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甜美缎带饰 中国纺织出版社

50甜美缎带饰 中国纺织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迪安娜·科兹摩·麦库尔 著
图书标签:
  • 缎带编织
  • 手工编织
  • DIY手工
  • 中国传统手工艺
  • 装饰品制作
  • 礼品制作
  • 编织技巧
  • 纺织
  • 创意手工
  • 家居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9326
商品编码:2972937482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50甜美缎带饰

定价:39.80元

作者:迪安娜·科兹摩·麦库尔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80393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50甜美缎带饰》· 零基础+零失败,分步骤详细解说。· 精美铜版纸全彩色印刷

内容提要


《50甜美缎带饰》包含了超过50款讨人喜欢的精美缎带小饰物。无论经典怀旧的、异想天开的、还是优雅迷人的,都有令人无法抗拒的动人诱惑。多种尺寸、颜色和设计可供选择,你可以将花环形或弓形配饰运用在服装搭配上,又或是礼品包装盒,甚至一束鲜花上。甜美的缎带饰扎在发间,仿佛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

目录


甜美缎带之爱 6缎带的基本介绍 8工具和材料 14五彩缤纷的缎带 20时尚风格配饰 26双环结 29领结 31八字结 34绕环结 36双褶结 39双色精致曲结 42彩带结 46星帽结 48蝴蝶结发箍 51编织发箍 54串珠缎带手链 58第三章球形结 62一字环形结 65经典包装结 68扇形结 72长凳结 76格状雪花结 80花结的魅力 82菊花结 85褶边玫瑰结 88百褶玫瑰结 90康乃馨结 92紫苑结 96黄蜂结 98报春花结 100牡丹结 104绿叶结 108缎带的奇思妙想 110圣诞装饰 114派对时光 117俏皮人字拖 119精致小装饰 121多层风貌 124鸣谢 125

作者介绍


迪安娜·科兹摩·麦库尔曾是一名报社记者,现在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艺术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上天赋异秉,目前她是服装品牌Birdsong Patterns的配饰设计师和服装图案设计师。他在个人.sewmccool.上记录了有关缝纫和手工缎带的文章。

文摘





序言



丝缕间的时光叙事:精选服饰设计与工艺鉴赏 书籍名称: 丝缕间的时光叙事:精选服饰设计与工艺鉴赏 ISBN: 978-7-5366-9876-5 (虚构) 出版社: 华夏服饰文化研究社 (虚构) 开本与装帧: 16开,精装,全彩印刷,附赠高分辨率工艺图谱。 定价: 人民币 388.00 元 --- 内容简介:跨越历史的织物密码与现代美学重构 《丝缕间的时光叙事:精选服饰设计与工艺鉴赏》并非一本简单的图录或基础教程,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服饰艺术史、材料科学与现代设计思维碰撞的学术与实践指南。本书旨在为服装设计师、纺织工艺师、时尚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对精美服饰怀有深厚热情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而前沿的视角,去理解服饰是如何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承载文化、技术与时代精神的。 全书分为四大核心篇章,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文化脉络深入到微观的针脚结构。 --- 第一篇:织物演进的文化地理学 (The Cultural Geography of Textile Evolution) 本篇着眼于全球不同文明背景下,核心纺织材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象征意义。我们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材料的互动与融合,分析了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如何塑造了当地独有的纤维特性和染色技术。 重点内容包括: 1. 古代染料的植物化学解析: 剖析靛蓝、茜草、苏木等天然染料的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纤维上的固色原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五色”哲学的物质基础。 2. 结构织物的权力表达: 以锦缎、织锦、提花技术为核心案例,解析提花组织结构(如缎纹、斜纹、平纹的变体)如何服务于宫廷服饰的等级制度,并对比拜占庭金银丝织物与宋代官服面料的工艺差异。 3. 纤维的跨文化移植与改良: 探讨亚麻在古埃及的宗教用途、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地位,以及棉花传入东方后对传统手工艺生态的冲击与融合过程。 --- 第二篇:工艺的精微之境:结构与肌理的对话 (The Microcosm of Craft: Dialogue of Structure and Texture) 本篇是全书的技术核心,它将读者带入纺织工艺的微观世界,通过详尽的图解和高倍显微照片,解析构成服饰美感的底层技术。本书摒弃了笼统的描述,力求还原复杂手工艺的每一个关键步骤。 重点内容包括: 1. 现代提花技术的机械原理与美学运用: 详细介绍Jacquard提花机自诞生以来的技术迭代,重点分析其如何实现复杂图案的快速复制,以及当代设计师如何利用“数字误差”来重塑传统提花肌理,创造出具有“失真美感”的新型面料。 2. 刺绣技法的空间构建: 聚焦于中国苏绣、平绣的针法序列,结合现代立体刺绣(如法国盘扣、意大利珠绣),分析不同针迹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视觉深度的手法。特别设立章节讲解“晕色”在针线中的转译,这是决定刺绣作品生命力的关键技术。 3. 非传统材料的织造实验: 探讨将金属丝、光纤、再生聚合物等新兴材料,通过改良的传统织机进行混纺和编织的实验案例,展示新材料在保持织物柔软度和可穿戴性方面的最新进展。 --- 第三篇:立体剪裁与形体塑形: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 (Draping and Shap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lane to Form) 服装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其三维处理。《丝缕间的时光叙事》深入探讨了面料性能(如悬垂性、弹性、记忆性)与立体剪裁技术之间的动态平衡。 重点内容包括: 1. 经典廓形的结构力学分析: 以巴斯克(Balenciaga)的“茧型”和迪奥(Dior)的“New Look”为分析对象,运用结构力学原理,解析衬垫、衬里、骨架(如鲸骨、钢丝)在维持特定廓形中的作用,而非仅仅停留在形体描述层面。 2. 软雕塑式(Soft Sculptural)的服装处理: 详细介绍褶皱(Pleating)、抽褶(Shirring)和捆扎(Tying)等面料二次处理技术,如何通过控制张力和释放力道,使面料自身产生雕塑感,特别关注日本设计师如川久保玲在解构主义语境下对褶皱的运用。 3. 人体工程学与动态贴合: 探讨在高性能运动服装和高级定制领域,如何通过三维身体扫描数据,反推最适合面料纹理和弹性的剪裁分割线,实现“第二层皮肤”般的贴合效果。 --- 第四篇:未来语境下的服饰语汇重构 (Reconstructing the Sartorial Lexicon in Future Contexts) 终篇将视野投向当下与未来,讨论技术革新、可持续性要求以及身份认同的多元化趋势,如何重塑我们对“美”和“耐用性”的定义。 重点内容包括: 1. 可持续性设计中的“生命周期”材料学: 不仅关注生物降解材料,更深入分析“升级再造”(Upcycling)在面料层面上的复杂工艺,例如如何将旧牛仔布的结构重新排列以获得新的纹理,而非简单的拼贴。 2. 数字化印花与纹理的深度仿真: 探讨高清数码印花技术如何模仿传统手织品的微小瑕疵和纤维交错感,以及设计师如何利用算法来生成超越传统随机性的图案序列。 3. “无性别”着装中的材料选择哲学: 分析在模糊性别界限的趋势下,面料的“气质”——是选择柔和的流动性(如真丝重磅缎)还是坚定的结构感(如厚帆布或重磅羊毛)——如何传达穿着者的内在态度,这超越了剪裁本身的性别属性。 --- 读者对象: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及研究生。 资深服装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工艺部门工程师。 博物馆、艺术机构的纺织品保护与研究人员。 致力于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工艺的独立设计师。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度的视觉呈现,为读者构建了一座连接历史、工艺与前沿创意的桥梁,确保每一位翻阅者都能在丝缕的纹理中,捕捉到深藏于技术背后的时代精神与艺术心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看那些精美的插图,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纺织工艺的细腻与考究。作者对不同朝代服饰风格的演变梳理得非常清晰,从汉代的宽袍大袖到唐代的雍容华贵,再到宋代的简约素雅,每一种风格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绘,比如不同织物的使用、刺绣的技法,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丝绸之路对服饰影响的那一章节,它不仅仅是关于衣物的介绍,更像是一部微缩的贸易史和文化交流史。书中的文字流畅自然,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即便是对纺织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领略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专业书籍一向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充满了拗口的专业术语。然而,这本关于中国纺织艺术的书籍,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逻辑性极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书中对特定面料纹理的描述,细致到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那布匹的质感,比如蜀锦的光泽,缂丝的精巧,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染色工艺的介绍,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提取,每一种色彩的背后都隐藏着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敬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服饰本身,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美学的百科全书,清晰地展示了古代工匠们如何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审美完美融合,令人由衷地感到震撼和骄傲。

评分

我很少会为一本书写下如此长的评价,但这次确实是被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所折服。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的采集到最终成衣的制作全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完整产业链条。特别是关于“锦”和“绣”的章节,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解读那些看似简单的图案中蕴含的吉祥寓意和哲学思想,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冰冷的工艺介绍,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服饰的书籍,更像是一部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通过文字和图像,将那些正在逐渐消逝的传统技艺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阅读完之后,我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学体系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工艺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家里的旧物时,翻到了一本关于欧洲宫廷服饰的画册,那本画册给我的触动非常大,让我对服装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手边这本聚焦于中国传统服饰的书,则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审美体验。它不像很多历史书籍那样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去描绘那些衣袂飘飘间的历史风云。特别是关于民间服饰的部分,我觉得非常接地气,它展现了普通人在不同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服饰来表达情感和身份,那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礼”与“俗”在服饰中的体现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如何在外在的形式美感中,折射出内在的伦理规范。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忍不住去查阅了更多的相关资料,比如某些特定纹样的出土文物,这本书无疑是开启我深入探索的一个绝佳的引路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盛宴与知识密集的完美结合体。作为一名视觉艺术爱好者,我常常在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深刻文化背景支撑的艺术书籍,而这本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的配图质量极高,排版大气又不失细腻,即便是对服饰细节不甚了解的人,也能立刻被那些精美的图案和和谐的色彩所吸引。我发现,很多现代设计师的灵感,其实都能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中找到源头。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引导性,他不仅仅是介绍“是什么”,更深层次地挖掘了“为什么会这样”,比如某个特定时期社会阶层的服饰差异是如何被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秘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