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定价:42.00元
售价:29.4元,便宜12.6元,折扣70
作者:汉诺·贝克(Hanno Beck)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2200951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把别人的贪婪恐惧变成行情探测器
为了能够“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所以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
大众怎样的心理导致“一卖就涨一买就跌”的怪圈?
心理因素会影响股市波动,本书结合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完整揭示市场心理驱动股市行情的变化过程。
你只需要充分利用自己和大众的思维、情感、冲动以及行为模式,将其视为市场数据。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克服或消除自己的情绪,只需从自我反应中学习。
你的目标是将自己训练成一台精准的仪器,去发现大众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投资行为模式,并做出与其相反的行为。
赚大众的心理钱,让别人哭去吧!
目录
自序经济学向左,投资行为向右1
章盲从股市致命混合剂是怎样合成的?1
“集体妄想症”引发的丛林悲剧2
股市乱象:昨日傻瓜,今日英雄4
形成机制:自负、贪婪和一厢情愿8
心理因素:归属感、决策便利性与和谐感12
为什么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17
第2章随机性危险的敌人善于伪装23
那么,投资也讲“手气”吗?
图表分析可以打败随机性?24
轮盘赌也可以作弊吗?28
技术分析诱发了欺性的安全感?31
兴登堡凶兆和拜仁慕尼黑指数35
热手效应:“这段时间我做什么都顺手”41
上帝也会掷骰子45
第3章损失憎恶沉没成本的诱惑49
损失的痛苦是获利喜悦的两倍50
不计较沉没成本的“361号鸽子”53
“不让任何东西荒废”,会让你的投资损失57
处置效应:人们为什么“售盈持亏”?62
在股价冲天时购买保本产品?65
为了减小损失,忘掉沉没成本吧!68
第4章相对性效应损失或盈利是“感受”出来的73
吝啬的百万富翁74
“这点小钱不算什么,付款吧”77
损失和盈利是“感受”出来的82
期望效用理论:信仰上帝的投入产出比有多大?85
前景理论:让赌徒输光钱的推手91
为“绝望的赌注”按下暂停键95
第5章锚定和框架效应换个角度看损失97
他为何公然推荐高达1000欧元的股票?98
锚定效应:别人提供的价格会影响你的估价100
框架效应:语言的外壳如何影响选择?104
换个角度,损失变盈利112
第6章心理账户头脑中的瓶子,精神上的会计117
不差钱的奥斯卡奖得主为何借钱买食物?118
小额支出:“现在这已经不再重要”122
额外收入,格外好花124
为什么越亏损,越投入?126
只见一木枯萎,不见森林茂盛127
刷卡不心疼,却是金融中子弹130
下雨天不易打到出租车134
第7章被动决策不作为的机会成本有多大?137
占有物效应:对股票也敝帚自珍?138
惯性谬误一:“我想保持不变”143
惯性谬误二:沿用标准设置148
可选项越多,越犹豫不决151
不想后悔,就立即去做153
第8章狂妄自大“我能战胜偶然性”159
财政部长的毁灭之旅160
控制幻觉和自利性偏差:成功在我,失败在天163
过度乐观的错觉167
雄性激素充斥的股市169
为什么股市中女性越来越少?173
事后偏见:“我就料定会这样”176
做个“事前诸葛亮”181
还是谦虚谨慎点好186
第9章证实偏见“先入为主”欺了我们191
作者介绍
投资界的弗洛伊德
美因茨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法兰克福汇报》金融编辑和撰稿人
德国年度*财经图书奖获得者
汉诺·贝克博士,德国经济学家、记者、作家、普福尔茨海姆大学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学教授。
汉诺曾在《法兰克福汇报》担任8年经济与金融市场栏目编辑,如今依然为其定期供稿。另外,他还在各种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
本书于2013年获“德国年度*财经图书奖”。该奖项由花旗德国捐赠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用以奖励在资产布局、货币投资和股票选择等方面给私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的图书。
文摘
序言
对于一个长期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们经常听到“人多力量大”,在市场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但往往是“人多出错也快”。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并且给出了一些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叙事”和“期望”在市场中的作用的论述。很多时候,市场的波动并非源于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变,而是源于一种普遍存在的叙事,或者是投资者们对未来的某种集体期望。当这种叙事足够强大,或者期望足够强烈时,就会引发巨大的资金流动,从而推升或打压资产价格。书中还详细解释了“确认偏差”和“损失厌恶”等心理学概念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行为的。我发现,在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深受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只不过之前没有意识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帮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内在的心理驱动力,并且学会如何去管理它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人,而是有能力去理解和应对这些情绪,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看能不能找到点什么新东西”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市面上关于投资的书籍太多了,讲技术分析的、讲宏观经济的、讲价值投资的,五花八门。但这本书的切入点很独特,它不跟你谈什么K线图、MACD,而是直指投资行为背后那看不见的手——心理。这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一直对为什么市场会非理性地波动感到困惑,明明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价格却能涨到离谱或者跌到谷底。这本书里对此有非常深刻的解释,它把那些看似随机的市场波动,归结于投资者群体在特定心理状态下的集体行为。例如,它详细阐述了“羊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牛市和熊市中扮演的角色,还有“锚定效应”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价格的判断。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确定性偏好”和“损失厌恶”的部分,这些都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思维模式的心理现象,但作者却能将其与市场行为巧妙地联系起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能够穿透市场的表象,看到那些隐藏在价格波动背后的心理动因。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有了新的反思,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影响我做出选择的,并非客观的信息,而是我内心深处的某些心理活动。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市场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总觉得市面上很多投资书籍都过于侧重于技术分析或者宏观经济的层面,对于驱动市场最根本的“人”的因素,却鲜有深入的探讨。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被复杂的图表和理论所束缚,而是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投资者心理的深邃世界。书中对“非技术因素”的解读,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通过大量的生动案例,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群体的情绪、个体的认知偏差,甚至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市场的走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市场情绪”的刻画,那种从乐观到狂热,再从恐慌到绝望的循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市场,有时候比理解数据更重要。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识别那些容易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的心理陷阱,如何避免被短期的情绪所裹挟,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长期决策。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并提升投资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金融市场充满了好奇,但又觉得那些技术分析、各种指标看得我头昏脑涨,似乎总抓不到问题的核心。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纠缠于复杂的图表和公式,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人”的身上。我一直认为,市场最终是由人驱动的,而人的情绪、心理、决策,才是真正影响价格波动背后最深层的原因。这本书恰恰深入挖掘了这一点,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那样,只是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严谨的分析,揭示了群体心理、羊群效应、贪婪与恐惧的循环,甚至是一些我们不易察觉的认知偏差,是如何一步步将市场推向狂热或恐慌的。我特别喜欢它对“非技术因素”的定义和解读,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越是想去“技术化”市场,反而越容易忽略了最根本的驱动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读懂”市场背后的情绪,如何识别那些容易被大众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信号。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相信这会给我带来全新的投资视角和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投资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释市场“为什么”的书,而不是仅仅告诉我“怎么做”。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颠覆性的视角,将我们从繁琐的技术分析中解放出来,带领我们去探索驱动市场波动的真正根源——人类心理。书中对“群体心理”、“认知偏差”、“情绪传染”等概念的解读,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它通过大量的生动案例,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与真实的金融市场现象紧密结合,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为什么市场会出现非理性的繁荣或萧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非技术因素”的界定和分析,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市场的理解可能被技术指标所局限,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人性因素。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投资,更是关于理解人性的一个绝佳范例。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识别那些容易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的心理陷阱,如何避免被短期的情绪所裹挟,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长期决策。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投资生涯中的一本重要参考,并且对我未来的投资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