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CMOS数字集成电路精选
定价: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肖景和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2316409
字数:
页码:2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CMOS数字集成电路精选》属于数字电子技术类的科普性读物,介绍了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原理与应用。本书按照集成电路的功能分成CMOS集成门电路及其应用、CMOS触发器及其应用、CMOS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CMOS数字电路中的特殊电路及其应用共4个部分。本书通过电路实例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使读者通过实例掌握各类集成电路在电子电路中的使用方法。
《CMOS数字集成电路精选》可供有一定电子基础知识的电子技术爱好者自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在电路设计选型中参考。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从概念到实现的高级数字IC设计知识体系。它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设计流,而是巧妙地融合了EDA工具背后的设计哲学。例如,在介绍层次化设计方法时,书中对抽象层次的设置和接口定义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技术讨论,更是一种架构思维的培养。我注意到,书中对异步电路和时钟域交叉(CDC)的处理,远超出了基础的握手协议介绍。它详细分析了跨时钟域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的亚稳态问题,并提供了基于同步器设计、握手协议以及更高级的FIFO(先进先出队列)在异步背景下如何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多种实现方案。这种对“边界条件”和“异常路径”的关注,恰恰体现了成熟设计者与初学者的分野。读完这些内容,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在大型SoC设计中,系统集成和验证的难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颇具大家风范,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老派工程师的严谨,但又不失对新技术的敏锐捕捉。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堆砌公式,而是将复杂的概念巧妙地嵌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去解释。举个例子,在讨论信号完整性(SI)时,作者没有止步于反射和串扰的理论分析,而是引入了先进的封装技术对互连线寄生参数的影响,这种与实际物理层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可迁移性。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非线性叙事,它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跳跃式阅读,但任何一个章节的深入阅读,都会让你感觉自己的设计功底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啃关于时序分析和签核的部分,书中对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裕度的分析,结合了PVT(工艺、电压、温度)变化的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这种对不确定性的量化处理,是很多理论书籍所欠缺的,它让“设计鲁棒性”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基础,它对基础知识的默认程度很高,使得非专业人士可能会感到吃力。然而,对于有志于在IC设计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种挑战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书中对版图级的考虑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入,这在很多纯逻辑层面的书籍中是缺失的。比如,它探讨了逻辑综合工具如何根据目标库单元的物理特性(如负载电容、驱动能力)来优化逻辑结构,以及如何通过约束来指导综合,以实现最优的布局布线结果。特别是关于互连线延迟和电源网络IR Drop的分析,作者展示了如何将物理约束转化为逻辑设计的优化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局视野,使得读者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就能预见到潜在的物理瓶颈,从而从源头上规避重大返工,这对于项目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选材精炼,论述严谨,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你面前徐徐展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宏伟蓝图。它不像某些新潮的技术手册那样追求追逐热点,而是沉淀了经过时间考验的核心原理和最佳实践。书中对各种设计冗余和容错机制的探讨,更是体现了对电路可靠性的极致追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BIST(内置自测试)和DFT(可测性设计)的章节,它不仅介绍了扫描链的插入,更深入分析了测试向量的生成算法和测试覆盖率的评估标准,甚至延伸到了对不同故障模型(如SA0/SA1、桥接故障)的建模。这种对整个芯片生命周期——从设计、测试到最终可靠运行——的全面覆盖,让我彻底理解了现代数字芯片设计远不止于写出正确的Verilog代码那么简单,它是一门综合了物理、逻辑、算法和系统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评分这本《CMOS数字集成电路精选》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刚翻开目录,就被其中涵盖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了。它显然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入门读物,而是直指核心的“精选”之作。比如,其中关于低功耗设计的章节,分析得极其透彻,从晶体管级的亚阈值导通电流控制,到系统级的时钟门控和电源门控,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不同工艺节点下的设计权衡做了详细的对比,这对于身处快速迭代的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参考资料。我记得有一部分专门讲了静态随机逻辑(SRL)和动态随机逻辑(DRL)的比较,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际仿真数据的结合,深入剖析了两者在面积、功耗和速度上的Trade-off,这点在很多教材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这里却被挖掘得非常细致,让我对电路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