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粉博物志(上) 莎拉.A.科比特编 王晨译

授粉博物志(上) 莎拉.A.科比特编 王晨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莎拉.A.科比特编 王晨译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授粉
  • 博物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生物学
  • 园艺
  • 昆虫学
  • 环境科学
  • 科学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92551
商品编码:2977458444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授粉博物志(上)

定价:88.00元

作者:莎拉.A.科比特编 王晨译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52925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近百年以来*的博物学巨著之一,自然生态与人文情怀的融合 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作序推荐

内容提要


对于一代授粉生态学家来说,这本书的前身相当于该领域的圣经。授粉是大众博物学的重要一部分,昆虫在花间来回飞舞的场景令人迷恋,授粉生态学为植物群体如何行使功能的研究提够了重要视角,并让我们深入理解了植物是如何进化的。

目录


作者介绍


莎拉.A.科比特,英国博物学家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自然史、艺术与科学交织的图书简介,聚焦于一个常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书名称:光影之下的秘语:欧洲17-19世纪自然科学插图的嬗变与想象 作者: 阿尔贝·杜邦 / 玛丽·勒菲弗尔 译者: 林晓芳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究了自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至19世纪末,欧洲自然科学插图艺术的演进轨迹及其背后的思想变革。它并非一部单纯的艺术史,而是一部关于“视觉科学”如何构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科学观察如何被美学表达所塑造的编年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像的精确复制与阐释。从早期的植物药典绘本,到路易斯·阿加西(Louis Agassiz)和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时代更为宏大、更具哲思的图谱,视觉媒介扮演了连接现场观察与知识传播的核心角色。本书着重剖析了这一过程中,艺术家、博物学家、雕版师和印刷商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合作关系,揭示了科学发现如何在视觉化的过程中被“驯化”和“编码”。 第一部分:显微之眼与宏大叙事(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 本部分聚焦于巴洛克晚期至启蒙运动早期,科学图谱如何从服务于医药和植物学分类的实用工具,逐步发展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我们将考察植物标本的精细描绘,尤其是那些旨在记录稀有物种和异域采集品的铜版画。 重点分析了早期植物学家如约翰·西比尔·埃里希(Johann Sibylla Merian)的工作方法。埃里希突破了传统静物描绘的局限,她不仅描绘了植物的形态,更融入了对其生命周期,尤其是昆虫的蜕变过程的观察。她的作品,如《苏里南的昆虫变态》,以惊人的细腻度,将科学的严谨性与巴洛克式的戏剧张力融为一体。我们探讨这些插图如何挑战了“静止的自然”的观念,预示着动态生命过程的科学记录的兴起。 此外,本书详细梳理了不同印刷技术(如木刻、铜版腐蚀、平版印刷)对图像的最终呈现效果和传播范围的影响。铜版画的精细线条如何捕捉植物叶脉的纹理,而早期的彩色平版印刷又是如何尝试在经济成本与视觉准确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技术细节直接影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 第二部分:分类的焦虑与想象的边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拿破仑战争及其后的欧洲大陆动荡,极大地推动了自然标本的采集和分类学研究的国际化。本部分关注“林奈体系”的普及如何对插图提出了新的要求:图像必须清晰地服务于物种的区分和定性描述。 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时期“模式标本的视觉化”的挑战。当大量的异域物种涌入欧洲的温室和植物园时,插画师必须在描绘个体独特性与保持物种共性的要求之间做出权衡。图像不再仅仅是“记录”,而成为了定义和命名新物种的权威证据。例如,对新发现的兰科植物或热带树种的描绘,往往需要结合植物学家详尽的拉丁文描述,才能被科学界完全接纳。 本章特别关注植物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中,插图如何开始超越纯粹的写实,融入了理论化的结构表达。一些科学插画家开始使用非写实的线条来突出关键的解剖结构,这标志着科学视觉语言的成熟——即知道何时需要“简化”以强调本质。 第三部分:进化论的张力与浪漫主义的回响(19世纪中叶至末期) 随着达尔文主义的兴起,科学观察的焦点从静态的分类转向了动态的演化过程和生态关系。本书将探讨这种转变如何体现在科学插图中。 图像不再满足于描绘单个物种的完美形态,而是开始尝试描绘“物种的斗争”和“环境的适应”。对生态关系的关注催生了新的插图类型,比如对栖息地环境的整体描绘,以及对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示意图。然而,这种对动态过程的描绘,常常与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自然观发生张力。 我们将详细分析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的作品,以及他如何将严谨的生物学观察包裹在极度装饰化、几乎是艺术化的视觉结构之中。海克尔的“生命之美”(Art Forms in Nature)系列,是科学严谨性与唯美主义的完美融合,它既是科学普及的里程碑,也是当时德国知识分子对自然秩序的终极想象的体现。本书认为,海克尔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用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图像,来传达最革命性的科学思想。 结语:从图谱到数据——现代科学视觉的奠基 本书最后总结了19世纪科学插图在塑造现代科学传播模式中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如何确立了科学图像的“客观性”标准,并为20世纪的摄影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了视觉逻辑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历史“图谱”的重读,我们得以理解,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科学图示,是如何一步步从艺术家手中的画笔和雕刻刀下诞生的。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艺术史、科学史和印刷技术史,提供了多维度的解读框架。 图像优先: 大量引用并精选分析了珍稀的科学图谱中的原版图像,配有深入的技术解读。 关注“幕后”: 揭示了插画家、委托人(赞助人)与科学发现者之间鲜为人知的工作流程与权力关系。 适合读者: 科学史研究者、艺术史学者、植物学与昆虫学爱好者,以及所有对18至19世纪欧洲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书的,仅仅是书名“授粉博物志”就勾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它似乎在召唤着我去探索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一个由无数微小生灵和它们赖以生存的花朵共同构建的精妙系统。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各样的传粉者,它们不仅仅是忙碌的昆虫,也可能是色彩斑斓的鸟儿,甚至是夜晚活动的蝙蝠。我期待着书中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它们如何在花间穿梭,如何采集花蜜和花粉,以及它们在无意中完成的繁衍大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科学的描述上,还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这些生命之间的互动和依赖,揭示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对于自然界细微之处的关注,往往能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的奇妙,也更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些平日里被我们忽略的生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我第一时间就被它所散发出的知识气息所打动。虽然我还没有真正翻开它,但光是书名“授粉博物志”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微观世界。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在花丛中忙碌的传粉者,它们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奥秘,每一次的飞行,每一次的停留,都关乎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衍。我想象着书中会如何细致地描绘这些生物的形态、习性,它们与植物之间那种默契而又至关重要的联系。这种对于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探索,往往能带来最令人惊叹的发现,也最能触动人心。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我从未真正留意过的领域,让我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凡的生命,发现它们不平凡的价值。封面上那略带复古的字体和精美的插画风格,似乎预示着这会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美感的读物,让人在阅读中如同漫步在古老的植物园,感受自然的低语和生命的律动。

评分

初见这本书名“授粉博物志”,便被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和潜在的故事所吸引。我立刻想象到,这本书将带领我进入一个微观而又宏大的世界,去认识那些在花朵与生命之间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信使”。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各样的授粉者,它们的种类、形态、习性和独特的授粉方式。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不仅仅是常见的蜜蜂和蝴蝶,还可能包括一些不为人知的昆虫,甚至是候鸟和蝙蝠。我希望能看到书中通过精美的插图和严谨的文字,去描绘这些生命体与植物之间微妙而又重要的互动关系,它们如何互相依赖,共同促进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这种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往往能让我们对自然界产生更深的敬畏之心,也更能理解每一个微小生命所承载的巨大意义。这本书仿佛就是一本通往自然界隐藏奇迹的指南。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知识的厚重感所吸引。书名“授粉博物志”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深邃的科学内涵,仿佛是一扇通往自然界隐秘角落的门。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那些精美的自然图鉴,色彩斑斓的昆虫、形态各异的花朵,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会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不失艺术的笔触,去描绘授粉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会深入探讨不同传粉者(如蜜蜂、蝴蝶、鸟类、甚至蝙蝠)的独特授粉机制,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花朵,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植物的进化。我还想象着书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历史上的科学发现故事,关于那些伟大的博物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揭示授粉奥秘的。这种将科学性与故事性巧妙结合的叙述方式,往往最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最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精美插图和详实的文字描述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定能为我打开一扇认识自然的新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光是听着就让人感到一种古典而又充满科学魅力的气息。“授粉博物志”,我想象着它会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将那些微小而又至关重要的生命活动,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各样的传粉者,从最常见的蜜蜂、蝴蝶,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昆虫,甚至可能是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我期待它能细致地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它们的迁徙习性,以及它们与特定花卉之间形成的奇妙共生关系。或许书中还会涉及授粉机制的多样性,比如风力授粉、水力授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系着植物界的繁衍生息。这种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深入探索,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我们对生命的顽强和精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这个充满奥秘的授粉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