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式插花艺术
定价:78.00元
作者:李草木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22289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不同于西方插花单纯的追求形态美,中式插花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自古以来,中式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插花在历史传承上出现了断层,如今提起东方插花,国际上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花道,而日本花道的起源——中国插花乏人知晓。李草木老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插花艺术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完整的中式插花理论体系——草木花草,向人们传达中国插花的魅力。和李老师一起进入中式插花艺术的世界吧,相信中国插花的艺术魅力会让你沉醉其中,收获不一样的美的体验。
内容提要
本书是学习中国插花的入门书籍,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插花的发展历史,并就自己多年研修花艺总结出的草木花道体系进行了系统地讲解,理论通俗易懂,配合讲解图和花艺作品展示,让初学者能迅速了解中式插花,并初步掌握基础的中式插花的制作方法,书中精美的中式插花花艺作品能让读者领略不同于西式插花的内敛之美,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让人沉醉。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李草木花艺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员、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会员,以东方花艺见长。插花花艺作品受景观造景美学影响深远,作品造型简练、色调清新、情景交融,立足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文摘
序言
无
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其沉静而典雅的气质所吸引。它没有浮夸的封面,也没有醒目的宣传语,只是静静地在那里,散发着一种属于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翻开书页,一股淡雅的香气仿佛从字里行间飘散开来,夹杂着花草的芬芳和泥土的清新。我并非一个专业的插花爱好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但我却被书中那种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讲解方式深深打动。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将这种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花间吟诗作赋,在案头插花品茗的雅致生活。书中对花材的选择、枝叶的搭配、器皿的运用都有着详尽的阐述,但它并非僵化的教程,而是充满了智慧和灵性。作者强调的是“以意造境”,是在花中融入情感,用花来表达心境。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一枝梅能代表坚韧不拔,为什么一束兰花能象征君子之风。这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艺术,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不再仅仅把插花当作一种技巧,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与自然对话、与内心交流的方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种含蓄、内敛、追求意境的东方美学精髓。即使只是读读书中的文字,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古老文明的智慧与优雅。
评分在浩瀚的书海中,这本书如同静静流淌的溪水,没有惊涛骇浪,却有着绵长而温润的力量。我并非科班出身,对插花艺术知之甚少,但每次翻阅这本书,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感受着东方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书中的内容,并非简单地罗列花材、讲解技法,而是将插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人文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花材的性格、姿态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所蕴含的独特寓意。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案头插花,品茗论道的悠然景象,感受到了那种“花开见佛性,叶落知秋意”的禅意。书中对“形”、“神”、“意”的阐释,更是让我对插花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枝叶堆砌,而是通过花材的组合,来表达一种意境,一种情感,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家中创作了一件简易的插花作品。虽然技艺生疏,效果远不如书中精美,但我却在过程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宁静。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魔力所在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对生活美学的启迪。它让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身边的自然,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并学着将这份美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需要一些能够触动内心深处的美好事物来点缀。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份“仪式感”的渴望。我并非科班出身,对插花艺术知之甚少,但每次翻阅这本书,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感受着东方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冰冷的学术气息,也没有疏离的距离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生活美学的深刻体悟。它让我明白,插花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是对东方哲学思想的践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花之语”的解读,它让我明白,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情感。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能形成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画卷,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指导,用家里的几枝枯枝和几片落叶,在冬日里创作了一件作品。虽然它没有鲜艳的花朵,却有一种独特的苍劲之美,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与力量。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它不仅仅传授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一种对美的全新认知。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细腻、更加包容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并学着将这份美好,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能够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艺术,总能让我产生共鸣。当这本书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我便被其封面所散发出的淡雅气息所吸引。翻开书页,我便如同一位虔诚的朝圣者,开始我的探索之旅。作者并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去堆砌,而是用一种诗意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中国插花艺术的精髓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摆弄花枝,更是关于如何理解花材的生命力,如何尊重自然的原生之美,如何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意境”的阐述,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插花艺术,是“以花写情,以花传神”,是用无声的花语,来诉说内心深处的情感。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用家中的几枝绿叶和几朵小花进行创作。虽然技艺尚显稚嫩,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绝佳途径,也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窗口。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细腻、更加包容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往往藏于细节之中,藏于那些看似不经意却又饱含深意的东方韵味里。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能让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艺术读物。初拿到它时,我并未抱有多么高的期待,只是觉得“中式插花”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而雅致的气息,足以引起我的兴趣。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我便被其内容深深吸引。它并非那种简单粗暴的“教程”,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平和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中国插花艺术的殿ogue。书中对花材的选择、构图的理念、器皿的搭配,都有着极为细致的讲解,但这些讲解,却又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充满了灵活性和艺术性。作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情与景的交融”,让我意识到,插花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情感的表达。我曾按照书中的一些理念,尝试着在家里的角落,用一些简单的绿叶和一两朵路边采摘的野花进行搭配。虽然作品并不完美,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我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花草,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并思考如何将这份美,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一种美的范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发。它让我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致生活。
评分这本《中式插花艺术》并非我偶然购得,而是我早已在心中种下的渴望。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能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艺术,总能深深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当这本书真正来到我手中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翻开书页,我便被其内敛而又不失大气的风格所吸引。封面上的图案,没有张扬的色彩,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一位端庄的大家闺秀,不施粉黛,却自有一种风韵。书中的内容,更是如同一股清流,缓缓地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也没有程式化的教学步骤,而是用一种诗意而富有哲理的方式,引领我走进中国插花艺术的世界。我喜欢书中对每一种花材的深入解读,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寓意和情感象征的生命体。从梅的傲骨,到兰的幽香,再到竹的挺拔,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东方人的情怀。作者对于“形”、“神”、“意”的阐释,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中式插花不仅仅是枝叶的堆砌,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情感的抒发。它需要观花者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与作品进行灵魂的对话。我曾经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用家里的几枝绿叶和几朵小花进行创作,虽然技艺尚显稚嫩,但我却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快乐。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绝佳途径,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它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美,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并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评分这是一本带着温度的书。我这样形容它,是因为它没有冰冷的学术气息,也没有疏离的距离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生活美学的深刻体悟。我并非科班出身,也对这些技艺知之甚少,但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却能感受到一种亲切的力量,仿佛作者是一位和我一样,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朋友,在和我分享他的心爱之物。书中对花材的选取,并非一味追求名贵稀有,而是更注重其本身的形态美、生命力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它教会我,即使是一片不起眼的绿叶,一株平凡的野草,也能在恰当的组合下,展现出令人惊艳的美。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中式插花并非简单的“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用花语来表达情感,用花姿来传递意境。我曾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一些指导,用家里的几枝枯枝和几片落叶,在冬日里创作了一件作品。虽然它没有鲜艳的花朵,却有一种独特的苍劲之美,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与力量。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它不仅仅传授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一种对美的全新认知。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细腻、更加包容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它让我相信,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不似绘画那般浓墨重彩,也不像书法那般笔走龙蛇,而是以一种更加柔和、更加贴近自然的方式,展现着东方独有的韵味。这本书,便是我探索这条美学之路的启蒙。初读之下,我便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所折服。它不仅仅是讲解花材的选择、枝叶的修剪、器皿的搭配,更是在阐述一种哲学,一种人生态度。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仿佛讲述着一个故事,从花材的寓意,到造型的意境,再到整体氛围的营造,都充满了东方智慧的闪光点。我曾尝试着模仿书中的一个作品,选用了一些家中随手可得的绿叶和一两朵小花,虽然技艺生疏,效果也远不及书中那样浑然天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每一片叶子的脉络,每一朵花的形态,甚至每一根枝条的弯曲弧度,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生命史。我渐渐明白,插花艺术并非简单的摆弄花草,它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将瞬间的美定格的艺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精致,如此有品味。我开始在家里尝试着摆放一些简单的插花作品,它们为我的居家空间增添了一份生机和雅致。每一次看到它们,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愉悦,仿佛那些鲜活的花朵,也在与我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分享着它们的美丽与芬芳。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一个在生活中创造美的实践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唤醒,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插花艺术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对话,如何与内心和解的哲学读物。初次翻阅,便被其内敛而深沉的气质所吸引。封面设计朴素而雅致,正如书中所传达的东方美学精神。作者以极其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中国插花艺术的精髓娓娓道来。它不像市面上许多速成教程那样,一味强调技巧的掌握,而是更注重对花材生命力的理解,对自然形态的尊重,以及对作品意境的营造。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花之语”的解读,它让我明白,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情感。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能形成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画卷,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一些理念,用家中庭院里随手可得的枝叶,进行简单的搭配。虽然作品并不完美,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快乐。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身边的自然,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并学着将这份美好,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让我学会用一种更加平和、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之美。
评分一本封面雅致的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仿佛一位饱经风霜却依旧风韵犹存的东方女子,散发着沉静而内敛的东方美学气息。我并非科班出身,只是对生活中的美有着朴素的追求,偶然间瞥见了它,便被这股温润的气韵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只有一种平和的力量,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关于自然的奥秘,关于生命的对话。我常常会在午后,沐浴着阳光,捧着这本书,想象着那一个个灵动的花枝,在匠人的手中,如何挣脱束缚,展现出生命最本真的姿态。这本书并非仅仅教授技法,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窥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那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路边的野花,去感受雨滴落在叶片上的痕迹,去体会四季更迭带来的微妙变化。我并非要成为一名插花大师,我只是想通过这本书,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份诗意,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份宁静。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实践,都有新的惊喜。它让我明白,美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需要我们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发现,去捕捉。我甚至开始留意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那些零星的绿色,那些顽强绽放的花朵,它们都是在大声诉说着生命的力量,诉说着对美的渴望。这本书,无疑是我在喧嚣尘世中寻觅到的一个安宁的角落,一个滋养心灵的港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插花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感知生活,如何热爱生命的指南。它引导我去思考,去感悟,去实践,让我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品味出不凡的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