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
定价:38.00元
作者:(清)曾国藩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80014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识人用人传世绝学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己之衣冠。
内容提要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目录
神骨
人之神犹如稻谷的精华
人之骨犹如支撑山体的岩石
透过双眼可以看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
开门见山观文人神骨
人之邪正为难辨
通过动静两种状态全面考察
动、静状态下眼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败器”、“隐流”之眼神
在抖擞处鉴别人的本色
“收拾入门”观其神
表面细致,实质粗心者不足以重用
慎重周密者可堪重用
骨色反映人之优劣
从骨“质”中看人之贵贱
刚柔第二
神骨之后辨刚柔
刚柔与阴阳五行
刚柔与命运息息相关
五行的顺合与逆合
由内刚柔看人的心性本质
喜怒无常之人近乎粗鲁
没有激情的人近乎愚笨
考虑事情由浅入深的人较为机智
内心机智则功名可期
“粗蠢”之人多长寿
机智而豁达之人会有非凡成就
做事粗莽必半途而废
内刚柔往往被人忽视
容貌第三
观人姿容应以七尺之躯为限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
容貌有清、古、奇、秀之别
眼睛是面部的两方水潭
鼻子是人面部的一座山
大嘴有大福
容貌中的贵征与贱征
情态第四
容貌弥补骨之不足,情态弥补神之不足
长久地识人要看其精神内质
初次识人宜观其行为举止
有大家风度,羞涩又何妨
越是叫嚣得厉害,越是不成熟
细处论取舍
情态种种之——弱态
情态种种之——狂态
情态种种之——疏懒态
情态种种之——周旋态
有缺点未尝不能成器
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不足与论情的两种人
卑庸可耻之辈,不足与论事
优柔寡断之人,不足与谈心
根据情态交朋友
须眉第五
透过须眉看男人
眉毛中的秘密
胡须与眉毛之间玄妙的关系
声音第六
闻其声如见其人
“声”与“音”的区别
从声音中听出贵与贱
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
粗卑俗陋之声
从说话的情形中看人
气色第七
面部气色,显其命运
禀气而生,见之贤愚
色为外气,气为神表
躁静之决,多在气色
观色望气,可知其命
视色查情,尽览其质
参考文献
附录:《冰鉴》原文
作者介绍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说实话,有点像是攀登一座知识的险峰,每走一步都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在某个章节中寻找关于某一类工艺流程的简化说明,结果发现作者根本不屑于做这种“简化”。他似乎更倾向于展示完整的、不打折扣的复杂性,这对于追求快速获取信息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要求你沉下心来,去适应那种慢节奏的、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拓宽了我对“完整性”的理解——真正的专业书籍,不是为了讨好读者而存在的,而是为了忠实记录和严谨分析。有些图版的清晰度和标注的详尽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致,才让这本书具备了极高的参考价值,成了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时不时地翻阅一下,总能发现新的细节。
评分《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这本书,嗯,怎么说呢,光是拿到手,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里一紧,感觉不是随便翻翻就能应付过去的。书页的质感、装帧的工艺,都透着一股子老派的匠气,不像现在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快餐读物。我花了挺长时间才慢慢啃完第一遍,中间光是查阅资料、对比图示就耗费了不少精力。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古代的器具形制到材料的考究,再到了解背后的文化意涵,简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考察。特别是关于某些特定纹饰的演变脉络,作者的考证功夫着实了得,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文献支撑,绝非凭空臆断。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更多地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近乎学院派的深度视角,让读者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欣赏文物,而是真正理解其“所以然”的内在逻辑。读完后,再看博物馆里的陈列,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拿到了一把解读历史密码的钥匙。那种知识累积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是相当高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否则一开始可能会感到有些晦涩难懂。我刚开始阅读时,确实遇到了一些专业术语上的障碍,不得不频繁地查阅附录和注释,这无疑拖慢了阅读速度。然而,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适应期,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用通俗的语言将复杂问题过度简化,而是直接将你置于专家对话的语境之中。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去提问,如何去观察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对于那些真正致力于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行家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的细节精度和分析深度,是其他任何二手资料都难以匹敌的基石。
评分初拿到《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那种沉稳大气的排版风格。没有花哨的字体或者多余的装饰,一切都服务于内容的传达,非常务实。它不是那种会引人注目地摆在咖啡桌上吸引眼球的书,它更像是被锁在书房深处,只为那些真正有求于它的人开启。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争议性观点时的那种克制和平衡。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盖棺定论,而是将不同的学说并置,清晰地勾勒出学术界目前讨论的焦点和分歧所在,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良知和客观性。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顶级的学术研讨会,被迫去审视那些我之前从未思考过的角度。这种强迫性的思维转换,对于提升个人的研究深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主要来自于其对“流变”的细致描摹。很多同类书籍在介绍古代器物时,往往会给出一个静态的、标准化的模型,但《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则不然。它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之间,同一类物品是如何吸收外来影响、如何随着社会审美进行细微乃至巨大的转变的。我以前总觉得古代工艺是相对固定的,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不断试错的过程。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实物照片和出土资料,将这种动态的演化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使得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点”状的知识积累,转向了“线”状的连续理解,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对前人的智慧产生由衷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