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典美文绘本:《陋室铭》
定价:39.80元
作者:王淑杰,李健 绘
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59509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文赋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瑰丽的精神宝藏,凝结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品格与胸襟。本丛书精选古代文赋中经典的华彩篇章,首批推出《陋室铭》《爱莲说》两册,每篇美文后附有正高级教师王淑杰撰写的译文、作品赏析和作者介绍,并特邀童书作家、插画家李健为本丛书绘制中国传统画风的图画。中国画以写意为灵魂,古朴雅致、气韵生动的中国画将古典美文所表达的思想与意境跃然纸上,使美文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古典美文也可以使画的意境更加深邃,更具有感染力。古典美文与中国画相互融通、相得益彰,使本丛书更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也能够使少年儿童对美文的理解与欣赏更加深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引导他们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
目录
作者介绍
绘者简介
n李健,图画书作家、插画家,自2011年开始,他专心钻研童书创作,出版了多套作品。他的作品荣获多项出版物奖项,并被翻译成美、法、韩等多种语言,因其独特的画风和新颖的故事表现形式广受读者喜爱。
n编译者简介
n王淑杰,正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中小学语文学科名师。秦皇岛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n文摘
序言
这本《陋室铭》绘本,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古朴典雅的设计深深吸引了。封面上的水墨晕染,寥寥几笔勾勒出竹影婆娑、山石嶙峋的意境,仿佛一下就将人带入了那个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的世界。翻开内页,每一页的插画都如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与刘禹锡先生的文字相得益彰。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描绘,那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静谧,绿意盎然却又毫不张扬,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也体会到主人公那种安贫乐道的胸怀。书中的字迹采用的是一种温润的隶书,既有古韵,又易于辨认,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每一幅图画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无声的故事,将《陋室铭》的意境通过视觉语言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不仅仅是简单的插画,而是对原文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创作。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华丽,而是朴实无华却又韵味无穷,让人在品读的过程中,仿佛能与刘禹锡先生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那份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胸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本,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份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
评分拿到这本《陋室铭》绘本,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纸质和触感吸引了。那种温润细腻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古纸的温度。书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页插画,都透露着一种沉静而内敛的美感。我很欣赏作者对“陋室”内部细节的描绘。书中并未将“陋室”画成一间空荡荡的屋子,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陈设,如一张古朴的书案,几卷竹简,一张素净的蒲团,以及窗外摇曳的竹影,勾勒出主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刻画,比大张旗鼓的描绘更能打动人心。同时,书中对“琴、棋、书、画”的展现也十分巧妙。并不是生硬地将这些元素堆砌上去,而是将其融入到主人公的生活场景中,例如,在窗下抚琴,在石上对弈,在灯下挥毫。这种自然流露,让“陋室”充满了艺术气息,也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活。我甚至觉得,作者在创作这本绘本时,一定是对刘禹锡先生的原作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才能将文字中的精神转化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评分这本《陋室铭》绘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美学运用到了极致。作者并没有将每一页都填满色彩和线条,而是巧妙地运用大片的留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这种留白,不仅仅是画面的留白,更是给读者心灵的留白,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地去想象,去感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对“鸿儒”和“白丁”的描绘。书中将“鸿儒”描绘成一位正在沉思的智者,而“白丁”则是一位带着朴实笑容的农夫。作者并没有将他们放在同一画面中进行直接对比,而是通过不同的场景,隐约地展现了主人公与这两类人群之间的互动,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深层含义。这种“不言而喻”的表达方式,恰恰是中国艺术的魅力所在。整本书的色彩也十分考究,以水墨为主,辅以少量的色彩点缀,既有古韵,又不失生机。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将《陋室铭》的意境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评分这本《陋室铭》绘本,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原本以为,它只是将文字进行图解,但实际上,作者通过画面,赋予了《陋室铭》全新的生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陋室”这个概念时,所展现出的独特视角。他并没有将“陋室”描绘成物质上的贫瘠,而是通过对环境的营造,对主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精神上的富足。例如,书中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解读,作者并没有画一座雄伟的山峰,而是选择了一处云雾缭绕的山间小径,隐约可见一座雅致的茅屋,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恰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书中对“鸿儒”的描绘,也让我印象深刻。他并没有被刻画成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而是温和而睿智,仿佛是一位可以与你分享人生哲理的长者。整本书的色彩运用都非常克制,以水墨为主,辅以少量点缀,却能营造出深邃的意境,让我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致远的东方美学。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陋室铭》绘本时,我被它的质感和装帧所折服。厚实的书页,柔和的纸张,再加上淡雅的水墨风格插画,构成了一幅幅充满东方韵味的画面。作者在处理“陋室”的场景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我看到,即便是最简单的竹桌、竹椅,都被赋予了生命力,仿佛在低语着主人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描绘,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份湿润的绿意,那种自然而然的生命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能闻到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气息。书中对于“鸿儒”的形象塑造也极具匠心,他没有被描绘成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温和而睿智,仿佛一位可以与你促膝长谈的朋友。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谈笑有鸿儒”的真正含义,那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共鸣,而非简单的知识堆砌。整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文字与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心灵疗愈书”来阅读,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片刻的宁静。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情怀,因为“陋室”这个词在我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收到后,它的装帧让我惊喜不已,那种厚实的纸张,带有淡淡的墨香,就已经足够让人心情愉悦了。翻阅每一页,都被作者笔下的画面深深打动。他没有去刻意追求那些富丽堂皇的场景,而是将“陋室”描绘得既简朴又充满生机。比如,对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解读,我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绿意,而是那种在潮湿石阶上悄然蔓延的生命力,以及透过竹帘投射进来的、带着青草芬芳的明媚光线。这种描绘,让“陋室”不再是贫穷的象征,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让人心灵栖息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意空间。再比如,“鸿儒”的形象,作者并没有画成枯瘦的老者,而是塑造了一位精神矍铄、目光炯炯的长者,手捧书卷,神态自若,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这恰恰呼应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即便物质简陋,精神世界却是极其富足的。整本书的色彩运用非常克制,以水墨为主调,辅以少量的点染,却能营造出深邃的意境。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我甚至可以想象,刘禹锡先生写下这首诗时,或许就曾有过类似的画面在他脑海中浮现。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再现,更是意境的升华。我一直觉得《陋室铭》这篇文字,意境非常深远,但如何将其具象化,却是一大挑战。而这本绘本,无疑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作者对空间感的把握非常到位,无论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空灵,还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内敛,都通过画面得到了生动的呈现。我尤其喜欢其中对“鸿儒”和“白丁”的对比描绘。书中将“鸿儒”描绘成沉浸在书海中的智者,周围环绕着淡淡的智慧光晕,而“白丁”则是在辛勤劳作,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种对比,并非贬低,而是展现了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各自的精彩,同时也暗含了主人公对精神追求的看重。对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白丁”描绘成庸俗之辈,而是通过画面展现了一种自然的隔阂,一种志趣不合的疏离感,而非刻意的排斥。这一点做得非常棒,避免了对原文可能产生的误读。整本书的留白运用也是恰到好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每一幅图画都拥有了呼吸感。
评分我一直对古籍善本情有独钟,所以当看到这本《陋室铭》绘本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收到后,它的包装就十分用心,保护得很好。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的韵味,仿佛穿越了时光,置身于古人的书斋之中。书中的插画,每一幅都像是一幅精心构思的山水画,充满了写意之美。作者对“陋室”的选址也很有考究,并没有将其设置在繁华的街市,而是选择了一处依山傍水、竹林环绕的清幽之地。这恰好呼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意境,将“陋室”置于自然之中,顿时拔高了它的格调。我很喜欢书中对“苔痕”和“草色”的描绘,那种淡淡的绿意,透过窗户洒进来,带着泥土的芬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更让我称赞的是,作者在描绘“鸿儒”和“白丁”的往来时,并没有简单地进行好坏的区分,而是通过画面展现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与疏离。例如,与“鸿儒”谈笑风生,与“白丁”则保持一种礼貌而疏远的距离,这恰恰体现了主人公内心对精神交流的渴望,以及对生活格调的坚守。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陋室铭》绘本,我就被它扑面而来的禅意所吸引。作者在处理“陋室”的场景时,并没有刻意追求“简陋”,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苔痕”和“草色”的描绘,那种淡淡的绿意,仿佛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也衬托出主人公淡泊名利的心境。书中对“鸿儒”的描绘,也很有意思。他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刻板的学者形象,而是温文尔雅,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一位可以与你分享人生感悟的朋友。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谈笑有鸿儒”所包含的精神交流的内涵。整本书的构图都非常简洁而富有张力,每一幅画面都像是一首精心谱写的乐章,有起有伏,有疏有密,引人入胜。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描绘了“陋室”,更是描绘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自由。
评分这本《陋室铭》绘本,让我看到了文字与图画之间可以产生的如此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一直以为,《陋室铭》这篇短文,最难表现的就是那种“德馨”二字所蕴含的内在气质。但在这本绘本中,我看到了作者如何通过画面的留白,通过人物的眼神,通过环境的烘托,将这种“德馨”之气描绘得淋漓尽致。举个例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一句,作者并没有画一座巍峨的高山,而是选择了一处云雾缭绕的半山腰,隐约可见一座雅致的茅屋,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手法,恰恰是这篇文字的精髓所在。再比如,对于“鸿儒”的描绘,作者并未赋予他奇特的服饰,而是通过他专注的神情,手中翻阅的古籍,以及他身边若有若无的清茶香气,就将一位饱学之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整本书的色彩运用都非常讲究,以淡雅为主,偶尔几笔浓墨,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画面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这本绘本,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重新审视内心,回归简单生活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