应该按哪个弦。更让人抓狂的是,它似乎直接跳过了最基础的“单音练习”和“基础节奏型”的巩固阶段,上来就要求你尝试复杂的分解和弦。节奏方面,它提供的那些五线谱和六线谱混用的记谱方式,对我这个刚接触乐理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书。我试着按照它给出的第一个练习曲目去弹,结果就是一团糟,节奏乱飞,和弦衔接僵硬得像机器人。我不得不去网上搜索其他更直观的教学视频,对照着视频里的慢速演示,才能勉强理解书中那些“略过不提”的细节动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基础乐感和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于我这种完全的“小白”,它提供的学习路径太陡峭了,几乎没有缓冲地带,让人信心瞬间跌入谷底。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倒是挺不错的,拿在手里有分量感,看起来很“正版”的样子。然而,内容上的组织结构实在令人费解。它似乎更倾向于用大段的文字来描述音乐概念,而不是用直观的图表或练习来巩固。比如,讲解到关于“扫弦力度与音色变化”时,作者用了将近半页A4纸来分析不同拨片材料的分子结构对声音共振的影响,读起来像是一篇学术论文摘要。我需要的只是“扫弦时手腕要放松,用小臂带动,拨片与琴弦呈45度角”这样简单直接的指令!书中几乎没有提供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曲目清单。比如,我们期待看到“第一周:主攻C、G、Am、F四个和弦的流畅切换,练习四四拍基础扫弦”,但这本书里只有一堆看似高深莫测的乐理章节,然后突然就冒出一个要求你弹奏一首复杂的布鲁斯变奏曲。这种内容安排的跳跃性太大了,让人完全不知道今天的练习目标是什么,学完一章后,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所有知识,但拿起吉他却什么也弹不出来,真是“虚胖”。
评分这本传说中的“30日吉他速成”看着名字就让人心潮澎湃,尤其是我这种被家里那把积灰的木吉他困扰了快一年的“乐盲”。我满怀期待地翻开第一页,希望能立刻找到那种手把手、零基础的入门指引,比如怎样正确地握住琴颈,指尖应该放在哪个品格上才能发出干净的声音。然而,我似乎很快就迷失在了某种更偏向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中。书中似乎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吉他的历史演变,从拨片的发明到不同木材对音色的影响,这些知识固然深邃,但对于一个只想在周末弹唱几首简单民谣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上了大学的音乐理论选修课,晦涩难懂。我最需要的,比如“如何快速换和弦不打品”、“扫弦时手腕放松的秘诀”,这些实操层面的“小窍门”,在这本书里却像是被刻意省略了一样。翻了半天,我还在琢磨A大调和弦的指型图,对那些动辄出现的“泛音”和“复调”概念感到云里雾里,感觉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似乎不是我这种“实用主义者”,更像是未来的音乐学院新生。我甚至一度怀疑,这本书是不是搞错了什么,它更像是一本吉他鉴赏和历史读物,而不是一本“30日速成”的实战手册。我期待的是立竿见影的进步,而不是成为一个行走的吉他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