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存义武学辑注(全三册)
定价:268.00元
作者:李存义著,阎伯群、李洪钟校注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04844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接近传奇,从读懂原著开始,集天津中华武士会教范之精华,高度提炼“八字诀”“九歌”等形意拳古法,津派画坛巨擘、中华武士会学务公所画师阎道生亲笔配图。
内容提要
建立于民国初年的中华武士会,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把国粹武术普及到学校、军队,继之上升为“国术”,其肇始之功当首归李存义。然而,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家,其著作却在今天少有出版。本辑注收录了李存义先生传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对照简体字版,并邀请中华武士会首批教员、李存义弟子阎道生之孙阎伯群,定兴“李氏三杰”之一李星阶曾孙李洪钟合力校注,参阅多种版本,加以详明阐释,确保内容正宗且。
目录
《岳氏意拳五行精义》上编意拳总论章 不动姿势第二章 意拳养气学中编意拳原理章 五行拳第二章 五行生克第三章 进退连环拳下编 绪论章 岳武穆九要论第二章 练习附录 五行连环拳谱合璧
《岳氏意拳十二形精义》岳氏意拳原序上编岳氏意拳十六要诀形拳原理十二形中编章 形意合一第二章 形意全体大用下编曹继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结论附录 八字功
《三十六剑谱》章 总论第二章 分论第三章 结论附录一 五行剑附录二 连环剑附录三 梅花剑附录四 三才剑附录五 三合剑
作者介绍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1911年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李存义的形意拳特点鲜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传承特征,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的一些技法风格,部分动作还保留了外家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义先生的武学著述,在我国形意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民国时期武术黄金时代的到来。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对那些被时间洗礼过的经典有着莫名的亲近感,仿佛其中蕴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这套《李存疑武学辑注》恰恰是这样的存在。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研读一套关于传统武学的巨著,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慢下来”的体验。李存疑先生的武名,我从小就有所耳闻,他的武功造诣,甚至他那股子“硬汉”的形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他武学体系的认知,却一直停留在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我渴望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将形意拳推向一个高峰的?他的“内家”理念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技击动作中的?这套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让我有机会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烟尘中的真实。阎伯群、李洪钟先生的校注,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整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我期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李存疑先生武学精髓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他们的注释,我希望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与这位伟大的武术家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去理解他所追求的“拳道合一”的境界。这套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对传统的致敬。
评分拿到这套《李存疑武学辑注》的时候,我第一眼就觉得它绝非等闲之辈。全三册的篇幅,再配上“李存疑著,阎伯群、李洪钟校注”这样的署名,就足以引起我对它的高度重视。我本身对形意拳颇有研究,而李存疑先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武学思想和实践,对后世形意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关于他武学体系的系统性论述,一直以来都比较稀缺,很多资料都存在一些断层和争议。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我期待着在这三册书中,能够看到对李存疑先生武学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我希望能了解到他对于形意拳基本功的理解,对于“十二形”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劲力运用、发力技巧等方面的精辟论述。阎伯群、李洪钟两位先生的校注,也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有了极大的信心。我希望通过他们的专业解读,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李存疑先生武学的精髓,甚至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武术实践中。这套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武术专著,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大师精神传承的机会。
评分拿到这套《李存疑武学辑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厚重的装帧,全三册的体量就预示着内容的丰富与深度。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尤其对传统武术的源流和精髓充满好奇。李存疑先生的名字在武术界早已是如雷贯耳,他的武学思想和实践,被誉为“形意拳的集大成者”,这句话本身就足以引人遐想。但遗憾的是,关于他具体武学体系的系统性阐述,我此前接触到的资料并不多,往往是碎片化的,或者停留在一些传奇轶事层面。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这样渴望深入了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从书名上的“辑注”二字,我便能感受到编校者的用心。将零散的、可能流传过程中有所失真的内容进行梳理、考证、并加以注释,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且意义重大的工程。阎伯群、李洪钟两位先生的校注,也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有了初步的信心。翻阅目录,那些熟悉的拳种名称,如十二形、五行拳、八式、杂式等,虽然只是字面上的呈现,但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武学体系的轮廓。我期待着在这三册书中,能够窥见李存疑先生武学思想的脉络,理解其动作的内在逻辑,甚至能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武术独特的哲学韵味。这不仅仅是一套武术书籍,更可能是一扇通往中国武术文化深邃世界的窗口。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套《李存疑武学辑注》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特别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武术的书籍良莠不齐,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充斥着夸大其词的宣传。但是,当我看到“李存疑著,阎伯群、李洪钟校注”这几个字时,我的兴趣立刻被提了起来。李存疑先生的大名,即使是不太了解武术的人,也可能听说过,他可是当年形意拳的代表人物之一。而阎伯群、李洪钟两位先生,在武术研究领域也是享有盛誉的。这样的组合,让这套书具备了相当的学术分量。我最关心的是,这套书是否能够真正地还原李存疑先生的武学原貌,而不是后人的臆测或者改编。我希望看到的是,他对拳理、拳法、以及劲力的运用有详细的阐述,能够让我这个普通爱好者也能有所领悟,有所启发。我希望这套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拆解动作的细节,甚至是一些关于养生保健的经验。总而言之,我希望它是一本能够让我真正学到东西,并且对我的武术实践有所助益的著作,而不是一本只能摆在书架上落灰的“纪念品”。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武术怀有深厚感情的读者,我对“李存疑”这个名字一直充满了敬意。他的武学造诣,尤其是在形意拳领域的影响力,几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真正系统地了解他的武学思想和实践,却一直是我的一大心愿。市面上关于他的资料,很多都是零散的,或者是一些口耳相传的经验,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这套《李存疑武学辑注》(全三册)的出现,无疑是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从书名上看,“辑注”二字就表明了编校者付出的心血,他们是在整理、考证、并加以注释,力求还原李存疑先生武学的原貌。阎伯群、李洪钟两位先生,都是武术界资深的研究者,他们的校注,我相信会是非常严谨和专业的。我特别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李存疑先生对基本功、劲力、以及各种拳法的详细阐述。我希望能够通过这套书,理解形意拳的内在机理,以及李存疑先生是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的。同时,我也希望这套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武术的哲学思想,以及李存疑先生的人生感悟,让我不仅仅能学到“术”,更能领悟到“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