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文基础字典
定价:29.80元
作者:李行健
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38147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该书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海外华侨子弟使用!
内容提要
一、本字典共收录规范汉字1480个,按拼音音序排列。每个字头包括拼音、笔画、部首、结构四部分,部分字增加笔顺展示。相 对应的繁体字括注在正文字头之后,异体字不收录。二、因繁体简化而产生的同形、同音或同形不同音字,一律分列,并标以1、2……。如“板1”与“板2(闆)”、“干1”与“干 2(幹)”、“后1”与“后2(後)”、“表1”与“表2(錶)”、“别1”与“别2(彆)”等。三、多音字各音项集中列在一个字头之下,按读音分列。如:阿ā/ē7画左阝部左右四、本字典有500字左右的字源常识内容,以知识窗形式,附列于对应的字头下。其叙述用字不受本字典收字所限。五、每个字的释义按�A�B�C�D……标注义项。六、用例前用“��”号,两个以上用例,用“|”线分隔,用例中出现的本字用“~”号代替。七、组词分列于相关义项之后,以“○”号,按双音节(先顺序后逆序)到多音节顺序排列。八、如果一个义项还需要细分时,则以a)、b)、c)分项,再逐项释义。九、用“”手形符号表示“提示”,对该字的写法、意义、用法和相关的应用知识、文化知识作必要说明。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行健,男,1935年生于四川遂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委员,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
文摘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测试它的检索效率,不得不说,这本工具书在内部逻辑编排上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它摒弃了那种单纯的、死板的笔画排序,而是采用了结合了现代语音学原理和传统习惯的复合检索系统。比如,对于那些形近字和音近字的区分处理得极为细致,它不仅仅给出了拼音和声调,还配上了清晰的语境例句,让我立刻明白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细微差别。更令人称赞的是,它对一些常用语素的解释非常深入,不是那种蜻蜓点水的定义,而是追溯其词源的演变,这对于我理解现代汉语的深层结构非常有帮助。例如,我随手查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它不仅解释了当代用法,还清晰地标注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意义侧重点,这种“溯源”式的讲解,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相比于某些只罗列词条的工具书,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深度的学术挖掘,让原本枯燥的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知识的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附加值”内容处理得非常具有前瞻性,它超越了传统字典的范畴,融入了现代语言教学的最新成果。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结构复杂的汉字旁边,加入了非常简明扼要的“结构图解”,将偏旁部首的组合逻辑清晰地展示出来,这对于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非常有帮助,远远胜过单纯的笔画数统计。此外,书中收录了大量当前社会上新兴的网络热词和最新批准的标准词汇,并且对其进行了审慎的评价和标注,表明了编者紧跟时代脉搏的决心。这使得这本书即便在快速变化的语言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很多老旧的字典面对新词汇时显得力不从心,但此书的更新速度和审慎态度,让我确信它能陪伴我走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历程,它不仅是回顾过去语言的工具,更是面向未来交流的桥梁。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与汉字打交道的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它对“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的界定。很多时候,我们学了词义,却不清楚在何种场合使用才得体,这本字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在释义的末尾,通常会用小一号的字体标注出该词汇的“文白程度”和“适用领域”,比如,某个词是偏向于书面语的雅致表达,还是更适合日常口语交流的接地气用词。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一篇关于古代文学评论的文章时,需要一个精确描述人物神态的词汇,翻阅了好几本电子词典都找不到那种韵味,结果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意境非常贴合的古雅用词,并且明确指出了它在宋代诗词中的高频使用频率。这种对语境的精准把握,让我的表达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仅仅是词汇的仓库,更是一套行走的“语用指南”,帮助使用者在不同的文化交际场景中游刃有余,避免了那些因为不了解语境而产生的尴尬或失误。
评分我是一个对排版和字体有一定要求的读者,这本书的版面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清晰度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它的“呼吸感”。作者和设计者显然深谙视觉心理学,字里行间留白的比例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避免了视觉疲劳。行距和字距都经过了科学的调整,即便是需要连续阅读数小时,眼睛也不会有强烈的灼烧感。而且,它在处理特殊符号和标注时,采用了对比度适宜的颜色区分,比如,声调符号使用了柔和的红色,而不是刺眼的深黑,这使得学习者在区分声调时能够更轻松地捕捉重点。此外,我特别留意到,不同词条之间的分隔线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使用了一种若隐若现的浅灰色虚线,既划分了区域,又不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这对于需要长期依赖工具书进行学习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精巧了,拿到手里就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那种淡雅的米白色调,配上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初看之下就让人心生敬意,仿佛能从中嗅到一丝传统文化的墨香。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侧边的切口处理得非常平整光滑,即便是频繁翻阅,书页边缘也没有出现任何毛边。内页的纸张选得极好,那种略带韧性的米黄色,不仅长时间阅读眼睛非常舒适,而且即便是用深色墨水笔做笔记也不会透墨,这对于需要大量圈点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工艺也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无论是平摊在书桌上还是手持着在路上阅读,书本都能保持良好的形态,不会轻易散架。而且,这本书的开本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字号的清晰度,又方便携带,即便是放在日常通勤的背包里也不会显得过于笨重。可以说,从拿到这本书的第一秒起,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制作方对于“工具书”应有的敬畏和专业态度,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