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上海一本就GO!2012版
:28.00元
售价:19.6元,便宜8.4元,折扣70
作者:墨刻编辑部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5269140
字数:200000
页码:197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本书分为印象上海、搭地铁游上海、旅游资讯三个部分。印象上海部分介绍了上海的美食各种特色的个性小店等,让游客在上海能吃得开心,买得尽兴!搭地铁游上海部分除了介绍各地铁站的交通资讯、地图等基本资料外,还用四个小单元介绍了各站热门的景点、时尚的购物场所、受欢迎的美食和便利的住宿。旅游资讯部分则介绍了在上海出行的资讯。
在《上海一本就GO!2012版》的后,还特别介绍了上海世博园区,主要场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等相关信息。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热心但有点健忘的长辈,絮絮叨叨地跟你介绍她年轻时在上海去过的地方,充满感情,但细节却早已模糊不清。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满”,句子很长,喜欢用一些华丽的形容词来堆砌对景点的赞美,读起来颇有一种“文学沙龙”的味道,而不是实用的攻略手册。比如描述外滩的某个建筑,能用上三四句复杂的从句来烘托其历史厚重感,但真正告诉你怎么到达那里,或者里面现在是博物馆还是写字楼的实用信息,却被埋在了厚厚的描述性文字中,需要费力去挖掘。我试着根据它推荐的“文化深度游”路线走了一天,结果发现,这些路线规划缺乏合理的动线设计。走了不少回头路,在地铁站和公交站之间浪费了大量时间。它似乎更侧重于“讲述故事”,而非“解决问题”。对于我这种希望高效利用周末时间体验上海精髓的都市白领来说,这种“慢节奏”的叙事方式,实在不适合我的需求。
评分从一个对上海的区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半个本地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理解似乎停留在了一个比较表层的、游客必到之处的刻板印象上。它详尽地描述了南京路步行街的喧嚣,淮海路的法式梧桐,以及新天地的小资情调,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经典元素。然而,上海的魅力远不止于此。真正的“GO”感,在于深入那些尚未被过度商业化的街区,去体验那些隐藏在居民区里的烟火气,比如探访提篮桥的犹太难民纪念馆周边的小巷,或者去感受 M50 创意园周边新兴的艺术社区氛围。这本书对这些“次级中心”的关注度极低,提供的视角过于传统和官方化,缺乏对城市肌理变化的敏感度和捕捉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上海的认知并没有得到拓展,反而像是被强行塞进了一个老旧的旅游模板里,错失了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更鲜活的脉搏。
评分让我非常困惑的是,这本书在“实用工具”这块的处理上,显得极度不平衡。一方面,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一些宏大的历史背景、名人轶事,这些内容固然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但另一方面,关于最基础的交通信息,比如上海近年来开通的新地铁线路、延误信息,甚至是上海本地人都会参考的App推荐,这本书里完全是空白或者严重滞后。我带着它去虹桥火车站,想对照书里提供的“便捷换乘指南”来搭乘磁悬浮,结果发现磁悬浮的运营时间表早就变了,导致我差点错过一个重要的约会。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模糊——它到底是想成为一本“上海风情画册”,还是一本“旅游工具书”?它似乎想做两者,但最终却哪样都没做好,变成了一个两头不讨好的“四不像”产品。它的“攻略”属性太弱,更像一本装帧精美的回忆录。
评分最近迷上了城市漫步,想找本靠谱的向导书,结果阴差阳错拿到了本看起来信息量很大但实操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指南”。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算不上友好,封面那种闪亮的塑料感,拿到手里就觉得不太“接地气”。内页的字体排版也显得过于拥挤,虽然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塞进去,但结果就是视觉疲劳。我拿着它想去探访一些隐藏在老弄堂里的小店,结果地图的比例尺和实际路况完全对不上,标出的那些“必去”的咖啡馆,去了才发现有的已经关门大吉,有的干脆搬了家。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信息更新速度简直是跟不上这座城市的脚步,2012年的版本,对于一个追求时效性的旅行者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历史文献”。那种按图索骥却发现“物是人非”的失落感,比迷路本身还让人沮丧。而且,很多推荐的美食店,味道也远远达不到宣传的那种“惊艳”,更像是应付差事的打卡点,缺乏真正老饕才会推荐的独到见解。
评分这本书在所谓的“特色体验”环节,给出的建议也显得非常单薄,缺乏真正的“内幕”价值。比如,它推荐了几家听起来很高级的本帮菜餐厅,但在价格、人均消费、以及是否需要提前多久预定等关键信息上,描述得含糊不清。更让我失望的是,它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元性”的展现远远不足。上海的魅力在于它的兼容并蓄,它融合了海派文化、移民文化、以及最新的国际潮流。然而,这本书似乎只聚焦于“光鲜亮丽”的那一面,对于城市中存在的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和共存,几乎没有提及。我希望能从一本“GO”的书里看到如何与本地人进行有效互动、如何使用一些本地人才知道的快捷方式,或者一些关于上海独特的生活俚语。可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在精品酒店的礼品店里陈列的、中规中矩的纪念品,漂亮却缺乏灵魂和实战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