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原理及应用(第4版) |
| 作者/主编: | 蔡志楷,梁家辉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118111538 |
| 出版年份: | 2017年3月 |
| 版次: | 第4版 |
| 总页数: | 324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98元 |
| 实际重量: | 0.558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原理及应用(第4版)》全面介绍了上常见的3D打印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详细说明了各种3D打印技术的工艺流程及特点,并阐述了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后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工业、文化创意以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作者:(新加坡)蔡志楷(Chee Kai Chua) (新加坡)梁家辉(Kah Fai Leong) 译者:陈继民 陈晓佳
第1章概述
1.1增材制造的发展
1.2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
1.2.1输入
1.2.2方法
1.2.3材料
1.2.4应用
1.3增材制造的分类
1.3.1液态材料
1.3.2固态材料
1.3.3粉末材料
1.4增材制造的优点
1.4.1直接优点
1.4.2间接优点
1.5增材制造的相关标准
1.6常用术语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增材制造的过程链
2.1基本制造过程
2.2工艺链
2.33D建模
2.4数据转换及传输
2.5检测及准备
2.6打印
2.7后期处理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液态基材的增材制造
3.13DSystems公司的立体光刻设备(SLA)
3.1.1公司简介
3.1.2公司产品
3.1.3制造过程
3.1.4制造原理
3.1.5优点与缺点
3.1.6应用
3.1.7举例
3.1.8研究与发展
3.2Stratasys公司的PolyJet设备
3.2.1公司简介
3.2.2打印制造过程
3.2.3制造原理
3.2.4优点与缺点
3.2.5应用
3.2.6举例
3.2.7研究与发展
3.33DSystems公司的多点喷射打印(MJP)
3.3.1简介
3.3.2公司产品
3.3.3制造过程
3.3.4制造原理
3.3.5优点与缺点
3.3.6应用
3.3.7举例
3.3.8研究与发展
3.4EnvisionTEC公司的Perfactory产品
3.4.1公司简介
3.4.2公司产品
3.4.3制造过程
3.4.4制造原理
3.4.5优点与缺点
3.4.6应用
3.4.7研究与发展
3.5CMET公司的固体紫外激光打印机
3.5.1公司简介
3.5.2公司产品
3.5.3打印制造过程
3.5.4制造原理
3.5.5应用
3.5.6研究与发展
3.6EnvisionTEC公司的生物打印机——Bioplotter
3.6.1公司简介
3.6.2公司产品
3.6.3打印制造过程
3.6.4制造原理
3.6.5优点与缺点
3.6.6应用
3.6.7研究与发展
3.7RegenHU公司的3D生物打印机
3.7.1公司简介
3.7.2公司产品
3.7.3制造过程
3.7.4制造原理
3.7.5材料
3.7.6优点与缺点
3.7.7应用
3.7.8研究与发展
3.8快速冷冻成型技术(RFP)
3.8.1公司简介
3.8.2目标
3.8.3打印制造过程
3.8.4制造原理
3.8.5优点与缺点
3.8.6潜在应用
3.9其他液态基材增材制造
3.9.1双光束激光
3.9.2Cubital公司的固态平台固化(SGC)
3.9.3TeijinSeiki公司的Soliform
3.9.4MeikoRPS公司的增材制造在珠宝行业的应用
3.9.5其他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固态基材的增材制造
4.1Stratasys公司的熔融沉积成型(FDM)
4.1.1公司简介
4.1.2公司产品
4.1.3制造过程
4.1.4制造原理
4.1.5优点及缺点
4.1.6应用
4.1.7举例
4.1.8研究与发展
4.2Solidscape公司的Benchtop
4.2.1公司简介
4.2.2公司产品
4.2.3制造过程
4.2.4制造原理
4.2.5优点与缺点
4.2.6应用
4.2.7举例
4.3Mcor科技公司的选区沉积分层(SDL)
4.3.1公司简介
4.3.2公司产品
4.3.3制造过程
4.3.4制造原理
4.3.5优点与缺点
4.3.6应用
4.3.7举例
4.3.8研究与发展
4.4Cubic科技公司的分层实体制造(LOM)
4.4.1公司简介
4.4.2公司产品
4.4.3制造过程
4.4.4制造原理
4.4.5优点与缺点
4.4.6应用
4.5超声固化(UC)
4.5.1制造原理
4.5.2过程参数
4.5.3应用
4.6其他固体基材的增材制造
4.6.1Solidismension公司的塑料膜叠层(PSL)
4.6.2Kira的纸层压技术(PLT)
4.6.3CAM—LEM公司的CL100
4.6.4Ennex公司的OffsetFabbers
4.6.5约束沉积制造(SDM)
参考文献
习题
……
第5章粉末基材的增材制造
第6章增材制造数据格式
第7章应用与实例
第8章医药和生物工程应用
第9章测试标准及增材制造的未来
附录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原理及应用(第4版)》全面介绍了上常见的3D打印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详细说明了各种3D打印技术的工艺流程及特点,并阐述了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后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工业、文化创意以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原理及应用(第4版)》共分9章。第1章介绍增材制造的发展及相关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增材制造的过程链,从三维建模到产品的后续处理等全套过程。第3章~第5章介绍液态基材增材制造、固态基材增材制造、粉末基材增材制造三大类增材制造工艺,以及各下主流的增材制造技术。第6章介绍增材制造技术所使用的STL文件格式。第7章对增材制造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进行了一定的列举。第8章对增材制造在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的介绍。第9章对增材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原理及应用(第4版)》适合从事机械、航空航天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我一直对新技术的应用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的技术。3D打印和增材制造,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拿到这本书,我最关心的就是它能否清晰地阐述这项技术的核心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我希望书中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3D打印和增材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和影响,例如它如何打破了传统模具的限制,实现了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又如何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这项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绿色制造等方面所带来的变革。例如,是否可以实现本地化生产,减少长途运输的碳排放?是否能够利用回收材料进行打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更深层次的探讨,能够让我对这项技术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技术原理的罗列,而是能够引发我对于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主色调是那种沉稳的蓝色,搭配着略显科技感的银色字体,一看就知道是跟硬核技术相关的。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滑腻腻的印刷纸,而是带着一点点粗糙的纹理,翻阅的时候会有沙沙的声音,这在当下电子书横行的时代,算是一种难得的触感体验了。封底的文字介绍,虽然我事先知道是关于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但还是仔细读了一遍,重点关注了出版社的信息和书号,感觉内容应该会比较权威,毕竟是国防工业出版社出品,他们的图书在专业性上通常是有保障的。我个人的工作涉及一些研发和技术支持,虽然不是直接从事3D打印领域,但对这个技术的发展趋势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总觉得它在未来制造业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时,就立刻产生了兴趣,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封面上的“原理及应用”这几个字,让我对内容的深度有所期待,不希望只是泛泛而谈,而是能深入剖析其技术核心,并结合实际的应用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对读者来说才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来源,国防工业出版社,给了我一个比较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它在内容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我一直认为,技术类书籍,尤其是涉及到前沿技术的,其信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动态,而不是一些过时或者已经被淘汰的理论。在内容上,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不同3D打印技术的对比和分析。例如,基于粉末床熔融(PBF)技术的SLS和DMLS,它们在原理上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在实际应用中,又分别适合哪些场景?或者,光固化(SLA)和数字光处理(DLP)技术,在精度、速度和材料方面又有哪些权衡?这些具体的比较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3D打印在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如何通过3D打印制造轻质高强的结构件,或者在医疗领域,如何实现个性化植入物的定制。这些应用往往代表着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最能体现3D打印的颠覆性力量。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类书籍,不光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足够丰富的实践案例来支撑。这本书的题目就直接点出了“原理及应用”,这让我对它的内容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我设想,它大概会先从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基本概念入手,解释其与传统制造工艺的区别,然后详细介绍各种主流的3D打印技术,比如FDM、SLA、SLS、DMLS等等,深入剖析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只有了解了各种技术的特性,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接着,我期待书中会花费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些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健康,到消费品设计、教育科研等等,越是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展示,越能体现出这项技术的潜力和发展方向。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复杂的零部件是如何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又或者是某项医疗技术的突破是如何得益于增材制造的。这些案例的细节,比如材料选择、工艺参数设置、后处理过程等等,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转化。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专业技术书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的“是什么”和“怎么做”层面,更应该深入探讨“为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本书的题目包含了“原理及应用”,这让我对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底层物理和化学原理,让我能够理解为何这项技术能够实现逐层构建,又为何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打印特性。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项技术在工业转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的探讨。例如,它如何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如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又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一项技术,更能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3D打印和增材制造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
评分作为一个对新兴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经常会主动去了解那些可能改变未来的技术。3D打印和增材制造,无疑是其中之一。我拿到这本书,首先想要了解的是它是否能够系统地介绍这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我希望书中能够回顾3D打印技术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梳理出关键的技术节点和里程碑事件。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比如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其他新兴技术领域如何融合应用,又或者在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医疗等社会议题上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堆砌。此外,对于3D打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也是非常关注的,比如如何利用3D打印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评分拿到一本技术书,我首先会看它的章节划分和目录结构,这决定了我能否快速找到我感兴趣的内容。这本书的题目是“原理及应用”,我希望它的结构能够清晰地将这两大部分分开,但又保持紧密的联系。我期待它能够先从基础原理讲起,循序渐进,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各种应用案例。例如,在讲述某项打印技术原理的时候,能够紧接着就给出该技术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实例。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增材制造”这一概念的阐释,因为它比“3D打印”更加包容,包含的工艺可能更多。我希望书中能够对增材制造的各种工艺类型进行详细的分类和介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例如,是基于熔融的、基于粘结的、还是基于固化的?每种工艺又有哪些代表性的技术?此外,对于不同材料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我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它们各自有哪些特殊的性能要求和打印工艺?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保持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拿到这本书后,最先关注的往往是它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3D打印和增材制造,听起来高大上,但背后涉及的原理可能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比如材料学、物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科普读物,能够把深奥的理论讲得像讲故事一样,让人读起来不觉得枯燥,反而能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增材制造”这个术语,它比“3D打印”更加宽泛,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两者的关系,以及增材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战略意义。如果书中能够加入一些插图、图表甚至是流程图,来直观地展示技术原理和生产过程,那就更好了。想象一下,一个详细的激光熔融过程示意图,或者一个逐层堆叠的打印过程动画(虽然书中不可能有动画,但可以通过连续的图示来模拟),都能极大地帮助读者理解。此外,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性能,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方面,毕竟不同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评分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内容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重要。3D打印和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得非常快,新材料、新工艺、新应用层出不穷。我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它提供的信息是否足够“新鲜”。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近几年才出现或者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应用,比如金属3D打印的最新进展,或者生物3D打印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突破。如果书中仍然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水平,那对于想要了解前沿技术的读者来说,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不同打印技术的性能参数、材料兼容性、精度、速度等方面的详细数据,这些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成熟和适用的关键指标。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与3D打印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生态系统,比如 CAD/CAM 软件、切片软件、打印控制系统,以及不同类型的打印机品牌和型号。了解这些生态系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3D打印的产业链。
评分我是一位对创新技术充满热情的设计师,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3D打印和增材制造,在我看来,是实现复杂设计、个性化定制的绝佳手段。拿到这本书,我最想从中挖掘的是它是否能够为我的设计理念提供新的灵感和技术支持。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3D打印在产品设计、艺术创作、建筑模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重点讲解如何利用3D打印的优势,创造出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几何形状、精细结构或者功能集成。例如,有机仿生设计,或者轻量化拓扑优化结构,这些在设计阶段就充满了挑战,而3D打印则能有效地将设计转化为现实。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打印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应用建议,比如哪种材料适合做高强度的结构件,哪种材料适合做柔软的弹性部件,哪种材料适合用于食品打印或者生物打印。这些信息对我进行材料选择和设计优化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