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技术(第二版)(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
| 作者 | 李中发,罗瑞琼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水利水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022381 |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电子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单级交流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可控整流电路、门电路与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第二版前言版前言章 半导体器件 1.1 PN结 1.1.1 半导体的导电特征 1.1.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结构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3 特殊二极管 1.3.1 稳压管 1.3.2 光电二极管 1.3.3 发光二极管 1.4 双极型三极管 1.4.1 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 1.4.2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和电流放大作用 1.4.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1.4.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5 场效应晶体管 1.5.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结构 1.5.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1.5.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本章小结 习题1第2章 单级交流放大电路 2.1 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2.1.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2.1 估算法 2.2.2 图解法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3.1 图解法 2.3.2 微变等效电路法 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4.2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2.5 射极输出器 2.5.1 静态分析 2.5.2 动态分析 2.6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2.6.1 静态分析 2.6.2 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习题二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 3.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1.1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3.1.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3.2 差动放大电路 3.2.1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2.2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 3.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3.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类型 3.3.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3.3 集成功率放大器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 3.4.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的特点 3.4.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 3.4.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及种类 3.4.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 3.5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第6章 可控整流电路第7章 门电路与逻辑代数第8章 组合逻辑电路第9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0章 半导体存储器1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2章 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附录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名为《失落的巴比伦代码》的悬疑小说,其复杂程度堪比一部结构精巧的瑞士钟表。情节铺陈得极其高明,开篇只是一个看似不相关的考古发现,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线索像蛛网一样层层展开,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到最后都会以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方式被串联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多重时间线的能力,过去、现在和近未来(基于早期计算机模拟)的叙事片段交织穿插,让读者始终处于一种“已知部分真相,但关键拼图缺失”的兴奋状态。书中对于密码学和古代语言学的引用,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它让你在紧张刺激的追逐战之余,还能体验到破解谜题的智力快感。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依赖廉价的惊吓,而是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步步紧逼的推理迷宫。读完最后一页,我感觉自己的脑细胞都被充分激活了一遍,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很多纯粹的动作片无法给予的。想挑战自己的逻辑极限吗?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评分这本《穿越时空的旅行指南》简直是本奇书!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书里描述的那些未来世界的景象,细腻到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合成香料味,感受到悬浮列车划过耳边的风声。我尤其喜欢他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描绘,那些基于量子纠缠的伦理困境,真的引人深思。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甚至合上书,坐在窗边,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忍不住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在几百年后也被描绘成某种“古老的、充满机械噪音的时代”?书中关于“记忆碎片”存储技术的探讨非常超前,它不仅是科幻设定,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对个体身份和永恒的渴望。叙事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时而紧张刺激,追逐着失落的星图;时而又慢下来,描绘着荒芜星球上最后的生命之歌。语言功底扎实,各种比喻和意象的运用,让那些晦涩的物理概念也变得生动起来。如果你厌倦了传统科幻的套路,渴望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智冒险,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会拓宽你对“可能”的定义。
评分关于《像素与水墨的对话:数字时代的东方意境探析》,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大胆地跨越了看似不可逾越的艺术和技术鸿沟。作者首先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气韵生动”原则入手,然后巧妙地将其映射到现代图形设计和虚拟现实的构建逻辑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留白”的讨论,作者认为在数字界面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负空间,其实就是当代对传统留白的继承和创新,这种联系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画家和现代程序员的访谈记录,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群体,在追求“和谐”和“效率”上的共鸣,极具启发性。对于设计师、艺术家或者任何对文化传承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工具。它教导我们,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它来表达那些跨越千年的审美追求。读完后,我看待屏幕上的每一个图标,都多了一层关于结构和意境的思考,这本书成功地提升了我的“数字审美”层次。
评分《隐秘的花园手札》这本书,完全是为那些内心深处渴望宁静与自然连接的灵魂准备的。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园艺教程,更像是一位隐居的老者,用沾满泥土的手,轻轻拂过你焦虑的额头。作者对植物形态、土壤成分的描述,细致入微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比如他能区分出不同季节阳光照射下,同一株玫瑰花瓣上微妙的色差,那种观察力让人叹为观止。我特别欣赏它关于“慢生活”哲学的渗透。在每一个章节的过渡,作者都会穿插一段关于等待、关于耐心、关于与时间做朋友的感悟。读起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清凉的山泉水流过心田。我甚至感觉自己也被书中描绘的那片被细心呵护的花园所感染,开始关注起阳台上那盆快要枯萎的多肉。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古代园林设计的图谱和相关诗词,将东方美学与自然科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种意境,不是看照片能体会到的,必须用心去“品味”文字所营造出的画面感。如果你想找回与土地的联结,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一次彻底的“除草”,强烈推荐这本书。
评分《宇宙边缘的寂静之歌》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具野心和深度的非虚构作品。它探讨的主题宏大——从暗物质的波动到费米悖论的最新解读,但作者的文字却出奇地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对未知世界保持敬畏的谦逊态度。他成功地将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用清晰的类比和生动的历史背景故事串联起来,即便是像我这样对高深理论望而生畏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书中关于“大过滤器”理论的章节尤其发人深省,作者没有给出武断的结论,而是带领我们回顾了地球生命演化中的几次关键转折点,让我们反思人类文明的脆弱性。更难得的是,作者还穿插了他作为天体物理学家的个人经历,那些在寒冷观测站度过的漫漫长夜,那些对遥远星系发出的信号的期盼,为冰冷的科学注入了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本书不是让你去寻找答案,而是激发你去提出更好的问题。它会让你在晴朗的夜晚,再次抬起头,对头顶的星空产生全新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