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花:小果带你入门生活花艺 9787518014460

生活与花:小果带你入门生活花艺 97875180144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小果 著
图书标签:
  • 花艺
  • 生活美学
  • 家居装饰
  • 手作
  • 植物
  • 入门
  • 小清新
  • 生活方式
  • 艺术
  • DIY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4460
商品编码:297303524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与花:小果带你入门生活花艺

定价:32.8元

售价:22.3元,便宜10.5元,折扣67

作者:余小果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8014460

字数:9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生活与花:小果带你入门生活花艺》一书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插花”书,而是一本生活花艺书。书中的作品包括瓶花、桌花、手绑花束以及礼品装饰,每一个作品都将花艺的美学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起传统的插花书更加“贴地气”,更实用。书中涵盖了将近15种花艺操作技巧和20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花艺爱好者都可以从书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作者遵循正宗欧式花艺审美来创作,呈现的作品沿袭目前花艺领域流行的花艺风格,图片精良;除了花艺作品,作者将一些花艺的理念和美好的生活态度都融入其中,传达一种优雅的氛围,带您入门生活花艺美学。


目录


作者介绍

余小果,画画的花艺师——DFA荷兰花艺师认证持证专业花艺师,曾为modern bride封面明星制作手捧,2014年创作了Furry Friends系列定制动物画,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喜爱,同时为“花园”品牌创始人,做不一样的有性格的花艺培训。

文摘


序言



园艺之诗:从播种到收获的田园生活指南 第一章:唤醒泥土的记忆——城市里的微型农场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对土地的渴望从未消退。本书并非关于精巧的插花艺术,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将田园的宁静与丰饶,引入现代都市的有限空间。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土壤”开始,解构城市环境下的种植介质选择,如何通过科学配比,模拟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土壤结构。这不是简单的盆栽技巧,而是一门关于生命载体的艺术——如何让板结的泥土重新呼吸。 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容器选择,从陶土盆的透气性到塑料盆的保水性,再到垂直花园系统的空间优化。重点在于“在地化”的解决方案,即如何利用废弃材料进行改造,实现可持续的园艺实践。例如,如何利用旧轮胎、木箱甚至废弃的PVC管道,构建出功能与美观兼具的种植单元。 本章还将引入“土壤健康”的核心概念。我们探讨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性,介绍自制堆肥(冷堆肥与热堆肥)的技术细节,以及蚯蚓养殖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有机肥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空间受限的阳台或窗台,我们将重点介绍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如简易水培和椰糠基质的维护,确保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小环境中实现高效的养殖。 第二章:种子的哲学——生命周期的精妙设计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种子”——希望的载体与生命周期的起点。我们摒弃对商业化种子的过度依赖,转而强调种子采集、保存与活力的维持。详细解析不同科属植物种子的休眠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物理(如砂纸摩擦)或化学(如温水浸泡)方法打破休眠,诱导发芽。 实践层面,我们将详细描绘“育苗”的艺术。从播种深度、湿度控制到光照管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时令播种日历”,这份日历并非基于传统历法,而是基于不同地区气候带的“有效积温”模型,帮助读者精确掌握最佳播种时间,避免“望梅止渴”。 此外,本书深入探讨了“传家宝种子”的保护与传承。介绍如何识别优质母株、进行人工授粉,以及采集、清洁和干燥种子的专业步骤,确保种子的基因纯净与高发芽率得以延续。对于那些难以人工授粉的植物,我们也会提供引诱本地传粉昆虫的自然方法,强调生态平衡在植物繁殖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章:耕耘的智慧——自然农法的实践与挑战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田间管理,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减少干预”。我们将深入剖析“永续农业”(Permaculture)的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小型家庭花园的布局中。例如,如何通过“伴生种植”(Companion Planting)的科学组合,实现病虫害的自然抑制和养分互补。我们会列出详细的图表,展示哪些植物可以相互促进,哪些植物会彼此抑制。 关于“灌溉”,我们摒弃定时喷洒的低效模式,转而介绍“需水诊断”的技巧,通过观察叶片形态、土壤湿度感应,实现精准滴灌。对于雨水收集系统,我们将提供简易的搭建指南,教读者如何将屋顶或露台的雨水转化为园艺的宝贵资源。 病虫害管理是本章的重头戏。我们强调预防为主,而非依赖化学喷雾。详细介绍自制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配方,如辣椒水、大蒜液、苦楝油乳剂的制作与应用时机。对于已发生的病虫害,我们将提供清晰的“识别图谱”,帮助读者准确辨认害虫及其天敌,并指导如何科学地引入瓢虫、草蛉等益虫,构建一个自我调节的微型生态系统。 第四章:从枝头到餐桌——收获的喜悦与食物的转化 园艺的终极回报在于收获。本章将引导读者超越单纯的“采摘”,进入“食物转化”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利用种植的每一份成果。 收获时机是关键。我们提供了一套精确的“成熟度判断标准”,不仅针对果实,也针对根茎类和叶菜类。例如,如何判断香草的最佳采摘时间以获取最高的精油含量,或如何通过叶片颜色变化判断块根作物的最佳挖掘时期。 收获后的处理和保存技术将占据大量篇幅。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水果和蔬菜的自然干燥法(日光、阴凉通风处),以及低温冷藏的技巧,以延长新鲜度。对于产量过剩的情况,我们将教授基础的食物加工技术: 1. 发酵与腌渍: 制作酸菜、泡菜,利用乳酸菌的自然力量保存风味。 2. 简易罐装与封存: 针对酱料、果酱的巴氏杀菌基础知识,确保安全储存。 3. 草本的深度利用: 如何将收获的香草(如迷迭香、薄荷)制成浸泡油、酊剂或干燥茶饮,实现从植物到日常用品的转化。 第五章:季节的循环与心灵的栖居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的是人与自然节奏的同步。我们不再将园艺视为一项任务,而是一种冥想与生活的循环。详细阐述“休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冬季或非生长季节进行花园的维护、工具的保养和规划下一季的蓝图。 我们分享了如何通过记录——绘制园艺日记,标记天气、播种日期、收成重量——来建立个人化的“微气候数据库”。这种记录不仅是科学数据,更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性捕捉。 最终,本书旨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尊重生命的节律,从一粒种子开始,重建我们与大地之间失落的、深刻的连接。它关乎的不是如何让花朵更艳丽,而是如何让生活更扎根、更充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温暖柔和的色调,配上精美的插图,光是拿在手里就觉得心情舒畅。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正好洒在书桌上的时候翻开它的。那种质感,仿佛能感受到纸张的呼吸,每一页的排版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留白的处理也很有艺术感。尤其是一些关键步骤的图解部分,拍得非常清晰细致,即便是像我这种完全没有基础的新手,也能大致摸到门道。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耳边细语,引导你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工具时那种不厌其烦的态度,从剪刀的选择到花泥的浸泡,每一个细节都被照顾到了,让人感觉作者真的是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展示自己的专业。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翻阅时有一种非常愉悦的仪式感,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动手尝试书里教的方法。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教你怎么插花,它更深层次地在探讨“生活”与“花艺”之间的关系。作者似乎很擅长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户洒在几枝野花上的感觉,或者雨后泥土散发出的那种清新气息。书里提到的一些理念,比如“为自己的一餐饭布置一个简单的花”或者“用当季的花材讲述季节的故事”,这些都非常打动我。它让我意识到,花艺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可以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美学。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家里的旧物来搭配花艺,这个点子太棒了!它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我不用特地去采购昂贵的容器。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就去翻箱倒柜,尝试着用爷爷留下来的老茶壶做了一个小小的桌面摆设,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尤其是关于花材选择和养护的部分。以前我买回来的鲜花总是活不久,总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它详细区分了不同花材的吸水特性、对温度的敏感度,甚至连如何正确使用保鲜剂都有详细说明。我按照书上说的,给新买的康乃馨换水,并调整了它们放置的位置,结果原本只能放三天的花,硬是撑了一周多,而且状态依然很好。这种实打实的效果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深信不疑。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紧急处理方案,比如花茎萎蔫了该怎么办,或者刚买回来的花如何“醒花”。这些知识点虽然零碎,但对于日常养护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让我从“养花杀手”逐渐向“合格园丁”迈进。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也体现了高超的用心。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花材种类来划分,而是更倾向于“场景化”和“主题化”。比如,有专门一章是关于“如何为朋友的生日准备一束充满个性的花”,另一章则是关于“营造温馨的居家氛围”。这种按需取用的结构,让我在需要特定灵感时,可以迅速找到目标章节。我特别喜欢它在每章结尾留下的“创作随笔”,那里记录了作者的一些感悟和失败经历,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情味。这些随笔往往是点睛之笔,它们提醒我,真正的生活花艺,不在于追求完美的对称和比例,而在于每一次心意的表达。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起点,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持续探索和创新的内在动力,让我愿意把对美的追求融入到每一天之中。

评分

坦白说,我以前对花艺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那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审美。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幽默,一点也不卖弄学问。她会坦诚地告诉我们,第一次做出来的花束可能并不完美,但关键在于尝试和享受过程。这种“允许犯错”的氛围,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色彩搭配的那一节,她没有罗列复杂的色彩理论,而是用更感性的方式去解释“冷色调带来的宁静感”和“暖色调带来的活力”。比如,她提到在阴雨天插一束明亮的向日葵,仅仅是视觉上的对比就能瞬间点亮整个房间。读完这段话,我立刻去阳台剪了几支还没完全开放的月季,它们的黄白相间,果然有着神奇的治愈力量。这种将复杂理论转化为生活体验的教学方式,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