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500问
定价:88.00元
作者:林凌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13036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职场新生代实用电子技术问答系列》丛书收集了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在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电路问题,还包括工作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新产品研发或产品维护中遇到的大量问题,并进行了解答。本选题主要是有关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电路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具备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电路的全面知识与足够的设计能力决定了测控系统、仪器仪表等任何一个现代化装置与系统的性能甚至成败。
目录
单元 信号处理与变换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信号处理与变换电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
2.如何判断线性与非线性处理或变换电路?(2)
3.如何判断线性电路?(2)
4.正弦波调幅电路的信号输出幅值与信号输入的幅值成正比,它是线性电路吗?(3)
5.常用的信号转换电路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功能?(3)
6.电压比较电路与运算放大电路有什么区别?电压比较器分哪些种类?(3)
7.滤波器和电压比较器有哪些应用?(3)
第二单元 信 号 滤 波
1.常用的滤波方法有哪几种?(6)
2.典型的模拟滤波器有哪些?其响应特性有什么特点?(6)
3.如何理解“前级输出阻抗与后级输入电容构成了一个附加的低通滤波器”?(6)
4.按照通带和阻带的相互位置不同,滤波电路分哪几种?各理想滤波电路的幅频响应
图形是怎样的?(7)
5.设计有源滤波器有哪些方法?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8)
6.滤波器按主要构成元件及适用范围如何分类?(8)
7.巴特沃思滤波器适用于什么场合?它的特点是什么?(8)
8.如何选择滤波电路的有源器件?(8)
9.能否利用带通滤波电路组成带阻滤波电路?(9)
10.三极管放大器中的电容Ce对电路来说有什么作用?(9)
11.测控电路中常用的RC有源滤波电路有哪些?(9)
12.关于滤波器归一化的类比设计方法有哪些依据?(10)
13.滤波器有哪些主要特性指标?(10)
14.有源滤波器的级数如何选择?(10)
15.陷波器的作用及特性有哪些?(11)
16.滤波电路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有源滤波和无源滤波?(11)
17.有源滤波器的阶数是如何定义的?采用高阶滤波器的目的是什么?(11)
18.为什么二阶有源滤波器中的级电容不接地而接到输出端?(11)
19.什么是有源屏蔽驱动电路?应用于何种场合?(11)
20.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1)
21.如何设计一个有源滤波器?(12)
22.模拟滤波器的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12)
23.二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及其关系是什么?(13)
24.如何选择滤波器的阶次?(13)
25.低通滤波的三种常见逼近方法有何不同?(14)
26.为什么开关电容滤波器可以实现高精度滤波特性?(14)
27.为什么说有源滤波器受运放的影响很大?(14)
28.什么叫滤波器的归一化?以低通滤波器为例,怎样用归一化法确定阶数?(14)
29.为什么低通和高通滤波电路组成带通和带阻电路时,前者要用串联而后者要用并联?(15)
30.什么叫做巴特沃思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和贝塞尔滤波器?(15)
31.二阶RC无源低通滤波器(ALF)的性能如何?(15)
32.什么是滤波器的群时延函数?(15)
33.什么是频率补偿?(15)
34.什么是数字滤波?它与模拟滤波相比有哪些优点?(16)
35.如图15所示的开关电容滤波器是如何工作的?(16)
36.说明图16电路是何种滤波器,并简叙其工作原理。(17)
37.在电源滤波电路中(如倒L型滤波电路)并联电容或串联电容起什么作用?(17)
38.巴特沃思滤波器和切比雪夫滤波器各自的特点和适合的使用条件是什么?(17)
39.有源陷波器的双T后接跟随器和电位器有何作用?(17)
40.运算放大器开环增益特性对无限增益多路反馈滤波电路有何影响?(18)
41.具有低噪声、低失真差分放大器的双通道滤波器LTC6605-7的性能如何?(18)
42.当信号和干扰同时存在时,不会发生叠加吗?要如何滤掉干扰?(19)
43.-650kHz连续时间低通滤波器LTC1565-31的性能如何?(19)
44.引脚可配置滤波器/ADC驱动器LTC6601-1与LTC6601-2的性能如何?(20)
45.双通道匹配高频带通/低通滤波器LTC6602的性能如何?(21)
46.双通道、可调低通滤波器LTC6603的性能如何?(23)
47.线性相位8阶低通滤波器LTC1069-7的性能如何?(24)
48.单电源椭圆低通滤波器LTC1069-6的性能如何?(25)
49.低功率8阶渐进式椭圆低通滤波器LTC1069-1的性能如何?(26)
50.时钟可调四通道二阶滤波器单元式部件LTC1068的性能如何?(26)
51.双通道5MHz低通滤波器LT6604-5的性能如何?(27)
52.非常低噪声、差分放大器和20MHz低通滤波器LT6600-20的性能如何?(28)
53.极低噪声高频有源RC滤波器单元式部件LT1568的性能如何?(29)
54.180MHz滤波器单元式部件LT1567的性能如何?(30)
55.低噪声、低失真差分放大器的双通道滤波器LTC6605-14的性能如何?(31)
第三单元 信号线性变换
1.要将4~20mA的直流电流转换为0~10V的直流电压,如何设计转换电路?(34)
2.何实现方波/三角波或正弦波的转换?(34)
3.什么是 /V转换电路?(34)
4.为什么需要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有哪些基本的转换方式?(34)
5.信号变换电路有哪些种类?(34)
6.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变换的区别是什么?(35)
7.对信号线性转换电路有何要求?(35)
8.有源滤波电路与运算电路一样吗?为什么?(35)
9.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有哪些应用?(35)
10.在精密整流电路中运放应怎样接?(36)
11.I/U转换电路为什么会引起振荡?如何用相位补偿来防止振荡?(37)
12.怎样设计实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37)
第四单元 信号运算电路
1.采样/保持电路为什么要使用介质吸附效应小和泄漏电阻大的电容器?(40)
2.低成本、低功耗、真RMS/DC转换器AD8436的性能如何?(40)
3.如图2所示的积分电路中,电阻R有什么作用?(41)
4.如何对微分电路进行改进?(41)
5.电平移位电路是如何工作的?(41)
6.如图5所示的不用二极管整流的波峰检测器是如何工作的?(42)
7.电容微分型倍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3)
8.什么是信号细分电路?有什么应用?(43)
9.相位跟踪细分、幅值跟踪细分和脉冲调宽型幅值跟踪细分电路各有什么优缺点?(44)
10.为什么要采用精密检波电路?(44)
11.积分器输出波形失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有哪些?(44)
12.理想运放组成的实用微分电路中各元器件有什么作用?(44)
13.采样/保持(S/H)电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主要参数有哪些?(44)
14.如何实现运算关系Uo=0.2Ui1-5Ui2 Ui3?(45)
15.采样保持电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46)
16.什么叫峰值运算电路?(46)
17.如图11所示的峰值-谷值检测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6)
18.如果在积分电路输入端有方波,则方波时间起点的变化对积分输出的三角波
有什么影响?在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中有什么影响?(47)
19.如何改进如图12所示的原理性微分电路?(47)
20.如何改进如图14所示的原理性积分电路?(48)
21.精密整流二极管电路原理是什么?(48)
22.对数运算电路的原理是什么?(49)
23.指数运算电路的原理是什么?(51)
24.影响模拟乘法器误差的因素有哪些?(52)
25.乘除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2)
26.乘方和开方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3)
27.采样/保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主要元件参数如何选择?(54)
28.图28所示积分器电路中电阻Rf的作用是什么?(56)
29.什么是积分电路非线性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6)
30.值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6)
31.峰值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7)
32.有效值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7)
33.内部调整的集成电路乘法器AD532的性能如何?(58)
34.集成电路乘法器AD534的性能如何?(59)
35.精密乘法器AD632的性能如何?(59)
36.实时模拟计算单元(ACU)AD538的性能如何?(60)
37.500MHz四象限乘法器AD834的性能如何?(61)
38.10MHz四象限乘法器/除法器AD734的性能如何?(62)
39.低成本模拟乘法器AD633的性能如何?(63)
40.250MHz电压输出四象限乘法器AD835的性能如何?(64)
41.DC至2.0GHz乘法器ADL5391的性能如何?(64)
42.14引脚、超快4ns单电源比较器AD8611/AD8612的性能如何?(65)
43.单电源TTL/CMOS比较器ADCMP609的性能如何?(65)
44.轨到轨单电源LVDS比较器AD8465的性能如何?(66)
45.快速单电源TTL/CMOS比较器AD8468的性能如何?(66)
46.宽范围电流监控器ADL5317的性能如何?(67)
47.真均方根直流转换器ICAD536A的性能如何?(68)
48.低电平真均方根直流转换器AD636的性能如何?(69)
49.高精度、宽带均方根直流转换器AD637的性能如何?(70)
50.低成本、低功耗、真均方根直流转换器AD736的性能如何?(71)
51.低成本、低功耗真RMS/DC转换器AD737的性能如何?(72)
52.LTC1966-精准型微功率 Δ-Σ RMS 至 DC 转换器的性能如何?(74)
第五单元 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
1.Σ-Δ型模数转换器与传统的A/D转换器有什么差别?(77)
2.I2C接口9通道14位电流DAC MAX5112的性能如何?(77)
3.A/D前
作者介绍
林凌: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1978.9-1982.7在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9-1984.8在中国煤炭科学院唐山分院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参加了井下激光定向仪的研制工作。1984.9-1987.6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7.7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讲授'现代传感技术”、'信号与系统”两门主课,主持横向合作项目'脉搏式动脉血氧计的开发”,参加了天津市科委项目'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1995.10作为中日交流留学生由国家教委派往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12获博士学位后即按计划回国。回国后立即着手指导研究生开展人体组织内光传播的建模与蒙特卡罗法仿真、组织光学特性无损检测、组织化学成分无损检测理论与技术、新生儿脑血氧监护仪等相关研究,已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天津市科委基金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篇、EI检索200篇),申请国家发明150多项(其中授权10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22本。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包装纸质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溜溜的感觉,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花哨元素,色彩搭配也比较和谐,放在书架上整体感觉很搭。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虽然我不是专业搞信号处理的,但平时工作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相关的概念,所以一直想找一本比较系统又不至于太晦涩的书来啃啃。这本书的排版我挺喜欢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读起来不累眼。最关键的是,我觉得它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用心,看得出来作者在梳理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这个庞大的体系时下了很大功夫。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各种变换方法的讲解,再到实际应用的探讨,整个逻辑脉络非常清晰。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不会一开始就扔一大堆数学公式,而是先从直观的理解入手,再逐步深入到数学推导,这样对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接受起来就容易很多。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小插图和表格,虽然不算是特别精美,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辅助说明作用,让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扎实的,它不是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存在的“百科全书”,而是真正有深度、有条理地去解读信号处理的精髓。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真的没得挑剔。纸张的白度刚刚好,不刺眼,而且纸质也比较厚实,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翻阅的时候也不会有那种容易破损的担忧。封面的设计风格非常沉稳,字体清晰,图案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整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认真打磨的作品。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内容组织和逻辑性。这本书在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这两个看似复杂的主题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它没有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抛出来,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渐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迷失方向。书中对各种变换的讲解,我感觉非常细致,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附带了对公式背后含义的解释,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此外,我发现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这对于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落地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看到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而又不失专业感。封面的颜色搭配很舒服,不是那种浮夸的风格,给人一种沉静、学术的氛围。纸张的触感也很好,厚实而不笨重,翻页顺畅,阅读体验极佳。在内容方面,这本书在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这两个领域,展现了非常扎实的功底。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一个清晰的切入点,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例如,它在介绍傅里叶变换时,并没有直接上来就是一堆积分公式,而是先从周期信号的分解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变换的基本思想,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数学推导。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即便不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也能从中受益。书中对不同类型信号变换的对比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各自的适用场景。我还注意到,书中不仅关注理论,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例子,比如在通信、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这些案例分析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们看到信号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它兼具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
评分这本书的外观非常讨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品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整体感觉非常专业,符合我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的期待。翻开书页,印刷的清晰度和纸张的质感都让我感到满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内容方面,这本书对于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的讲解,我觉得做得相当出色。作者在梳理知识体系时,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能够将看似庞杂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建立起清晰的脉络。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基本概念时的严谨性和易懂性。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信号处理离我们很遥远,但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书中对各种信号变换的介绍,我觉得非常全面,并且在解释数学原理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是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保障。而且,我发现书中还加入了一些图示和流程图,这些辅助性的视觉元素,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包装相当用心,细节处理得很好,让人拿到手就觉得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封面设计朴实而不失格调,色彩搭配和谐,整体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视觉感受。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触感细腻,印刷清晰,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内容上,我觉得这本书在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这两个核心领域,做得非常到位。作者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平。他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然后一步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和技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一些核心原理时,不会一开始就堆砌公式,而是先从直观的理解层面入手,然后再用数学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在面对复杂内容时,也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书中对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经典信号变换方法的讲解,我觉得非常详实,并且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变换方法,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选择哪一种。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这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评分这本图书的封面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大气,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富有弹性,翻阅时手感极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油腻或疲劳。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也都很高,整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内容方面,这本书在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领域,展现了非常扎实的学术功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能够将复杂的概念,以一种清晰、递进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定理,更注重解释这些数学工具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含义。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曾尝试过阅读其他一些信号处理的书籍,但往往因为过于偏重数学推导而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则在理论深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书中对各种信号变换方法的介绍,我觉得非常系统,并且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有深入的探讨。这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框架,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单个的变换。另外,我注意到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它的厚重感,无论是封面材质还是书页纸张,都透着一股扎实的品质。封面的设计很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色彩搭配也偏向沉稳,给人一种学术书籍应有的庄重感。翻阅起来,纸张的触感非常舒适,印刷字迹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容方面,我尤其要赞扬的是它在讲解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时的逻辑严谨性。作者在梳理整个知识体系时,做得非常出色,能够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更深的层次。我最看重的是它在解释复杂数学原理时,能够兼顾理论的严谨性和知识的易理解性。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枯燥的公式而对某些领域产生畏难情绪,但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能够更轻松地去理解这些内容。书中对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经典变换方法的讲解,我觉得非常细致,不仅给出了完整的数学推导,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种深度分析,让我能够真正掌握这些工具,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而且,书中还结合了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来阐述这些变换的实际应用,这对我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扎实”。从精美的外包装到沉甸甸的书本本身,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的品质。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专业,色彩搭配和谐,让人一目了然这是一本关于技术类书籍。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细腻,厚度适中,印刷的清晰度非常高,字迹工整,排版也合理,长时间阅读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内容上,这本书在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领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我特别欣赏它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条理性,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种变换的原理和应用,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非常适合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采用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配合恰当的图示和例子,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尤为重要。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不同信号变换的对比分析,能够让我清晰地了解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各自最适合的应用场景。这种系统性的讲解,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外观给人一种稳重而专业的印象。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细节之处却显露出品质,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质感,印刷的清晰度极佳,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刺眼或模糊的感觉。在内容方面,这本书在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这两个核心领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在知识的组织上,展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够将纷繁复杂的概念,以一种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核心原理时,并非一味地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注重从直观的物理意义和工程背景出发,再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数学推导。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理论。书中对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经典信号变换的介绍,我觉得非常全面且深入,不仅涵盖了它们的基本原理,还探讨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这对于我理解这些工具的价值非常有帮助。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第一眼就被它简约大气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学术气息。书的整体质感非常好,纸张厚实、细腻,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体验非常棒,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在内容上,这本书在信号处理和信号变换这两个领域,展现了作者卓越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非常喜欢它在梳理知识体系时所表现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更复杂的理论。作者在讲解数学原理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仅给出了严谨的数学推导,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书中对各种信号变换方法的介绍,我觉得非常详实,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场景。这种系统性的讲解,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