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6版:2015-2016:“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 | 作者 | 李季 杜平 |
| 定价 | 7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94852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互联网 ”时代的管理创新为主题,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管理创新、网上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探索符合职能转变要求的电子政务发展路径,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
| 作者简介 | |
| 李季,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任中央办公厅副处长,河北省滦南县县委副书记(挂职),中央办公厅正处级、副局级干部;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学院纪委委员。长期参与国家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杜平,男,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兼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82年以来,先后在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地区协作计划局、地区综合计划局(国土地区司)、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组、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及智力引进办工作,任处长、所长、司长、主任等行政职务。主要负责和参与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国土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领域的国家规划、计划、战略和政策等文件(报告)研究起草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工作,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和引进国外智力等管理工作。曾经主持或合作主持完成各级委托的研究报告30多项,先后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次。先后主持完成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德国经济技术合作公司(GIZ)、日本海外协力机构(JICA)多次委托的研究咨询报告。王益民,博士,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于施洋,男,1974年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大数据与管理创新、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讲《互联网数据分析》。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参与过多项*电子政务相关规划和政策出台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副主编、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丛书执行主编。李季,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任中央办公厅副处长,河北省滦南县县委副书记(挂职),中央办公厅正处级、副局级干部;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学院纪委委员。长期参与国家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王益民,博士,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于施洋,男,1974年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大数据与管理创新、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讲《互联网数据分析》。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参与过多项*电子政务相关规划和政策出台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副主编、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丛书执行主编。 |
| 目录 | |
| Ⅰ 总报告 1 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001 一 发展成效/002 二 主要问题/013 三 对策建议/016 Ⅱ 专题报告 2 2015年省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021 3 2015年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调查评估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061 Ⅲ 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4 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文件起草组】/077 5 注重统筹整合推进电子政务持续发展【宁家骏】/095 6 大数据环境下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的思考【刘纪平】/103 7 发挥电子政务优势提高决策信息服务水平【黄 烨】/110 Ⅳ “互联网 ”时代的治理 8 关于统筹中国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的若干思考【王晓冬】/116 9 “十三五”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形势分析及路径选择【杨道玲 王璟璇】/129 10 “互联网 政务服务”助推青岛政务服务创新发展【刘惠军】/144 11 “互联网 ”背景下的决策模式创新【梁志峰】/158 12 内蒙古综合办公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探索【王晨光】/168 13 围绕规划,加快布局,提升新闻出版电子政务水平【柯尊全】/188 Ⅴ 互联网 政务服务 14 中国网上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194 15 “互联网 政务服务”——江苏实践【黄霄椿 丁 华】/206 16 “互联网 政务服务”——浙江实践【陈立三】/222 17 “互联网 政务服务”——福建实践【俞希标 邹青龙】/236 18 “互联网 政务服务”——广东实践 ——加快建设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陈少媚 谭峻峰 傅 翔】/249 19 “互联网 政务服务”——甘肃实践【沈渭智 党小超 蒋 峰】/258 20 “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思考与探索【金震宇】/275 21 “互联网 政务服务”落地实践:挑战与对策【研究院】/287 Ⅵ 附录 22 大事记/302 23 后记/326 |
| 编辑推荐 | |
| 总报告梳理了2015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制度建设与规范体系、政务应用、协调保障等方面的成效和呈现的特点,认为2015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业务应用逐步深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也面临着发展方式亟须创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有待深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急需提升、保障措施尚待健全等突出问题。第二部分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围绕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省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开展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第三部分是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主要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的有关解读。第四部分是“互联网 ”时代的治理,介绍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测绘院、湖南省、青岛市、内蒙古自治区在治理模式创新方面的思路。第五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结合我国“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苏、浙江、福建、甘肃、广东等省开展的实践经验。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行业报告,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过去,更在于预示未来。我非常好奇这份2016年版的报告,在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时,是如何看待当时的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的萌芽阶段)对电子政务的潜在颠覆性影响的。那时,很多前沿技术还处于概念导入期,这本书会如何将其纳入治理的蓝图?它是否大胆地预测了未来三到五年内,哪些现有的政务流程将被彻底淘汰或重构?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便民服务”的层面,而是能深入到“精细化治理”的高度。比如,城市管理中的物联网数据如何实时反哺到决策系统中,实现预测性执法或资源调配,而不是滞后的响应。再者,对于政府组织内部的协同效率,报告是否提供了量化的评估模型?电子政务的难点往往不在于技术采购,而在于跨部门的信息壁垒和利益固化。我期待书中能剖析这些“软性障碍”的治理策略,而非仅仅赞扬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这本书的厚度暗示着内容必然是面面俱到,希望它能兼顾宏观战略与微观操作层面的细节,成为一本既能给政策制定者参考,也能给一线技术人员借鉴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文献,而非普通的技术手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让读者明白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项数字化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石。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于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讨。技术可以引进,但只有配套的制度流程优化才能真正释放电子政务的效能。例如,在审批流程再造中,究竟是哪些关键节点被成功扁平化了?哪些法律法规必须随之修订才能适应“互联网+”的快节奏?我期待看到对这些深层次制度变革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度洞察。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勾勒出未来五年内,中国电子政务从“建设阶段”迈向“成熟应用与深度融合阶段”的关键路径图,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值得反复研读和对照实践。它不仅仅是记录“2016版”的成就,更是为我们理解整个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宏大叙事提供了坚实的坐标。
评分阅读这类报告时,我总有一种审视“时代侧影”的视角。这本报告凝结了特定时间点上,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集体智慧与面临的现实困境。我特别想知道,在描述“发展”的同时,报告是否也坦诚地揭示了“差距”与“短板”?例如,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上的数字鸿沟是否依然显著?如果存在,那么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足够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经济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我感兴趣的是,对于那些技术基础薄弱的地区,报告是如何建议他们跳过中间环节,直接采用更先进的云服务或移动优先策略的?此外,关于政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转型这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本书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购买了最先进的软件系统,如果操作人员不理解其价值或缺乏使用技能,系统终究会沦为昂贵的“摆设”。我希望书中能有专门章节论述针对公务员群体的能力建设规划,这关乎到电子政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评分翻开内页,那种专业级的排版和严谨的结构立刻扑面而来,明显感觉到这是一部由真正深耕于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倾力打造的心血之作。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的界定和解读。这个概念被滥用得太久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真正深入、去芜存菁的学术性定义,它如何精确地重塑了我们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预期。我设想书中一定有大量的篇幅在探讨用户体验(Citizen Experience, CX)在政务服务中的重要性。过去我们总强调“政府说了算”,但现在,公民已经习惯了商业领域那种流畅、便捷的线上体验,这种期望值是如何反向作用于政府部门的?书中会不会对比分析不同省市在提升用户友好度方面的差异化策略?比如,某些地方是否已经实现了“一网通办”的真正闭环,而不是层层跳转的链接迷宫?我期待能读到关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何在推动电子政务深化的过程中找到微妙的平衡点。毕竟,政务数据的集中化必然带来更高的安全风险,这本书理应对此提出前瞻性的治理框架和应对机制。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书脊上的信息就让人对它未来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我首先被它那种严肃而又紧跟时代脉搏的气质所吸引。“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这个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官方的权威感,让人明白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探讨,而是对一个宏大且至关重要的国家工程的深度剖析。我猜想,它必定会像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一样,细致入微地梳理出过去一年(或者说报告覆盖的特定时间段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健康状况。我尤其好奇书中对于“管理创新”这一核心议题的阐述,因为电子政务的成败,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如何让政府部门的运作更高效、更透明、更能服务于民。是哪些具体的案例驱动了这些创新?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还是基层实践的自发涌现?我希望能看到对具体技术应用,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在政务服务中的落地情况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口号。这本书若能提供详实的统计数据、图表对比,那就更完美了,因为数据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尺。我期待它能揭示出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传统官僚体系内部所面临的结构性阻力和变革的动力来源,这对我理解现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