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看图学攀岩-易思婷基础攀岩教学-(修订版)-易思婷 人民邮电出版社 97871154

BF-看图学攀岩-易思婷基础攀岩教学-(修订版)-易思婷 人民邮电出版社 978711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思婷 著
图书标签:
  • 攀岩
  • 基础教学
  • 易思婷
  • 看图学攀岩
  • 修订版
  • 运动健身
  • 户外运动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97871154
  • 技巧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0327
商品编码:2986723848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看图学攀岩-易思婷基础攀岩教学-(修订版) 作者 易思婷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440327 出版日期 2016-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修订版,详细地介绍了攀岩的历史、类型、关键概念、动作技巧以及装备,基础知识覆盖全面,帮助初学者迅速了解攀岩,掌握入门要领。同时还介绍了大量进阶内容和实用细节,如裂隙攀岩、锚点设置、下撤和攀岩旅行等,给有经验的攀岩者有益的参考,且每个攀岩技巧都有分解图片讲解。书后还附有热身、如何避免运动伤害以及攀岩场地介绍等实用板块。

   作者简介
易思婷(小Po) 易思婷出生于云林县虎尾镇,像大部分的小孩一样,自小就背负了名列 前茅的期望,从北一女中、台大信息系,zui后远赴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州 大学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但她却在取得那一纸可以让家人感到自豪的毕业证书之后,毅然舍弃高薪职位,选择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寻能让她一生热情的梦想。她尝试滑雪、荒野露营、激流泛舟、冰川探险,zui终找到了她与攀登命定的缘分。 小Po 攀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造访过数十个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长路线近百条,并在美国首屈一指的户外领导学校(NOLS)以及其他户外组织(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等)担任攀岩讲师。小Po 目前以车为家,继续她的流浪和攀岩生涯,目标瞄准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梦想——首攀计划。“首攀”指的是攀登从未有人攀过的地方,表示没有经验可参考、也没有记录可依循,为攀岩 届一大挑战。 小Po 目前亦为《台湾山岳杂志》、《户外探索Outside》专栏作家。 简历: 2006 年7~8 月: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参加30 天的冰川攀登课程 2007 年3 月:领队冬攀美国缅因州高峰肯塔登峰 2007 年6 月:攀登北美高峰丹奈利峰 2007 年8 月:登顶技术性山峰大提顿峰 2008 年6 月:取得美国户外领导学校野外讲师资格 2008 年12 月~2009 年1 月:攀登南美高峰阿空加瓜 2009 年2 月:取得美国户外领导学校攀岩讲师资格 2009 年9 月:向导大提顿峰 2011 年9 月:首攀计划得到美国山协(American Alpine Club) 的奖金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区的皇冠峰 2012 年9 月:首攀计划入选欧都纳圆梦奖金,首登四川格聂 山区的技术性山峰喀麦隆神山 2013 年9 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区的技术性山峰大仰天窝峰(此计划受到戈尔户外梦想实现计划的赞助) 2014 年:蒙古国攀登计划得到美国Shipton-Tilman 探险奖金 著 作:《睡在悬崖上的人》 摄影:Dave Anderson 拥有15 年专业摄影经验,尤其擅长捕捉户外风光和人物。其作品曾刊载于各大出版物,包括《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公司杂志》(Inc.Magazine)、《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和《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著有两本户外图书——Expedition Planning(暂译:远征计划,Stackpole Press 出版)和Outdoor Hazards(暂译:户外风险,Falcon Press 出版)。

   目录
CHAPTER1
攀岩综论
002 各界推荐
005 序
014 攀岩的发展
015 攀岩的类型
 1.传统攀登 2.运动攀登 3.抱石
017 本书目的
018 准备攀岩前必须先了解的四个关键
 1.风险与后果 2.主观与客观障碍
3.意外的发生点  4.把自己当作初学者
CHAPTER2
攀岩动作与技巧:岩面攀登篇&综合技巧
026 常见的岩点
 1.支点 2.指洞 3.斜面点 4.点
5.捏点  6.侧拉点 7.反侧拉点
8.倒拉点  9.掌点
030 手与岩点接触的方式
031 脚点与脚法
 1.脚尖踩 2.内侧踩 3.外侧踩
4.贴踩  5.脚跟勾 6.脚尖勾
032 练习脚法
033 锻炼脚法的两个原则
 1.精准度 2.脚尖踩法的延伸
034 岩面攀岩的动作与技巧
034 使用身体的四个原则
 1.骨架和肌肉 2.重心转移
3.身体姿势  4.静态动作和动态动作
036 更多的动作和技巧
 1.高踩 2.后踩 3.下膝法 4.摇旗法
5.外撑法  6.后躺法 7.上撑法 8.会同法
9.交叉法  10.跳跃法 11.脚踏车法
040 后语和建议
 1.记得要呼吸 2.安静的脚法
3.发挥你的创造力  4.大点不就比小点好
5.预想攀岩的流程
CHAPTER3
攀岩动作与技巧:裂隙攀登
044 裂隙攀登的基本技巧
 1.手塞的变化 2.朝天手与朝地手
046 拳头裂隙Fist Crack
047 手指裂隙Finger Crack
048 介于手指裂隙与手掌裂隙之间的技巧
 1.小手 2.叠手指
049 错距裂隙Off-width Cracks
 1.三个常用的下盘功夫
2.三个常见的上盘功夫  3.错距裂隙总语
052 爬烟囱的方式Chimney
053 缠胶布Tape Gloves
056 关于裂隙攀岩的后几句话
 ·练习、练习、练习 ·裂隙攀岩可以很个人,
 不要执着于难度级数 ·脚法是关键
·岩面攀登和裂隙攀登可以互为表里
CHAPTER4
个人装备与绳索
060 个人装备
061 岩鞋
 ·购买岩鞋的四个建议 ·岩鞋的保养和清洁
065 吊带
 ·吊带的基本结构 ·穿着吊带的方式
·怎么选择吊带?  ·什么时候该让吊带退休
068 头盔
 ·选择头盔 ·照顾头盔 ·让头盔退休
069 绳索
 1.静力绳、动力绳 2.单绳、双绳、双子绳
071 使用绳索
 1.顺绳 2.收绳
075 保养绳索
076 让绳索退休
076 其他
CHAPTER5
攀岩绳结
080 攀岩软器材简介
 1.圆的攀岩软器材 2.扁的攀岩软器材
081 绳结基本词汇和基本观念
081 绳结种类
 1.独立绳结 2.套结 3.接绳结
082 绳结词汇
 1.绳圈 2.绳耳 3.绳头 4.活动端或工作端
5.静止端  6.绳尾 7.后备结
084 常用的八种绳结
 1.连接吊带和绳索的八字结
2.连结攀岩装备的绳结
3.架设固定点时连接固定物的绳结
4.连接攀岩绳索的绳结
5.垂降的安全备用结
6.意大利半扣套结Italian Hitch or Munter Hitch
7.绳尾结Stopper Knot
8.将蝴蝶式收绳的绳索背包绑在腰上的平结
 Square Knot

CHAPTER6
保护
096 保护装置简介
098 B.U.S.保护手法
 1.B.Brake.制动 2.U.Under.下置
3.S. Slide.上滑
100 保护者的姿势和位置
100 保护使用上方固定点的攀登者
Top-roped Climber
102 保护先锋者
105 使用Gri-Gri保护
106 沟通信号
CHAPTER7
上方固定点的攀登与设置
110 固定点的基本概念
112 一个简单的固定点
113 固定点的条件(SERENA)
114 简单固定点的SERENA原则
115 先锋攀登设置固定点
116 走到路线上方架设固定点
 1.树木 2.大石 3.天然连接处(或连接面)
122 后的提醒

CHAPTER8
运动攀登
126 装备简介
 1.快扣 2.挂绳棍
127 挂绳于快扣上的注意事项
 ·正扣而不能反扣 ·避免交叉挂绳
128 挂绳的方式
129 将快进耳片中的注意事项
129 先锋过程的六个注意事项
 1.先锋前应顺绳 2.保护者的任务
3.挂绳时的考量  4.主绳和身体的相对位置
5.坠落时的考量  6.先锋到顶之后
135 了解自己的攀登能力

CHAPTER9
如何下撤
139 攀登转下撤,由保护者放回地面
141 攀登转下撤,攀登者自行垂降
143 垂降简述
143 设置垂降该注意的四个事项
 1.找寻中间点 2.抛绳还是不抛绳?
3.绳尾结  4.开始垂降前的准备
146 保护垂降
 ·救火员保护 ·第三只手 ·缠大腿
148 使用意大利半扣套结垂降
148 垂降过程注意事项
149 接绳垂降
149 取回绳子
CHAPTER10
计划攀岩旅行
152 如何使用攀岩指南书
152 路线难度简述
 1.优胜美地十进位系统 2.法式数值系统
154 攀岩路线图简述
154 常见的攀岩路线图符号说明
156 选择户外攀岩地点的四个考虑的要点
 1.气候还是要素 2.岩壁面对的方向
3.路线难度  4.攀登方式
附 录
161 攀岩场地介绍
 1.人工岩场和天然岩场 2.攀岩必须具备的配备
162 如何热身
 1.提高心跳速度 2.扩大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3.低强度的攀岩活动  4.攀岩重头戏 5.放松运动
164 运动伤害
 1.意外伤害 2.过度使用身体带来的伤害
167 在家可以做的训练









   编辑推荐
《户外探险》、《山野》、《户外outside》专业推荐 丁祥华、王二、古古、刘贇卿、何川、康华、黄茂海 联袂推荐 亚洲女攀岩者、畅销书《睡在悬崖上的人》作者易思婷(小Po),手把手教你学攀岩 居高临下、血脉贲张、尽情伸展身体、灵活脑袋…… 攀岩就是这么有趣! 参与攀岩的人数每年都在稳定成长中,不少人见过、听说过,但想体验却不知怎么开始。攀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项活动?它是极限运动吗?是不是很危险?应该怎么入门?要购买哪些装备?体力不好、年纪大的人可以尝试吗? 从基本知识到技巧、绳结、装备添购与下撤,进入攀岩世界你所需要的知识,这本书都涵盖: ★ 什么是攀岩? 常见的攀岩类型可分为三种:一、传统攀登;二、运动攀登;三、抱石,它们差异为何?开始攀岩需要注意的事项又是什么? ★ 攀岩基本技巧 怎么判断岩点?手与岩点又该怎么接触?传统攀岩分为“岩面攀岩“与”裂隙攀登”,它们各需要的是什么技巧?脚法与手法 的训练关键又是什么? ★ 攀岩装备 攀岩需要添购的四大装备:岩鞋、吊带、头盔、绳索,该怎么挑选?如何保养?而在什么时候又该让它们退休? ★ 攀岩绳结 绳结基本词汇有哪些?常用的绳结种类是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适合使用? ★ 保护 保护装置是什么?何谓保护者?B.U.S.保护手法的原则又是什么? ★ 上方固定点攀登 固定点是什么?该如何设置?为何上方固定点攀登是安全的攀登方式? ★ 运动攀登 运动攀登需要的装备有何不同?使用上该注意的事项又是什么?其挂绳、快扣,以及先锋者与保护者的角色各别任务又为何? ★ 如何下撤 上顶之后,该如何垂降到地面?垂降该注意的事项又是什么?垂降与绳子的关系又为何? ★ 计划攀岩 如何使用攀岩指南书?路线难度简述怎么判断?攀岩路线图符号又该怎么看呢?户外攀岩地点如何选择? ★ 攀岩前的建议 攀岩前平日可以加强哪些训练?怎么热身?特别容易受伤的部位为何?该怎么挑选岩场?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攀登者的心智:超越体能的岩壁哲学》 作者: 艾伦·卡尔森 出版社: 寰宇图书 书籍简介: 在令人敬畏的岩壁之上,挑战的不仅仅是肌肉的力量与技巧的精准,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与心智的磨砺。《攀登者的心智:超越体能的岩壁哲学》是一部献给所有攀岩爱好者、探索者以及任何寻求在生活中突破极限的读者的作品。作者艾伦·卡尔森,一位资深的户外运动心理学家和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将他数十年来在岩壁内外积累的智慧与洞察,凝聚成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深入探讨攀岩运动背后隐藏的强大心智力量,并阐释如何将这种力量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 本书并非一本教授基础攀岩技巧的指南,而是聚焦于攀登者在大脑深处所经历的旅程。卡尔森认为,真正的攀登艺术,远非仅仅是肢体的协调与力量的运用,它更关乎于我们如何认知风险,如何管理恐惧,如何保持专注,以及如何在压力下做出最优决策。他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详实的科学研究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揭示了攀登者在面对高耸的岩壁时,其心理状态如何受到环境、自身认知以及过往经历的多重影响。 第一部分:岩壁上的心理战场——恐惧、信任与专注的博弈 在《攀登者的心智》的开篇,卡尔森便将读者引入了攀岩者最直接的心理挑战:恐惧。他并非简单地将恐惧视为需要克服的障碍,而是将其剖析为一种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信号。通过对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和认知反应(如负面联想、灾难化思维)的细致描述,作者引导读者理解恐惧的根源,并学习如何与其共处,而非被其吞噬。他提出,真正的勇者并非没有恐惧,而是能够认知恐惧、管理恐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的选择。 随后,书中深入探讨了“信任”在攀岩中的核心地位。这种信任,首先是对装备的信任,是对绳索、保护点、教练或队友的信任,但更深层次的,是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卡尔森通过一系列心理实验和案例分析,展示了信任如何影响攀登者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和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建立和巩固这种信任。他强调,每一次成功的攀登,都是一次对自身信任的肯定,而每一次失败,也都是一次重新评估和调整信任的机会。 专注力是攀登者必备的素质,也是本书着重剖析的心理技能之一。卡尔森将攀岩时的专注力置于“心流”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解读,解释了在全神贯注于当前动作、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时,攀登者如何能够达到一种超越时间和自我的高效状态。他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训练和提升专注力,包括正念练习、视觉化技术以及如何识别和消除分散注意力的内部和外部干扰。 第二部分:大脑的攀登策略——决策、适应与韧性的炼金术 当体能达到极限时,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卡尔森深入研究了攀登者在压力下的决策过程,探讨了直觉、经验和逻辑推理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他提出了“风险评估模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更准确地判断风险,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最优的行动方案。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在工作中需要快速决策、承担责任的读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变化是攀岩运动的常态,天气、岩壁状况、身体疲劳程度都可能在攀登过程中发生改变。本书强调了“适应性”的重要性,即攀登者如何灵活调整计划,应对突发情况,并从变化中找到新的机会。卡尔森通过剖析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攀登者,揭示了他们是如何训练自己的适应能力,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快速从困境中找到出路。 “心理韧性”是攀登者在面对挫折、失败和伤病时能够重新站起来的关键。书中详细阐述了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包括积极的归因方式、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我修复机制。卡尔森分享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故事,展现了攀登者如何通过一次次的跌倒与爬起,最终实现自我超越。他认为,心理韧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和积极的心态培养出来的。 第三部分:从岩壁到生活——攀登者的智慧在日常中的应用 《攀登者的心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攀岩运动心智层面的深刻洞察,更在于其将这种智慧延展至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卡尔森认为,攀登运动所锻炼出的心智技能,如风险管理、目标设定、过程导向、团队协作、以及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都是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和实现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攀岩中的“计划-执行-评估”循环应用到工作项目管理中;如何利用攀登中的“分解目标”策略来应对复杂的个人挑战;如何借鉴攀登者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技巧来提升职场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将面对恐惧的经验转化为处理日常焦虑的工具。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过程导向”的重要性。在攀岩中,享受攀登过程本身,而非仅仅执着于最终登顶的快感,是达到更高境界的关键。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生活,它鼓励读者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珍视每一个阶段的努力、体验和成长,从而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攀登者的心智:超越体能的岩壁哲学》并非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而是一部集心理学、哲学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深度探索。它将带领读者一起踏上一次智力与心灵的攀登之旅,在那里,每一次的思考都将是新的发现,每一次的领悟都将是新的高度。无论你是否是攀岩爱好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套强大的心智工具,帮助你在人生的“岩壁”上,以更坚定的步伐,攀向属于自己的最高峰。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攀登,是从内心开始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把攀岩描绘成一项只有天赋异禀、体力超群的人才能掌握的运动。相反,它强调的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和不断的练习,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攀岩的乐趣。书中的许多技巧讲解,比如如何用腿部力量来分担手臂的压力,如何通过身体的微调来保持平衡,都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总以为攀岩就是拼命往上爬,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借力打力”的智慧,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协同作战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动态移动”和“静态移动”的对比分析,让我明白在不同的地形和路线下,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这让攀岩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我甚至会把书中的一些练习方法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练习核心力量,尝试改善自己的身体协调性。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攀岩,更是在帮助我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意识,让我对运动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户外运动充满热情但又缺乏专业指导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解答我心中疑问的书籍。而这本《BF-看图学攀岩》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了解攀岩这项运动。从最基础的攀岩装备识别与选择,到如何正确穿戴和使用,书中都给予了详尽的说明。我之前对一些装备的名称和功能一直模糊不清,而这本书用清晰的图示和简洁的文字,让我一下子就弄明白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攀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比如如何克服恐高心理,如何应对疲劳,甚至是如何在遭遇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这些实用的建议,让我觉得自己在面对真实的攀岩环境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循序渐进、逻辑清晰的讲解方式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某些运动教学书,上来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让人云里雾里。这本书从最根本的攀岩理念开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攀岩的哲学,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攀岩不仅仅是“爬上去”。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的心理,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出最实用的建议。比如,关于安全装备的使用,书中的讲解非常详细,从攀岩绳的打结方式到保护器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强调,并且配有图示,让我觉得非常安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阅读路线”这部分内容时,那种细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她会教你如何提前预判路线的走向,如何选择最省力的攀爬路径,甚至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利用岩壁上的细微之处来辅助攀登。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每一次翻页都感觉自己对攀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即将到来的攀岩体验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这本攀岩入门读物,在我眼中,就像是打开了通往未知领域的一扇大门。它所呈现的内容,远超出了我对“攀岩教学”的简单想象。我本以为这仅仅是关于如何握、如何踩的指导,但这本书却更深入地探讨了攀岩的“身体语言”,也就是如何通过身体的微小调整来达到最佳的攀爬效果。书中对“身体对齐”、“核心的运用”以及“足部发力”的讲解,让我对身体的潜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甚至会在阅读时,主动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尝试书中描述的一些基本发力方式,虽然只是在原地,但已经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攀岩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更是脑力、技巧与心理的综合博弈。书中关于“线路阅读”的篇章,教会了我如何观察岩壁,如何预判接下来的动作,这让我在想象中就已经开始了一场精彩的攀岩之旅,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源于它让我看到了攀岩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它所能带来的全面的成长。

评分

一本真正能带我走进攀岩世界的入门指南,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我耳边手把手地教学。我一直对攀岩充满好奇,但又无从下手,总觉得这项运动门槛很高,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本书的内容,从最基础的术语解释,到身体如何协调发力,再到各种握点、踩点的运用,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图示,那些清晰的插画和照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比如如何有效地使用身体的重心,如何让脚成为“第二双手”一样去寻找支撑点,甚至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脚尖发力技巧,都被细致地展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尝试在脑海中模拟这些动作,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一些简单的姿势,感觉自己真的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本书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指导我如何去感受攀岩,如何去建立与岩壁的连接,让我不再对攀岩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尝试的勇气。它让我明白,攀岩并非只有力量的较量,更是一门关于平衡、技巧和策略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