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 9787520117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 9787520117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凌 著
图书标签:
  • 阿拉伯文化
  • 伊斯兰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会科学
  • 中东研究
  • 历史学
  • 民族学
  • 文化遗产
  • 阿拉伯世界
  • 社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7401
商品编码:2973704578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

定价:49.00元

作者:肖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74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阿拉伯传统文化是否等同于伊斯兰传统文化?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本书在阐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以清晰的论述和简练的语言,就阿拉伯固有文化在阿拉伯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成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豪侠”“宽容”“乐观”“务实”“调和”各特质与阿拉伯固有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了解阿拉伯文化有的助益。

目录


绪 论
  一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内涵
  二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意义
  三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现状
  四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方法
章 宗派主义
  一 语言学视角下对部落(集体)的重视
  二 部落生活中的宗派主义:“‘外人’和‘敌人’是同义词”
  三 发达的宗谱学
  四 宗派主义的存续
第二章 豪侠精神
  一 牢不可破的好战心理
  二 赞美牺牲、崇尚慷慨
  三 自由不羁的灵魂
第三章 发散式思维与散漫性格
  一 时间的知觉:片段式的零散性
  二 诗歌的繁荣:顿悟型、发散式的思维特征
  三 个人主义:“不驯服”的个人
第四章 享乐主义与乐观精神
  一 阿拉比亚人具有享乐主义性格
  二 乐观精神:“困难的事或许会变得容易”
第五章 现实主义与务实精神
  一 重视行动力
  二 崇尚坚韧与忍耐
  三 提倡勤俭
  四 重商:追求物质财富
第六章 调和与多元精神
  一 阿拉伯语:西方重逻辑的外在形式与东方直觉式的思维内质
  二 好学、崇知:“求知哪怕远中国”
  三 对“他者”文化持宽容态度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肖凌,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学院院长、教授、阿拉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6年9月-2000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本科毕业,获得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2年6月叙利亚大马士革文学院国家公派留学生;2000年9月-2003年3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9月-2010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8年12月-2009年5月埃及开罗大学师范学院间互换奖学金留学生。2003年3月至今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师;2010年11月2014年6月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校)办副主任;2012年4月起担任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主任;2012年起任中国中东学会会员;2013年4月起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2014年6月至今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系主任、阿拉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领域为阿拉伯文化、当代阿拉伯思想与思潮、当代阿拉伯国际问题、阿拉伯语语言教学。

文摘


序言



《伊斯兰世界文明的脉络: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索伊斯兰世界丰富而复杂的文化传统及其漫长历史演变的学术著作。它不局限于某个特定时期或地域,而是力图勾勒出贯穿伊斯兰文明数千年发展的主线,展现其内在的连续性与多元性,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与影响。 第一部分:文明的孕育与早期发展 本书的开篇将追溯伊斯兰文明的源头。我们首先考察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兴起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图景,包括其多样的部落结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与周边文明(如拜占庭、萨珊波斯)的交流。随后,本书将详细阐述伊斯兰教的诞生及其对阿拉伯半岛的革命性影响。我们将深入分析《古兰经》的教义,理解其在塑造早期穆斯林社群时的核心作用,以及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生平事迹和在建立伊斯兰政治、社会和宗教秩序中的关键地位。 接着,本书将聚焦于四大哈里发时期的扩张与整合。我们将探讨穆斯林军队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将伊斯兰教的信仰和阿拉伯语传播到广袤的地域,分析其军事战略、行政管理以及与被征服地区原有文化的融合过程。这一时期,伊斯兰帝国初步形成,为后续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辉煌与知识的传承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重点描绘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通常指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统治下的巴格达,但也将延伸至其前后和周边地区。我们将考察这一时期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科学领域,我们将详细介绍穆斯林学者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地理学等方面的贡献。例如,他们对代数学的奠基性工作,对星体运行的精确观测和计算,对药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炼金术的探索。我们将追溯这些知识如何从希腊、印度、波斯等古老文明中被吸收、翻译、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论和实践。本书还将探讨诸如“智慧宫”(Bayt al-Hikma)等学术机构在知识传播和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哲学方面,我们将分析穆斯林哲学家如何处理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与伊斯兰教义之间的关系。本书将重点介绍诸如伊本·西那(Avicenna)、伊本·鲁什德(Averroes)等思想家的贡献,以及他们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通过翻译传入欧洲,成为中世纪欧洲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与艺术方面,本书将展现伊斯兰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学传统。我们将考察阿拉伯诗歌的演变,从前伊斯兰时期的抒情传统到后来的叙事诗和散文的发展。我们将介绍《一千零一夜》等著名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叙事魅力。在艺术领域,本书将深入探讨伊斯兰书法、装饰艺术、建筑风格(如清真寺、宫殿、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我们将分析其如何融合各地艺术元素,形成独特而具有辨识度的视觉语言,并探讨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宗教、社会和政治含义。 第三部分:变革、挑战与现代转型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转向伊斯兰世界在近代以来的经历。我们将分析蒙古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兴衰、以及欧洲殖民主义兴起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伊斯兰世界造成的冲击。我们将考察这些事件如何改变了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以及穆斯林社群如何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书将深入探讨近代以来伊斯兰思想界的复兴与改革运动。我们将分析诸如瓦哈比运动、萨努西运动、泛伊斯兰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伊斯兰教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将考察穆罕默德·阿布杜(Muhammad Abduh)、拉希德·里达(Rashid Rida)等改革家如何试图调和伊斯兰传统与现代性,以及他们在教育、法律、政治等领域提出的主张。 同时,本书也将审视伊斯兰世界在政治独立后的发展道路。我们将分析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主义(Islamism)等思潮如何在后殖民时代兴起,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当代中东和北非国家的政治进程。本书将探讨伊斯兰世界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性挑战,如贫困、不平等、教育普及、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第四部分:多元的文化景观与当代议题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当代伊斯兰世界的多元文化景观及其面临的复杂议题。我们将考察不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其语言、习俗、宗教实践、以及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我们将探讨伊斯兰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她们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本书还将审视伊斯兰世界与全球其他文明的互动,特别是在后9/11时代,西方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认知与误解。我们将探讨“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的现象及其根源,并呼吁以更理性、更深入的方式理解伊斯兰文明。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当代思想辩论,包括世俗主义与宗教的张力、自由主义伊斯兰的探索、以及不同教派和宗派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分析诸如“伊斯兰改革”(Islamic reformism)、“伊斯兰左翼”(Islamic left)等思潮在塑造当代伊斯兰思想界所起的作用。 结语:理解伊斯兰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伊斯兰世界文明的脉络: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来理解伊斯兰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本书强调伊斯兰文明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动态性,避免刻板印象和片面解读。通过对历史、思想、文化和社会等多个维度的深入探讨,本书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明的理解,并认识到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适合对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有浓厚兴趣的学者、学生以及广大普通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通读《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它赋予了我一种审视世界文化的新视角。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很容易倾向于用一种普适性的,甚至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文化。然而,这本书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阿拉伯文化独有的光彩。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尊重与好奇的态度,他并没有试图将阿拉伯文化“翻译”成我们熟悉的模式,而是引导读者去体会它自身独特的逻辑和价值。这种对文化多样性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异质文化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都有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开阔,也更加懂得如何以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差异。

评分

《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阿拉伯文学与艺术如何承载和传递文化价值的精彩阐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将文学、诗歌、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视为解读阿拉伯民族精神世界的钥匙。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展现了阿拉伯人在面对变迁时的思考、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宇宙、人生意义的追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阿拉伯诗歌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宣泄、哲理的传递,以及对美学的极致追求。那种对语言的精妙运用,对意象的深刻营造,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书中对阿拉伯书法、几何图案等视觉艺术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阿拉伯文化中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深入他们的艺术土壤,因为在那里,他们的灵魂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呈现。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拍案叫绝之处,在于其对阿拉伯文化与宗教之间复杂关系的辨析。很多时候,我们将阿拉伯文化直接与伊斯兰教划等号,认为宗教是塑造阿拉伯文化唯一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则对此进行了更为 nuanced 的审视。它承认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历史和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强调,阿拉伯文化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并在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文明的影响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书中对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实践,对宗教经典在社会规范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宗教观念所经历的挑战和演变,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它让我明白,宗教是理解阿拉伯文化的一把重要钥匙,但绝非全部。这种审慎而辩证的分析,打破了我之前的某些固有认知,也让我对阿拉伯文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阿拉伯文化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微妙张力的解读。在许多西方视角下的文化研究中,常常将阿拉伯文化简单地归类为高度集体主义的社会,强调家族、部落、社群的纽带。然而,《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则更精细地辨析了这种集体主义的内在逻辑,以及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主体意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通过对阿拉伯社会中各种权力关系的分析,对家庭观念的演变,以及对个体在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定位等方面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一个远比刻板印象更为生动和多元的阿拉伯社会图景。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荣誉感”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阿拉伯人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的强大驱动力,它如何在家庭、社会交往乃至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本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这种对文化内部复杂性的精准把握,让我对阿拉伯世界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平面。

评分

读完《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阿拉伯世界深层肌理的大门。以往我对阿拉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新闻报道中的地缘政治冲突,或者是一些零散的关于宗教、服饰的碎片信息。这本书则系统地、深入地挖掘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正构成阿拉伯民族身份认同的文化基因。它不像很多速成的介绍性读物那样流于表面,而是从历史的纵深、地理的限制、宗教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等多个维度,层层剥茧,揭示了阿拉伯文化独特而复杂的形成过程。作者在论述时,旁征博引,不仅引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和学术研究,还融入了对当地风俗习惯、艺术表现、文学传统等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得整本书充满了知识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温度。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饱学之士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你一步步理解阿拉伯世界为何如此,又是如何走到今日。即便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和满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