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29.00元
作者:初玲,刘国尧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113506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电子技术》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及应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d-a和a-d转换以及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数字电子技术》可作为普通专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自动化类及机电设备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免费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含课时安排)、自我检查题、思考题与习题、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等,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学校,均可来电(010-88379564)或邮件(cmpqu@163.)索取。有任何技术问题也可通过以上方式联系。
目录
前言
章 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
1.1 数字电路概述
1.2 数制和码制
1.3 rc电路及应用
1.4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1.5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本章小结
自我检查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数字逻辑基础
2.1 逻辑函数
2.2 基本逻辑运算和法则
2.3 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
2.4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法化简
2.5 硬件描述语言vhdl及逻辑仿真
本章小结
自我检查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逻辑门电路
3.1 三种基本逻辑关系
3.2 分立元件门电路
3.3 复合逻辑门电路
3.4 ttl集成逻辑门
3.5 cmos集成逻辑门
3.6 ttl集成电路与cmos集成电路的接口
3.7 ecl集成电路
本章小结
自我检查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5章 集成触发器及其应用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7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第8章 d-a和a-d转换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实战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作者在讲解集成电路设计时,非常注重“版图”与“性能”之间的权衡取舍。例如,在讨论下降沿和上升沿的延迟差异时,他没有停留在理想化的模型,而是引用了实际芯片中电容、电阻布局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甚至提到了闩锁效应(Latch-up)这个在实际调试中常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并给出了初级的预防性建议。这种“从仿真到实际焊接”的桥梁作用,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所欠缺的。特别是书中关于存储器阵列和有限状态机(FSM)实现的章节,提供了多套不同的状态编码方案,并分析了它们在功耗和速度上的优缺点,这对于正在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入门FPGA开发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参考资料。我甚至打算把书里提到的几个小型设计案例,用我的开发板重新搭建一遍,看看理论与实践的吻合度究竟如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瞬间就给人一种专业且严谨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透露着一股“干货满满”的气息。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目录的编排就展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常见的枯燥乏味,而是像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引导着读者从最基础的逻辑门开始,一步步深入到复杂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的构建。尤其是前几章对布尔代数和逻辑代数化简的讲解,简直是神来之笔,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对抽象概念的抵触心理,用了一系列生动且贴近实际的例子,将原本晦涩的公式推导过程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直观易懂。这种由浅入深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特定器件如译码器、多路选择器时,不仅给出了原理图,还配上了大量的时序图和真值表分析,确保读者能够彻底理解信号是如何在不同状态间流转的。总的来说,从物理接触到内容结构,这本书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的关怀。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系统思维”的培养。它不只是教你如何连接两个门,而是引导你思考如何用这些基本单元去构建一个高效、可扩展的数字系统。在介绍计数器设计时,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对比了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的优缺点,不仅仅是速度上的差异,更深入地探讨了在系统集成中,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计数器来避免“毛刺”和“竞争冒险”对下游模块产生干扰。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哲学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逻辑优化,到后期的模块划分,再到整体时序的把控,都体现出作者对现代数字电路设计流程的深刻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任何一个数字电路模块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关注“它能做什么”,而是开始思考“它应该如何与其他部分和谐共存,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这本书成功地将我从一个“元件使用者”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系统架构师”的层次,这对我的职业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水准,这对于理解复杂的逻辑结构至关重要。很多技术书籍的图表印刷出来后线条模糊,导致关键的波形交叉点难以分辨,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无论是复杂的卡诺图化简过程,还是多级同步时序电路的时钟沿捕获时序分析图,都清晰锐利,即便是小的标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作者在绘制逻辑门电路图时,对符号的规范性使用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几乎可以作为制图规范的范本。更值得称赞的是,对于时序图(Timing Diagrams)的处理,他们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和粗细来区分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建立/保持时间窗口,使得“时序违例”的现象一目了然。这种对视觉传达的重视,极大地减少了阅读时的认知负荷,让我的注意力能够更集中于电路逻辑本身,而不是费力去辨认图上的线条是否重叠。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幽默风趣,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技术书籍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倾向。作者似乎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教授,他总能在关键的技术点插入一些只有业内人士才能会心一笑的“吐槽”或者“小道消息”。比如在讲到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时,他没有直接堆砌参数,而是将NMOS和PMOS比喻成两个性格迥异的“守门人”,一个负责拉低电压,一个负责拉高电压,只有两者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完美的信号翻转。这种拟人化的描述,让我在理解“电源轨”和“亚阈值导通”这些深层次概念时,感觉思路瞬间被打开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电路设计历史的“八卦”,比如早年间为了节省晶体管数量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极限优化”,读起来简直像在听一场精彩的科技脱口秀。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粘性,让我愿意主动去探索那些原本可能被我跳过的细节部分。它成功地将“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