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定价:46.00元
作者:邵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3010447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际法》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全书共17章,系统地论述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新出现的问题。章导论着重论述国际法的概念、发展、主体、渊源、效力根据、与法的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二、三、四章主要讨论国际法上的国家、居民及领土法律制度。第五、六、七、八章分别介绍、论述国际海洋法、航空法、外层空间法和国际环境法。第九章论述联合国和区域组织。第十章全面论述外交和领事豁免及时国际组织的豁免。第十一章介绍和阐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第十二章论述人权的国际保护。第十三章研究条约的缔结、遵守、适用、加入、保留及终止等规则和制度。第十四章阐述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的免除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第十五、十六章分别论述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的方法、制度和集体安全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第十七章论述武装冲突法,内容包括国际人道主义法、战争罪行、前南国际法庭和卢旺达国际法庭,以及新成立的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法内容丰富、复杂,本教材提供基本知识,阐明基本理论,篇幅保持在范围。每章之后列有参考书目,试图为有志进一步学习者提供方便。本书对外语专业、新闻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师生,外交、外事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国际问题研究者,也可能有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导论
节 国际法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法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法的主体
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五节 国际法的编纂
第六节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
第七节 国际法与法的关系
第八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节 国家概说
第二节 国家、及其他实体的承认
第三节 国家的继承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第四节 难民及其法律地位
第四章 国家领土
节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
第四节 国家的边界和边境
第五节 中国的领土和边界
第六节 南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
第五章 国际海洋法
节 国际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及编纂
第二节 内水、领海、毗连区
第三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第五节 公海
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六章 国际航空法
节 航空法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空中航行的法律制度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
第五节 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六节 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
第七章 外层空间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制度
第三节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原则
第四节 外层空间法的新领域和新发展
第五节 中国的航天政策和空间立法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
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法律实践
第九章 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节 国际组织概述
第二节 联合国
第三节 联合国专门机构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十章 外交和领事豁免、国际组织的豁免
节 外交特权和豁免
第二节 领事特权和豁免
第三节 联合国和各专门机构的特权和豁免
第十一章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节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三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二章 人权的国际保护
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人权的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第三节 普遍性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第五节 中国在人权保护问题上的立场和实践
第十三章 条约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与生效
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
第四节 条约的修改、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
第十四章 国家责任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国家责任的免除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形式
第五节 国际罪行问题与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
第六节 程序规则
第十五章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节 概论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确立及其意义
第三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
第四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第五节 联合国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六节 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七节 其他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十六章 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节 概说
第二节 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
第三节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第四节 当代集体安全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第十七章 军备控制与裁军
节 概说
第二节 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内容
第四节 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
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第四节 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第五节 中立
第六节 战争罪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等罪行及其责任
第七节 国际刑事法院
参考书目
版后记
再版说明
作者介绍
邵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国际法研究会会长。其代表性著作有:统编教材《国际法》(合著,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及1995年版)、《中国法学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国际公法学部分)、“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等系列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
文摘
序言
在阅读《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过程中,我尤其被教材中关于国际组织部分的内容所吸引。书中对联合国及其主要机构的介绍,以及对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专业性国际组织的职能和运作机制的分析,都非常详实。我注意到教材特别强调了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们在制定、解释和执行国际法方面的关键作用。例如,关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其在和平解决争端和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的权力边界,教材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引用了相关的案例和理论。此外,书中对于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成员资格、以及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的关系,也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当代国际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总而言之,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国际组织在推动国际法发展和实践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时,我确实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法学殿堂的学生,国际法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教材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传递出一种学术的庄重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在翻阅目录时,我注意到章节的划分相当细致,从国际法的渊源、主体,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再到国际法的主要领域,如海洋法、空间法、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经济法以及国际组织法等,几乎涵盖了国际法学的核心内容。这种全面的结构安排,预示着这本书能够为初学者构建一个扎实而系统的知识框架。特别是一些关于21世纪国际法发展趋势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表明教材并非只是陈旧理论的堆砌,而是紧密联系着当下的国际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我个人对国际人权法部分尤其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概念和重要条约,并结合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人权保障在国际层面上的实践。
评分我尝试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本《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特别是其在阐述国际法基本原则时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和前瞻性。书中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等传统原则的论述,清晰地勾勒出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材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原则在21世纪新挑战下的发展和演变。例如,在讨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时,书中对“武力威胁”的界定、对“安理会授权”的解读,以及对“人道主义干预”等新兴议题的讨论,都展现了教材的现实关怀和理论创新。此外,书中对于“国际法的效力问题”的探讨,也颇具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层面,而是从国际政治、国家利益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国际法在现实国际关系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制约。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我能够更辩证地看待国际法的实际作用,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
评分坦白讲,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对《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评价,更多是从其理论深度和现实关照的结合度来衡量的。我曾仔细研究了书中关于国家责任的章节,发现其对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事由以及法律后果的阐述,既遵循了国际法学界的普遍共识,又融入了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发展和实践。特别是对于国家因国际不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教材在理论上做了详细的梳理,并且引用了“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的一些经典判例,例如“凯尔肯岛案”和“科孚海峡案”,通过这些判例来具象化抽象的法律原则。这对于理解国际法条约的解释和适用,以及如何通过司法判决来填补法律空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也注意到书中对国际法院的职能和管辖权有专门的介绍,这一点对于理解国际司法在解决国家间争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教材在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指导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评分阅读这本《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既有挑战又充满启发的学术探索。我特别欣赏教材在阐述一些抽象概念时的细致之处。例如,在讲解国际法渊源时,书中不仅仅罗列了条约、习惯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等,还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形成过程、法律效力以及在实践中的适用。对于习惯国际法的形成,教材详细介绍了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这两个要素,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比如联合国大会决议在习惯国际法形成中的作用,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一复杂的过程。此外,教材在处理国家管辖权与国家主权豁免之间的关系时,也展现出了相当的深度。通过对不同学说的梳理和案例的分析,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演变及其在现代国际社会中的局限性。尽管部分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咀嚼,但正是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国际法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也为我进一步学习更高级别的国际法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