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2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系列教材)
定价:34.00元
作者:侠名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3022066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基本工艺知识和电子装联技术为基础,以EDA实践和现代先进组装技术为支柱,对电子产品工艺设计制造过程作了全面介绍,包括电子工艺概论、安全用电、EDA与DFM简介、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焊接技术、装联与检测技术、表面贴装技术等内容,是电子实践教学领域中典型的参考书。
作者有二十余年电子技术工作经验,经历了二十多年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实践,与电子制造企业界、学术界和媒体紧密联系,使本书视野开阔、内容充实、详略得当、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兼有实用性、资料性和先进性。
本书既可作为电子实践类课程的参考教材,亦可作为电子科技创新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等活动的实用指导书,同时也可供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及其他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电子工艺概论
1.1 电子制造与电子工艺
1.1.1 制造与电子制造
1.1.2 工艺与电子工艺
1.1.3 电子制造工艺
1.2 电子工艺技术及其发展
1.2.1 电子工艺技术发展概述
1.2.2 电子工艺的发展历程
1.3 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1.3.1 技术的融合与交汇
1.3.2 绿色化的潮流
1.3.3 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1.4 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
1.4.1 电子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
1.4.2 绿色电子设计制造
1.4.3 电子产品生态设计
1.5 电子工艺标准化与国际化
1.5.1 标准化与工艺标准
1.5.2 电子工艺标准及国际化趋势
2 安全用电
2.1 概述
2.2 电气事故与防护
2.2.1 人身安全
2.2.2 设备安全
2.2.3 电气火灾
2.3 电子产品安全与电磁污染
2.3.1 电子产品安全
2.3.2 电子产品的安全标准及认证
2.3.3 电磁污染与防护
2.4 用电安全技术简介
2.4.1 接地和接零保护
2.4.2 漏电保护开关
2.4.3 过限保护
2.4.4 智能保护
2.5 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
2.5.1 触电急救
2.5.2 电气消防
3 EDA与DFM简介
3.1 现代电子设计
3.2 EDA技术
3.2.1 EDA概述
3.2.2 芯片级设计基础——ASIC/PLD/SoPC/SoC
3.2.3 硬件描述语言
3.2.4 EDA工具
3.2.5 设计流程
3.2.6 EDA实验开发系统
3.3 DFM
3.3.1 DFM及其发展
3.3.2 DFM与DFX
3.3.3 DFX简介
3.3.4 DFM简介与技术规范举例
3.3.5 DFM软件
4 电子元器件
4.1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特点
……
5 印制电路板
6 焊接技术
7 装联与检测技术
8 表面贴装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工程师手册”,干货多到让人喘不过气来。它没有过多地谈论那些时下热门的、更新迭代极快的技术前沿,而是专注于那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会过时的核心原理。我记得我以前在学习某一个具体的工艺流程时,总是找不到一个系统性的讲解,看了很多零散的资料才勉强拼凑起来,但这本书里,从材料的选择到加工的每一个步骤,都有非常详尽的描述,配图虽然看起来朴素,但精确度极高,简直就是每一个细节都帮你标注清楚了。特别是关于可靠性设计和故障分析的那几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挖,对于想成为一个真正懂行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无比珍贵的财富。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对很多看似简单的工艺环节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工程学考量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的技术视野瞬间开阔了不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对于“实践导向”的执着追求。它不是那种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集合,而是真正指导你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工具书。书的后半部分,涉及到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部分,简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作者似乎深谙动手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坑”,并在文字中提前为你“排雷”。比如,在描述某个焊接工艺时,它会细致到告诉你烙铁头的温度控制范围,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焊点大小调整操作手法,这些都是教科书上经常被忽略的“操作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之间的真正区别。这本书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导师,在你每一次尝试连接线路、组装电路板时,都提供着最可靠的背书。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像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让人敬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脾气极好的老教授在给你一对一授课,语调平稳,逻辑清晰,绝不卖弄高深。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铺垫方式。比如,在讲解某个高级概念之前,它会先回顾你已经学过的几个基础知识点,然后非常自然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教学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我发现,很多其他教材在引入复杂知识时,要么就是突然抛出一个你闻所未闻的新名词,让你措手不及;要么就是跳跃性太大,让你感到不知所措。而这本教材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像是在为你铺设了一条平坦的、有护栏的登山小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读完之后,你会感觉自己是“爬”上那个高度的,而不是被“抬”上去的,这种扎实感是其他教材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套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厚重而可靠”,它散发着一种老牌工科院校特有的严谨气息。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这本书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至今仍被许多前辈推荐?我想答案就在于它的内容的自洽性和完整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电子技术的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工业发展史。当你阅读其中关于标准制定和行业规范的部分时,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看到一代代工程师是如何在实践中摸索,最终形成这些通用准则的。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很有特色,它们不像现在很多教材那样追求花哨的计算,而是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分析。我做完一套习题后,常常需要翻阅前面的理论知识来印证自己的推导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循环。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识别关键的控制点,而不是被次要的细节所迷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年代感,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学习基础知识的年代。我记得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插图和文字排版都显得很扎实,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直奔主题。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排版方式非常友好,让人能集中精力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你搭建一个稳固的地基,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讲起,慢慢过渡到元器件的特性,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些生活化的例子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我一个对电子完全陌生的朋友,看了这本书的开头几章后,也能大概摸到门道了。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律,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思考电子设备的工作流程,这种思维训练比死记硬背知识点重要得多。每次翻阅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新的理解角度,感觉作者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非常深入,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