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
: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何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030460493
字数: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新元件和实验平台的更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对传统内容进行了更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包括四部分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分立元件与贴片元件电子工艺实训。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可作为高等学校白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T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章 模拟电子技术
1.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2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
1.3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1.4 场效应管放大器
1.5 负反馈放大器
1.6 射极跟随器
1.7 差动放大器
1.8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1.9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Ⅰ)——模拟运算电路
1.10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Ⅱ)——有源滤波器
1.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Ⅲ)——电压比较器
1.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Ⅳ)——波形发生器
1.13 RC正弦波振荡器
1.14 LC正弦波振荡器
1.15 压控振荡器
1.16 低频功率放大器(Ⅰ)——OTL功率放大器
1.17 低频功率放大器(Ⅱ)——集成功率放大器
1.18 直流稳压电源(Ⅰ)——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1.19 直流稳压电源(Ⅱ)——集成稳压器
1.20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第2章 数字电子技术
2.1 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2.2 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2.3 集成逻辑电路的连接和驱动
2.4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2.5 译码器及其应用
2.6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2.7 触发器及其应用
2.8 计数器及其应用
2.9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2.10 脉冲分配器及其应用
2.11 使用门电路产生脉冲信号——自激多谐振荡器
2.12 单稳态触发器与施密特触发器——脉冲延时与波形整形电路
2.13 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2.14 D/A、A/D转换器
2.15 序列信号发生器
第3章 综合设计实验
3.1 用运算放大器组成万用电表的设计与调试
3.2 彩灯控制电路
3.3 同步模4可逆计数器
3.4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装与调试
3.5 温度监测及控制电路
3.6 智力竞赛抢答装置
3.7 电子秒表
3.8 三位半直流数字电压表
3.9 数字频率计
3.10 拔河游戏机
3.11 随机存取存储器2114A及其应用
第4章 电子工艺实训
4.1 分立电子元件工艺实训
4.2 贴片电子工艺实训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集成电路引脚排列图
这本《模拟电路设计与实践》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对运放的配置总是摸不着头脑,书里对不同反馈结构的讲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正反馈和负反馈在电路行为上的天壤之别。特别是关于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推导过程,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用非常详尽的步骤带着读者一步步完成,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在“亲手”计算一样。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实际应用案例,比如音频放大器和简单的有源滤波器设计,这些例子都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理想模型,而是考虑了器件的非理想特性,比如带宽限制和失真问题。我按照书中的步骤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二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发现理论值和实验结果非常接近,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模拟电路设计原理的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驾驭那些看似复杂的电流和电压,让你真正理解“信号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对于想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电子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难得的宝藏。
评分我对《嵌入式系统编程实战》这本书的评价是:内容广度与深度并存的典范之作。通常这类书籍要么过于偏重底层寄存器操作,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流于应用层API的罗列,缺乏对系统底层机制的揭示。但这本例外。它巧妙地平衡了ARM Cortex-M内核的体系结构介绍与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书中关于中断处理机制的论述尤其精彩,它没有停留在中断向量表的简单介绍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优先级抢占、中断延迟的成因分析,并给出了优化建议。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一个综合项目——一个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模块中,将硬件初始化、任务调度、通信协议栈处理熔于一炉,读者在完成这个项目后,几乎能独立应对市面上大多数中低端工控产品的开发需求。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代码搬运工”,而是真正理解了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呼吸与脉搏”,体会到了时间精确控制带来的工程美感。
评分不得不提《现代信号处理导论》,这本书的数学基础部分处理得相当到位,没有采取那种“先抛结论再补证明”的教学方式。它从傅里叶级数和积分的物理意义入手,逐步过渡到离散时间信号和Z变换,每一步的数学工具引入都有明确的工程动机。例如,在讲解窗函数时,作者用频谱泄漏的直观图示和对应的时域截断分析相结合,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需要不同的窗函数,以及它们在主瓣宽度和旁瓣抑制之间的权衡取舍。关于数字滤波器设计的部分,从双线性变换到IIR/FIR滤波器的具体实现算法,都配有详细的公式推导和算法复杂度分析。对我来说,最受益匪浅的是其中关于功率谱密度估计的章节,它不仅讲解了经典的周期图法,还详细对比了Welch法、Bartlett法等参数估计方法的优劣,这对于后续进行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分析和雷达信号处理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在处理复杂的信号时,不再是盲目套用公式,而是能从原理层面设计出更优的算法。
评分读完《电力电子变换基础》,我才真正领悟到“电能质量”这个概念的重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紧凑,聚焦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变换领域的核心应用。它没有把重点放在简单的开关电路搭建上,而是深入探讨了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数学模型及其对输出波形谐波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相逆变器中不同调制策略(如正弦PWM、六步方波控制)的详细比较,从载波比、谐波含量到开关损耗,进行了量化的分析,这对于设计高效、低谐波污染的变频驱动系统至关重要。书中关于续流二极管和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分析,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工程经验,直接关联到器件选型和散热设计。对于从事新能源并网、工业电机驱动的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可操作的分析框架,让原本枯燥的开关动作变得充满逻辑和艺术感。
评分关于《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这本书,我必须称赞其对“匹配”思想的贯彻始终。在高频领域,阻抗匹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史密斯圆图的绘制与应用入门,到各种标准匹配电路(如L型、π型网络)的设计,作者都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背后的物理意义。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而是引入了Smith圆图在噪声匹配和功率匹配之间的差异化应用。例如,它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在接收机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中,权衡增益和最小噪声系数的匹配点。此外,对于传输线效应的讨论,如短线与长线的分界点,以及如何利用集总元件近似处理短线段,都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高频电路设计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在GHz量级下,布线本身就是电路的一部分。这本书是理解射频和微波设计思维的绝佳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